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的广深“双城论坛”现场
一场阵容鼎盛的广深“双城论坛”,让这对国内绝无仅有的一线城市双子星再度站在媒体聚光灯下。
10月22日,广深两地党政四套班子一把手齐聚深圳五洲宾馆,见证双方新签署七个领域专项合作协议。这是去年9月双方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27个重点合作项目清单之后的第二轮互动。
去年主场在广州,今年则换到了深圳,双方礼尚往来、轮流做东,把广深双核联动的图景一笔笔描绘得更清楚。
在市场经济下,任何合作能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这个角度看,这一场大佬级别握手最终能做成什么,关键是广深两地各自能从中获得什么利益。
从这次论坛上披露的信息看,广州的期望是能够复制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的做法、争取享受深圳综合改革的溢出效应,而深圳则期望能跟着广州提升自身的综合功能,尤其是在国际交通枢纽能级、基础科研、医疗教育等领域更进一步。
而从过去一年双方互动的成果看,双方所期待的利益已经在逐步兑现。
广深互动第一年的成绩单
去年广深首轮互动的地点选在广州离深圳最近的南沙。地图显示,从南沙港码头到深圳宝安机场距离只有27公里。
去年9月初,广深在这里签署了双方合作的首份纲领性文件《广州市 深圳市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还打包签署了包括广深第二高铁等27个合作事项在内的重点合作项目清单,正式开启了广深合作的新阶段。
协议签完后半年左右,从广州南沙港码头到深圳宝安机场码头的海上航线正式开通,坐船从南沙去深圳机场只要35分钟,比从南沙去广州白云机场的一个半小时快了许多,而未来等深中通道开通之后,从南沙到深圳开车只要15分钟。
这条航线的开通正是对双方重点合作项目清单的落实。
广州方面公布的资料显示,包括这条航线在内,去年清单里的项目已经完成了5项,其它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例如,去年广汽集团与腾讯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布局车联网服务、智能驾驶、汽车生态圈等领域;广州地铁也和腾讯公司合作组建了穗腾联合实验室,共建轨道交通智慧操作系统。
在深圳方面急需的医疗服务领域,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医学高等院校,通过托管、整体移交等方式,迄今已经在深圳建设了12家附属医院。此外,依托省异地就医平台,去年9月至今年8月,深圳来广州就医直接结算人数为广州赴深圳就医人数的32倍。
在这份成绩单上,最受关注的一项成果也许是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在深圳设立了分部。
这个分部由南方科技大学牵头,整合深圳市多所大学和科研单位共建,近期集中攻关的研究方向包括深海水下智能装备开发与应用、海洋能源探测与开发利用,研究成果将直接服务于南海的开发利用。
对于正在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深圳来说,获得这样一个重磅科研单位的助力显然十分有必要。特别是依托未来的深中通道,目前广州在建的南沙科学城也将为深圳服务。
2017年3月,我国在珠江口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为此发送贺电庆祝。而这次试采的主力单位就是自然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目前它在南沙科学城已经建立了深海科技创新中心基地,未来将成为我国海域可燃冰产业化的孵化基地。
南海海域是我国可燃冰最主要的分布区,全国可燃冰资源储存量约相当于1000亿吨油当量,其中有近800亿吨在南海。这其中潜在的产业机会对于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来是难以忽视的,南沙科学城围绕其开展的基础性研究无疑有巨大的价值。
在深圳获得广州助力的同时,广州其实也同样获益于深圳的改革试点。
去年10月份省深改委提出,将以支持深圳建先行示范区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出新出彩;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要参照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模式,牵头建立支持广州的工作机制和特事特办机制;省直有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主动协调解决广州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以上的合作成果盘点显示,双方第一年互动完全实现了互惠互利的目的,为后续合作奠定了坚持的基础。
广州的“广”和深圳的“深”如何结合
推动省直部门将赋予深圳的省级管理权限依法赋予广州。
在本轮广深双城论坛上,省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的上述表态又让广州对双核轮动带来的收益抱有更大的期待。
与此同时,本次广州方面对于深圳的支持也溢于言表,表示将充分发挥自身文化底蕴深厚、枢纽功能强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竭尽所能、全方位、无条件高水平的支持深圳、服务深圳。
而本次双方签署的七个专项协议,也将下一步广深合作推向精细化。
纵观这七个协议的内容,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合,在科技创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装备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设施合作、营商环境、自贸区合作方面都有详细的合作路径和目标,等后续逐一落地之后,将真正的把“广州的广度和深圳的深度”结合在一起。
双方提出,未来将加强各级领导、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间的沟通交流,经常性互访联系,实时掌握各自经济社会发展、项目招商、重大规划、政策创新(尤其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经验)等情况,互学互鉴、互补互促;以联合主办、轮流承办的形式,每年举办“广深双城联动”发展论坛,并依托顶级学者团队设立双城联动智囊机构。
而在科技合作方面,也明确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共建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加强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先行启动区的联动,争取南沙科学城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协同布局建设未来网络试验设施、高超声速风洞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广深两地的综合交通联通也是未来的一大看点,未来甚至可能会超预期。本次论坛也提出,两地将积极谋划广深第二高铁、广深高速磁悬浮等项目,促进两市轨道交通高水平互联尤其是中心城区的快速通达,探索以东莞为中转,实现广深地铁线网的对接。
如果上述交通蓝图能够落地,再加上互相之间的民生服务和政务服务互相打通,未来广深之间将彻底实现半小时生活圈的无缝连接,交通方式将覆盖超高速、高铁、城际、地铁等各种轨道交通工具,彻底满足两地市民的各层次出行需求,到那时广深两大城市的综合功能将辐射到对方腹地,做到彻底融合成一个超级都市圈。
南都记者 魏凯
编辑: 魏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