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纳入全国“百城百园”名单,后年规模望超1800亿

南都N视频APP · 一号楼
原创2020-10-29 18:01

南都讯 实习记者梁思华 记者冯芸清 10月29日,“广州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2020年总第212场)发布。广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翔表示,目前,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已被纳入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近日更被纳入了全国“百城百园”行动实施主体名单。

mmexport1603952602682.jpg

广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孙翔。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2022年广州生物医药规模望超1800亿元

近年来,广州狠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生物医药产业,在基础研究、临床治疗、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形成了雄厚的战略科技力量储备。

当前,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企业38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约1000家、上市企业52家,陈李济等中华老字号药企12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件,中药独家生产品种80多个。广州生物医药产业近几年保持年均10%左右的增速,2022年产业规模将可能超过1800亿元。

孙翔表示,随着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和产业的高速发展,竞争已前移到了科研阶段,科技创新成为发展的核心动力。因此,广州市深入实施“广聚英才计划”,汇集了以钟南山、徐涛、侯凡凡、宋尔卫等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顶级科学家,包括生物医药领域诺贝尔奖获得者5名、两院院士12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学者50名。施一公、谢晓亮、王晓东等一批知名院士专家团队和项目先后落户。

其次,广州市先后出台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

据了解,在临床研发阶段,委托广州地区临床试验机构开展的最高可累计给予2700万元奖励;产业化阶段,诺贝尔奖、拉斯克医学奖获得者、院士等专家领衔的产业化项目,按总投资10%给予支持,最高可获得1亿元补助;对参与生物医药企业临床研发阶段的“合伙人”,在各阶段给予100万元到6000万元不等的奖补;在全国率先实行对GCP机构完成临床试验项目,I期临床研究病房建设、床位补贴等均可给予数百万元支持。

同时,广州市实施“以赛代评”“以投代评”市场化项目遴选机制,市、区成立百亿级生物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设立财政投入50亿元的广州市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基金,2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共获得融资总额超过180亿元。2019年度,广州获得的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医药医疗领域获奖数占总数的26%。

此外,孙翔还表示,目前广州正在积极筹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生物安全高等研究院以进一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将出台文件支持集群式“上云上平台”

自2018年出台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行动计划后,当前,广州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国家顶级节点(广州)接入二级节点24个,占全国32.4%,标识注册量24.9亿个,占全国36.8%,标识注册量和累计解析量均居全国五个顶级节点首位,覆盖了17个行业774家企业。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志刚表示,基于标识解析的关键产品追溯、供应链管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集成创新应用稳步开展,下一步全市二级节点将覆盖到汽车、食品、绿色包装、交通等行业。

mmexport1603952606735.jpg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胡志刚。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据了解,目前,广州有12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商和解决方案服务商入选广东省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数量居全省第一,牵头推进的省产业集群数字化试点数量也居全省第一(7个试点项目,占全省54%)。

胡志刚表示,下一步,将加快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基础性、专业性的平台协同发展。依托基础平台,打造资源富集、各有侧重、集聚发展的行业性和功能性的专业平台。其次,将瞄准纺织服装、美妆日化、箱包皮具、珠宝首饰、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集群,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赋能。 

胡志刚还表示,近期,广州将出台一个政策性文件,以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的优质资源,组建一个名为“1+2+N”的供应商联合体以打通产业链各个环节,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的整体解决方案。其中,“1”指一个集群,“2”指平台与服务,即行业的解决服务商,“N”指将研发、设计、生产、物流、金融等要素进行整合。

mmexport1563729988640.jpg

编辑:冯芸清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