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广东省扫黑除恶办联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以来广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情况,实物展示打击战果,并就相关问题予以解答。
扫黑除恶取得阶段性成效
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坚持以全国扫黑办部署开展的“一十百千万”和“六清”行动为抓手,紧盯群众提供的线索和反映的问题,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持续保持对黑恶势力的凌厉攻势,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今年1至10月,全省打掉涉黑组织51个,恶势力犯罪集团191个,破获刑事案件4167宗,刑拘涉黑涉恶犯罪嫌疑人10007人,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280.51亿元,收缴入库涉黑涉恶财产20.53亿元;起诉涉黑涉恶案件538件3484人;一审判决涉黑涉恶案件705件4974人、二审判决涉黑涉恶案件436件3196人;立案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人员2816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102人,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374人。
打击“黑财”,惩治“保护伞”
在线索办理方面,各地各部门把线索核查工作作为回应群众诉求的重要抓手,全面深入开展核查工作,循线打击违法犯罪、深挖犯罪团伙。截至10月底,中央督导组重点交办和直接交办线索办结和初步办结率100%;全国扫黑办交广东省市两级直接核查的564条线索100%核查完结;对全国扫黑办智能化举报平台交办的16批2483条线索核查完结率96.1%。各级线索核查工作人员及时向实名举报的群众反馈线索核查情况,受到群众好评。
案件办理方面,省扫黑除恶办挂牌督办215宗重点案件,对其中35宗实行领导包案。全省公检法部门持续推进“案件清结”工作,截至10月底,公安机关在侦涉黑组织存量案件侦查终结率、检察机关存量案件办结率均达100%;法院系统一审存量案件、二审存量案件审结率分别为99.68%、99.23%;加快推进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7宗案件的办理,其中惠州严少亮、佛山谢培忠、清远陈志辉、深圳陈永森等4宗涉黑案件已二审终审;茂名曾仕权涉黑案、东莞张远锋、珠海“3·25”案件已一审宣判;各级检法部门严格依法办案,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逃犯缉捕方面,全省公安机关以“铁网6”追逃行动为抓手推进涉黑涉恶逃犯缉捕工作,省市县三级公安机关充分运用广东智慧新警务“全网追逃”和一体化作战平台等科技手段,同时紧紧依靠群众、充分发动群众,加大教育劝投、悬赏力度,2名公安部A级通缉犯及公开悬赏的7名重点涉黑恶目标逃犯全部到案。截至目前,广东314名目标逃犯到案313人,到案人数居全国首位,到案率99.7%,有力地震慑了黑恶势力。
打击“黑财”方面,省委政法委牵头制定《广东省涉黑涉恶刑事案件财产处置试行办法》,明确工作职责,妥善处理好“打财断血”与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关系;省法院开展“雷霆行动”,推动生效判决涉黑涉恶财产刑执行工作。截至10月底,3月31日前生效判决财产刑,判决追缴、没收违法财产执行到位率分别为70.2%、87.2%。各级法院专项斗争以来依法返还权属人合法财产4.7亿元。
惩治“保护伞”方面,省纪委监委紧盯群众深恶痛绝的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问题,指定5名委领导包案督导全国扫黑办督办的4宗涉黑案件及省扫黑除恶办梳理出的6宗疑难复杂案件,10宗案件均深挖出“保护伞”。对各地“惩腐打伞”短板、漏洞进行集中梳理,通过电话提醒、实地督导等方式进行全覆盖约谈,推动“惩腐打伞”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10月底,“伞网清除”存量案件1117件,已办结1107件,办结率99.1%。
行业治乱方面,各行业主管部门深入摸排梳理社会治安、金融放贷、工程建设、教育卫生等十大重点行业领域突出问题,找准群众最忧心、最期盼、最急迫的乱象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各级政法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延伸办案职能,针对行业监管漏洞和突出问题,专项斗争以来至10月底共发出“三书一函”(监察建议书、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和公安提示函)6057份,已整改5780份,整改落实率95.43%。各行业主管部门累计开展行业治乱行动190余个,确保以扎扎实实的整改成效赢得群众认可。
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各级组织部门持续清理“三类人员”,坚决遏制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对基层政权的侵蚀。今年1至10月共排查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51个,其中涉黑涉恶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22个;立案查处涉黑涉恶村(社区)干部68人。严格落实村(社区)“两委”干部县级联审机制,强化后备队伍建设,全员轮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为纵深推进专项斗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采写:南都记者 敖银雪
编辑:张亚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扫黑除恶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