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11月21日,在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下的文化认同与文明对话”平行研讨会上,生于加拿大的“洋教授”、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贝淡宁从翻译角度谈论经济全球化之下的“文明对话”。“文明对话的前提是有共同语言,一定要翻译好。但我发现有一些概念经常翻译不好,就会导致不好的结果。”他说。
贝淡宁用了几个生动的例子来阐述在中英文翻译时存在的“窘境”。由于中英文化差别大,不准确的翻译容易造成文化上的误解。他提到,比如对于“宣传”一词的翻译,有的容易译为“Propaganda”。“这在英文语境中就是‘洗脑’的意思,所以西方人当然不接受。”又有的翻译成“Publicity”,但他指出,该词有“做广告”的意思,“对于西方人来说,一般就是资本家可以做广告,不是政府部门”。
诸如此类,贝淡宁还谈到其出版书籍《贤能政治》这一书名的翻译。他表示,“贤能政治”一词通常被翻译为“Meritocracy”,但该单词意思是如何按照贡献来分配资源,与原中文意思“怎么选拔比较优秀的领导者”而言相差甚远。“所以我会翻译成Political Meritocracy,但还会导致一些误会。”贝淡宁说。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陈燕 代国辉 蒋臻 吴璇 实习记者 蒋模婷 实习生 杨昕
摄影:南都记者 刘威 董梓浩
见习编辑:蒋佳宁
编辑:江英,莫郅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精彩广州,“读懂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