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多个指标增速由负转正,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75.86亿元,同比增长1.0%。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增速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7.8个和3.7个百分点。
10月23日,2020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2020年总第209场)召开,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表示,前三季度,全市经济恢复势头进一步向好,生产端持续回暖,需求端继续改善,新动能势头强劲,先行指标向好,多个指标增速由负转正或出现疫情以来新高。
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182.10亿元,同比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4704.39亿元,同比增长0.7%;第三产业增加值12589.37亿元,同比增长1.0%。第一、二、三产占比为1.04:26.92:72.04,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高0.61个百分点。
从当季情况看,第三季度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加快恢复,同比增长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个百分点。广州市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欧江波分析,从数据来看,广州经济社会恢复超出预期。第一产业创近年新高,第二产业恢复明显,需求、要素以及社会就业总体保持稳定,也超出预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广州经济综合性强、韧性足、市场化成熟的发展基础。
农业增速创近十八年新高
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1.53亿元,同比增长6.6%,比上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为近十八年来最高增速。重点农产品产量增势较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915.87亿元、工业增加值3196.9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0.6%和0.8%,降幅双双收窄至-1%以内,分别比上半年收窄6.8个和6.9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合计下降0.6%,接近转正。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增速今年以来首次转正,同比增长0.2%,增速比上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下降1.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11.4个百分点;石油化工制造业增速延续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3%,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防疫行业发展迅速,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10.0%,其中生物药品制造业增长90.2%;制药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2倍,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值增长71.1%。
市属工业集团发挥拉动作用。11个市属工业集团合计实现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1.8%,同比增长6.6%,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2个百分点,总体上发挥了较好的拉动作用。
服务业方面,1-8月(错月数据),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7877.73亿元,同比下降6.4%,降幅比1-5月收窄4.3个百分点。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8%,增速比1-5月提高2.4个百分点。
此外,财政收支均转正。前三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2.93亿元,同比增长0.3%,比上半年提高7.2个百分点。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224.08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上半年提高15.8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提速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3%,继上半年累计增速转正后持续提速,提高了4.8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延续上半年增长态势,同比增长8.0%,增速比上半年提高3.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2.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5.9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下降2.9%,降幅比上半年扩大2.3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民间实体经济投资较快增长。前三季度,民间投资同比下降2.9%,比上半年收窄8.8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3.2%,比上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云计算、大数据等项目带动民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37.8%。
消费方面,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市场向好因素不断增加,流通市场、消费市场日趋回暖。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49.86亿元,同比下降6.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4.2个百分点。其中,大宗商品消费降幅收窄,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0.6%,降幅比上半年收窄9.6个百分点,其中9月当月零售额同比增长10.6%,自8月当月增速转正后连续两月保持正增长。
出口增速由负转正。前三季度,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7041.8亿元,同比下降1.4%,降幅比上半年收窄6.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值4019.1亿元,增速由负转正,同比增长9.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6个百分点;进口值3022.7亿元,同比下降13.2%,降幅比上半年收窄0.6个百分点。占比过半的一般贸易进出口降幅收窄至下降0.6%,接近转正。新兴市场开拓取得新突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增长15.3%。
新动能势头强劲
新产业持续发力。前三季度,全市八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650.52亿元,同比增长1.3%,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6%,占比与上半年相比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IAB产业三大行业全面增长,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8%,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分别增长8.3%和5.4%,智能装备与机器人产业增长1.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4%,增速比上半年提高4.9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5.6%。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58.6%。
新基建输送动力。截至9月末,广州新基建在建项目194个,计划总投资1665亿元,增速比上半年增长2.0%。前三季度实际完成投资额107.4亿元,增速比上半年增长4.1%,其中信息基础设施投资占新型基础设施的22.3%、融合基础设施投资占新型基础设施的32.6%、创新基础设施占45.1%。新基建中,民间投资和国有投资占主导地位,合计完成投资占全市新基建投资68%。
新业态新模式展现活力。网购消费方式保持较好增势。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31.8%;网上点餐方式广受欢迎,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同比增长35.8%。新业态、新模式服务业行业的拉动下,规模以上服务业复苏速度加快。1-8月,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10.5%。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市场采购出口增长99.5%,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5.3%,外贸新动能释放新活力。
新兴服务业催生新职业
前三季度,全市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21.1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3%,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从全市“四上”企业情况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餐饮业、居民修理服务业同比分别下降4.3%和5.2%,新兴服务业中的教育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分别增长1.6%和0.9%。随着短视频、直播带货、线上教育等网络营销行业的兴起,催生了互联网营销师、直播销售员、在线学习服务师等与互联网新业态相关的新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同比增长3.2%,发挥了稳就业作用。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953元,增长4.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83元,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
专家:未来经济增长仍需努力
欧江波表示,广州经济结构调整有所加快。部分行业如文体娱乐、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仍然明显下降的同时,新经济表现突出,生物医药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产业较快增长,智能电子、医疗防护产品成为当前的稳健增长点,网购服务、软件信息服务、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增长,多式联运、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相关行业增势良好。
欧江波同时表示,未来经济增长仍需努力。目前国外疫情仍然严峻,国内疫情防控仍在进行,对经济社会仍会产生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广州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任务还很艰巨,未来需专注高质量发展,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抢占先机,乘势而上,充分发挥国际商贸中心的特色优势,在继续稳定需求、扩大需求的同时,更要注重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培育新型费;多点发力稳住外贸外资,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培育新动能,同时仍然要继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妥善应对贸易摩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编辑:冯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