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1月18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资金和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资金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报告。这是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自2014年以来连续七年对财政专项资金支出绩效情况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价。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资金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报告中指出,广东跨域协同治理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地域间和部门间协同有待加强。
省级财政资金分配和支出结构有待优化
据了解,这两项资金支出绩效的第三方评价机构为华南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主任郑方辉介绍,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资金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报告共涉及资金341410.6万元,涉及政策任务9类及5个省级主管部门(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 环境厅、省能源局和省交通运输厅)。
依据对终端指标的逐项计算加权,结果显示,2018-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省级财政资金支出绩效得分为 82.00,等级为“良”。其中:资金使用绩效得分率为 83.30%,资金管理绩效得分率为 80.14%,自评质量得分率为84.54%。
郑方辉表示,从效果角度来看,2019年度,大湾区九市细颗粒物(PM2.5)、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一氧化碳(CO)五项空气质量指标年平均浓度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达到国家一级标准。“应该说这个成绩取得非常不容易,因为广东是工业大省,工业的增长和环境保护的矛盾非常尖锐,所以非常不容易。”郑方辉说。
但报告也指出,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例如,资金投入来源单一,财力较薄弱市面临较大财政压力;省级财政资金分配和支出结构有待优化,省级财政资金分配未充分考虑地市财政能力及其对资金的实际需求;部分财政资金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资金与任务不匹配;资金整体支出率不高(71.98%)等。
另外,部分政策任务必要性、可行性或经济性论证不充分,政策反馈及调整机制不健全,缺少有效的政策执行-反馈-调整机制。总体上依旧是重支出率、轻绩效,重产出、轻效果,“突击花钱”影响资金使用绩效。
报告还指出,广东跨域协同治理问题未得到妥善解决,地域间和部门间协同有待加强。大气污染具有显著公共性、外部性和跨越行政边界 等特点,来自邻近城市的“传输性”污染,会抵消本地来之不易 的治理成果。
报告称,属地治理模式无法解决重复治理和污染扩散问题, 也不能克服治理中的“搭便车”行为和“环境竞次”与“邻 避”效应。同时,大气污染治理涉及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市 布局等方面,周期长、成本高、见效慢,单个城市缺乏足够且持 续的改进动力,源头防治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远非单个地 市或部门所能胜任。
部分政策任务资金分配仍需优化
华南理工大学政府绩效评价中心副主任王福涛介绍,“2018-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资金支出绩效第三方评价报告”涉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与运营、镇级填埋场整治、加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和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等四项政策任务,涉及的省级主管部门包括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等。
根据报告,2018-2019 年粤港澳大湾区(九市)加强固体废物综合管理资金支出绩效得分为 85.72 分,绩效等级为“良”。其中,自评组织质量维度得分为 80.75,资金使用绩效维度得分为 85.85;资金管理绩效维度得分为 87.13。
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王福涛指出,省级层面对部分政策任务资金分配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部分政策任务资金分配不合理,如加强固体废物监管能力建设项目,资金平均分配方式与各地市固废处理的异质性存在矛盾,未充分考虑各地市工作量和资金需求。
另外,政策任务绩效目标设置不够规范系统,政策任务设置的绩效目标不够具体完整,缺少明确、可量化的指标和目标值。各地市绩效目标整体与省级绩效目标并不完全匹配,省级较为理想化的绩效目标并不能通过各地市政策任务的落实得以完全实现。同时,不同主管部门各自负责,纵向上下级间以及横向部门间的协调存 在一定难度,影响工作推进效率。
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副主任梁卫洪透露,11月下旬召开的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将听取和审议省人民政府关于粤港澳大湾区(九市)生态环保建设项目省级财政资金支出绩效情况的报告。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编辑:吴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