“轨道上的大湾区”建设在提速,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或再添一条“黄金通道”。日前,广州地铁就粤港澳大湾区线网优化客流预测专题研究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招标文件首度透露出广州地铁22号线延伸至东莞,进而连通深圳。
广州和深圳,湾区两大核心城市,有望再通过一条地铁线连通,对于湾区的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这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都无先例。
有望“升级”成为大湾区城际
广州地铁18、22号线首列车9月正式交付,分别为“湾区蓝”和“活力橙”。通讯员供图
22号地铁列车采用8节编组D型车,不管外观设计、技术方案还是创新内容,均对标复兴号。通讯员供图
距离上个月25日,广州地铁22号线首列车交付不到一个月时间,这条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线再传利好消息,未来或将牵手深圳。
10月12日,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挂出《粤港澳大湾区线网优化客流预测专题研究项目》招标文件。招标的重点研究对象为广州市域快线有关的都市圈轨道交通线路,如18号线、22号线和28号线等以及与广州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运营的城际铁路,如广清城际、新白广城际和广佛环城际等。
当中披露,要对18号线南延至中山、珠海段,28号线东延至东莞段,22号线东延至东莞段与深圳衔接点进行必选论证。最值得关注的是,设计时速160公里的22号线有望升级成为大湾区城际,还有望成为第一条连接广深的地铁。但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大湾区城际建设规划,以及广州地铁最新公布的第三期建设规划修编,均未提及22号线延伸。
作为设计时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线,22号线在规划之初是为了重点加强南沙与广州南站的快捷联系。目前在建芳村至番禺广场段,开通后22号线将直接开到南沙。
今年8月公布的大湾区城际建设规划显示,22号线北延段(芳村-白云机场)已纳入其中。此外,线路在番禺广场预留南延条件,未来延伸至南沙。如果22号线“升级”成为大湾区城际,将进一步缩短广深莞的时空距离,提升都市圈高速轨道的效益。
22号线,国内时速最快的地铁线路
18、22号线线路平面图。南都制图
与18号线一起被称为“姐妹线”的22号线,两条线路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的广州南沙,未来都将成为接通广州、深圳和东莞的重要节点。
上个月,2条线路首列车正式交付。列车采用8节编组D型车,不管外观设计、技术方案还是创新内容,均对标复兴号及北京机场线等列车,率先引进基于大数据和云计算的车辆检修智能运维系统。
广州地铁集团总经理刘智成在列车交付仪式上表示,当前,广州地铁致力于打造“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的互联互通网络体系。18、22号线全长超过90公里,为国内首条时速160公里的全地下市域快线,线路建成后将连通广州主要枢纽,实现南沙自贸区25分钟到达广州南站、30分钟到达广州东站的时空目标,未来还将延伸至珠海、中山、东莞等城市,对支持南沙自贸区国家战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2号线“外交”走向早前已有披露
22号线延伸东莞,牵手深圳,直接发挥大湾区跨市路线的作用。这条外联地铁线的走向早前已有披露。
去年《东莞滨海湾新区发展总体规(2019-2035年)》正式获得了省政府审议通过。根据规划,东莞滨海湾新区西边是南沙,两者中间只隔着一条狮子洋水道;往东南为深圳市宝安区和前海。一东一西,一伸手就能够到广深这国内两大一线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两大核心引擎,其相当于黄金联络节点。
按照已公布的规划,东莞轨道交通2号线三期作为东莞市中心与滨海湾片区的市域快线,将在滨海湾站接驳深圳20号线,打通深圳空港新城与滨海湾新区的轨道连接,广州地铁22号线也规划在滨海湾站汇集。
解读
一大利好,助攻城市副中心
22号线在规划之初是为了重点加强南沙与广州南站的快捷联系。目前在建芳村至番禺广场段,开通后22号线将利用18号线番禺广场至南沙万顷沙的走廊,直接开到南沙。
值得注意的是,以南沙作为中间节点,22号线一头连接广州中心城区,另一头联通东莞,延伸到深圳,这对打造南沙大湾区“半小时交通圈”至关重要,珠三角几何中心的南沙连结珠江东西两岸的速度将提速。
南沙与深圳隔珠江口相望,作为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近年来南沙战略意义在不断提升。珠三角东岸有深圳、香港这两个强极,西岸有广州、佛山,所以南沙作为东西两岸的联系,桥头堡作用不言而喻。
2018年,南沙提出打造综合性交通枢纽,加快构建南沙覆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的30-45分钟轨道时空圈。南沙港铁路已全线开工,深茂铁路、赣深客专南沙支线、南沙枢纽正加快前期工作,加快开展京广客运专线接入南沙站枢纽、地铁18号线延长至中山、地铁22号线东延至东莞的可行性论证。
广州地铁18号线、22号线在此对接基础上,南沙多条内部交通线,如15号线,同样也在此设站。未来源源不断的物流、人流将汇集在南沙,南沙湾区几何中心的地位,再一次被加持。此外,未来随着万顷沙支线与深中通道的连接,随着深茂铁路深江段的建成,有助提升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互联互通核心交通地位。
提升广州枢纽门户功能
随着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作为广州轨道交通建设的主体,广州地铁在实现“内通”基础上,着力构建湾区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新模式,引领大湾区城市群协同发展。在今年4月9日的2019中国(广州)城市轨道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广州地铁董事长丁健隆就表示,通过构建时速160公里市域快线网络,未来广州地铁将从“城市”迈向“区域”,最终实现“一张网、一张票、一串城”。
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在加快推进。日前在2020小蛮腰科技大会论坛,广州地铁集团总规划师欧阳长城就透露,目前在建的18、22号线,已进入大湾区城际建设规划的28号线,都属于该等级的快线,这些线路将成为大湾区的跨市线路。
若广州和深圳互相“牵手”首条地铁线路,这也意味着,跨行政区域的地铁运行,将让广州在都市圈的交通枢纽地位更加突出。欧阳长城会上表示,短期内大湾区将呈现围绕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两极发展的态势。对比世界其他湾区,大湾区内将形成世界首个双核驱动型的湾区经济区。同时,随着大湾区经济社会一体化与广州、深圳都市圈的共同发展,将推动湾区轨道交通由“重要节点间商旅出行功能”向“区域通勤功能”快速升级转变。
“双城联动”广深的互联互通加速
在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的“双区驱动”下,广深的互联互通加速,两座城市的互联互通今年来不断传来利好。今年6月,广州南沙客运港往返深圳机场码头“水上巴士”首次通航,约35分钟的航行时间,加上从码头无缝换乘免费接驳车时间,最快45分钟左右即可从南沙抵达深圳机场航站楼。
去年12月底开通的穗莞深城际衔接广州、东莞、深圳三市,是珠三角城际通往珠江口岸东岸城市的主干线。今年6月,穗莞深城际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至前海段开工,意味着这条城际线进一步向深圳腹地延伸。
据《东莞市滨海湾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18-2035)草案》显示,广州地铁22号线,未来或跨海而过连接东莞,经东莞滨海湾站(TOD)、继续东延至深圳沙井站,与深圳地铁18号线对接,可达高铁光明城站。线路串联广州的南沙科学城、琶洲,深圳的前海、光明科学城等重大创新载体,广深重大平台将全面对接,为两地的经济发展输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这些有益的要素养分。
有业内人士表示,线网规划或建设规划修编时会进行客流预测专题研究,本次研究将为这些跨行政区建设的新线站位规划与设计提供重要依据。22号线的双城生活未来可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2号线与18号线有跨线运营的条件,这意味着途经珠江新城、琶洲西区、广州东站的18号线有机会“借道”22号线。届时,22号线串联起来的是珠三角重大平台,连通的包括有万顷沙、番禺广场、广州南站、白鹅潭和琶洲商务区、白云国际机场、东莞滨海湾新区、至深圳光明区,在这些站点的背后都是一个个产业爆发点,这其中既有高铁、机场重要交通枢纽,还有白鹅潭商务区、琶洲西区,以及万博商圈的高端商贸零售、南沙万顷沙的智能汽车和进出口物流。不同的产业功能和形态完全有可能和东莞、深圳一起,互相打通形成新的合力。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实习生张熹珑
编辑:钟丽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