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州要实现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争取呼吸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落地

南都N视频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1-14 19:20

南都讯 记者冯芸清 到2022年,广州要实现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力争建成智慧灯杆3.4万根,争取国家在穗布局建设呼吸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争取国家将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纳入广东自贸试验区范围,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建成约5.5万个充电桩、94个信息化中心学校(智慧学校)和75家互联网医院……

《广州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下称《实施方案》)近日印发,为广州接下来的新基建建设绘制了具体路线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2年,广州新基建规模和创新水平要领先全国,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带动1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信息基础设施方面,5G网络建设被摆在首位。《实施方案》提出,实现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建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首批5G商用试点城市,5G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到2022年全市5G站址6.7万个(含储备站址),累计建成3.89万个5G基站,全市5G用户数1500万户。提速建设智慧灯杆,到2022年底力争建成智慧灯杆3.4万根。

同时,逐步扩大千兆光网覆盖面,2021年在重点政企区域、小区实现超千兆业务接入能力,2022年实现主要城区、镇区XGPON全覆盖。推动超高清视频逐步普及,率先建成以4K/8K超高清应用为标志的新数字家庭示范区。

支持4G和5G移动物联网网络建设,持续加大NB-IoT(窄带物联网)建设覆盖范围,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4G与5G迁移,加快建成NB-IoT、4G和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

推动50家龙头骨干企业完成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到2022年建成15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标识解析注册量超过12亿。到2022年建成1个以上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5家以上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超过1万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

推进广州北斗产业园建设,加快推动“5G+北斗”融合发展,率先在车联网领域开展“北斗+5G”应用示范,全力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根据“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进一步支持第六代移动通信、太赫兹通信等技术研发。

争取呼吸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在穗布局

创新基础设施方面,《实施方案》提出,将广州国际生物岛创建成国家生物医药政策创新试验区及世界顶尖的生物医药和生物安全研发中心,建成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和一批创新型特色园区。

同时,推动实验室建设,争取国家在广州市布局建设呼吸健康领域国家实验室;提升4家省实验室科研水平;建设一批市级重点实验室。成建制、成体系、机构化引进国家级大院大所和顶尖高校在广州市落户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技术供给平台。加强与国际国内一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以产学研合作形式共建新型研发机构,促进全球领先的技术、研究成果、人才及资本加速集聚。做好全市生物安全创新平台整体布局建设,加快大动物模型研究中心、P3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

支持广州超算中心建设国产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系统综合能力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开展全市数据中心顶层规划,合理布局建设各类数据中心,优化数据中心存量资源。推进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创建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争取国家将试验区纳入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争取人工智能龙头企业加大在穗产业布局,建设开源开放平台。

组织开展区块链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示范工程,打造区块链与政务服务深度结合的特色应用场景,提供“区块链+商事服务”“区块链+电子证照”“区块链+不动产登记”等创新应用服务。

建成75家互联网医院

《实施方案》还提出了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融合应用标杆城市的目标,体现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商贸、智慧应急、智慧环保和智慧农业十大领域。

智慧城市方面,要建设“感知智能”“认知智能”“决策智能”的“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实现城市运行“一张图”,做到全市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实现城市管理、社会治理“一网共治”。建立全市建成区现状数字三维信息模型,构建城市建设基础数据库体系。

智慧交通方面,要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汽车云控基础平台,争创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到2022年建成200公里L3、L4级自动驾驶开放测试道路。建成城市道路临时泊位智能停车管理平台、经营性停车场和共享停车智慧停车管理平台。

智慧物流方面,要以东部公铁联运物流枢纽、白云空港航空物流枢纽、南沙海铁联运物流枢纽等重大项目为试点,推进多式联运发展。在有条件的产业园区探索建设无人机智慧配送试验区,率先在生物岛5G驾驶示范岛建设无人车智慧配送试点。

智慧能源方面,要加快推进110千伏光谱、猎桥、裕丰三座智能变电站建设。推动在居民小区周边道路临时泊位建设公共充电桩,将充电设施建设纳入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范围,到2022年建成约5.5万个充电桩。推动氢燃料电池车辆加氢设施建设,到2022年平均每年新建3个加(供)氢站,参与建设广州—深圳、广州—珠海氢能运输走廊。

智慧教育方面,要探索引入第三方特色资源,构建以互联网思维为突破口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到2022年建成94个信息化中心学校(智慧学校)和36个融合创新示范推广项目。

智慧医疗方面,要继续推进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普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到2022年建成75家互联网医院。完善网上发热门诊、在线诊疗、导诊分诊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探索提供远程会诊、院外影像学会诊、远程病理、远程心电、远程检验诊断等服务。完善医院精细化管理平台功能,提升重点指标的风险预警作用。

智慧商贸方面,要加快会展场馆5G网络建设,鼓励会展场馆和会展项目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VR等技术,促进会展数字化发展。支持发展“超市+餐饮”智慧超级市场新业态,布局“在线购物+”智能购物点,鼓励实体店铺搭建文化娱乐与消费体验深度融合的“一站式”无人购物场景。

智慧应急方面,要建设“应急大脑”,建设突发应急事件指挥调度系统、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完善全市应急管理“一张图”,实现应急数据实时监测和管理。建立全市智慧应急监测预警系统,全方位汇聚融合数据信息,加快高水平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智慧环保方面,要构建覆盖全市主要区域的环境智能感知体系,对全市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指标等进行全过程监管。支持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点区域打造“可持续城市降温”试点示范。

智慧农业方面,要继续探索建立无人作业农场。打造高标准规模化的5G智慧农业产业集群,到2022年推动建设1个智慧农机装备示范基地、1个5G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完善源头可追溯、风险可预警、质量可监控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mmexport1563729988640.jpg

编辑:冯芸清

南都N视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