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沟变鱼鸟乐园,广州美丽河湖背后有故事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2-06 17:30

南都讯 记者陈燕 实习生吴禹尧  通讯员赵雪峰 2020年12月,广州市水务局、广州市文联、广州市摄影家协会、广州市水务工会委员会联合举办“寻找最美河湖”专题摄影展,展览作品均遴选于10月启动的同名摄影比赛活动。市民朋友通过照片形式,多维度地了解到河湖整治前后的巨大变化和人水和谐的羊城新风貌。

天河:车陂涌的华丽蝶变

20210206_153810.jpeg

《巡河车陂涌》

——“寻找最美河湖”摄影比赛 三等奖获奖作品

“如果我告诉你,在曾经黑如墨汁、恶臭熏天的车陂涌,去年夏天有人发现有几只白鹭筑巢,一起在水上戏耍,不知你信不信?”天河区河长办一位工作人员这样问。

市民王志荣是车陂涌治水故事的另一名见证者,家住车陂涌广氮段附近,平日里喜欢沿着涌边散步。早在2019年9月,他偶然发现车陂涌西边坑入口有白鹭。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他在去年6月惊奇地发现白鹭的数量变多了——有8只!于是当场拿出手机,记录下好似“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画面。

王志荣告诉记者,那时他兴奋了好几天。有一天散步途中,偶然碰见在现场检查工作的天河区水务局局长许文进,于是将此事分享给他。许文进感开心,并请他分享图片。

实际上,车陂涌的治理并不一帆风顺,而是一个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典型例子。作为广州首批重点整治的35条黑臭河涌之一,2017年以前水质常年处于劣五类状态,重度黑臭情况极为普遍,让周边居民不敢靠近。

炽哥是土生土长的车陂村村民,在车陂涌里从小玩到大,对“扒龙舟”情有独钟。他说,当时的车陂涌黑臭的厉害,无处不漂浮油污,每次“扒龙舟”都好无奈,只好“顶硬上”,在活动过后多洗几次澡,或者干脆一结束就理发。

2017年治理行动开始时,车陂涌仍采用雨污合流制。当时污水管网覆盖率低到每平方公里只有3公里,不仅污水收集能力严重不足,管网、沿线排水口也存在数不胜数的问题,污水处理厂已接近满负荷……当时住建部有关专家、省、市相关部门在评估后均认为车陂涌不可能按期达到治理目标。

为了朝着目标不断追赶,天河区按照源头减污、源头截污、源头雨污分流的思路,在车陂涌清理“散乱污”企业2348家,拆除涉水违法建设约20万平方米;全面开展“洗楼、洗管、洗井、洗河”行动,查清车陂涌28373栋楼宇雨污水走向并标清类型,排查出井内病害超过7200个,摸清管道功能缺陷和结构性隐患3600多处,整治了沿线598个问题排水口,清理水面垃圾约2600多吨。

根据测算,车陂涌日均排污量18.3万吨(约9万吨排入河涌),其中城中村污水占44%,小区污水占29%,企事业单位污水占16%,商业经营污水占9%,工业污水占2%,然后分别对症下药。与此同时,建设了54公里主干管网、47.6公里支干管网,9个城中村敷设污水管网622公里,并引入山水4.6万吨/日,逐步恢复了车陂涌的生态基流。

白云:流溪河引候鸟来栖

20210206_153815.jpeg

《醉美流溪河》

——“寻找最美河湖”摄影比赛 三等奖获奖作品

傍晚时分,有百来只白鹭盘旋在流溪河下游的江心洲上。

“家里的老一辈说几十年前看过,现在居然能看到,特别惊喜。”石门街鸦岗村村民蔡先生对此处白鹭成群结伴栖息的胜景表示感叹,“2019年就陆续看到少量白鹭飞过来了,2020年以来越来越多,成片成片的。”

眼前的江心洲草木丰茂,水质优良。不曾想到,仅在几年之前,流溪河下游水质还是劣五类,鱼虾基本绝迹。如今,流溪河水质连跳两级,由劣五类跃升为四类水,两岸绿树成荫,河里碧波荡漾、鱼虾成群,如此方能引来候鸟觅食、栖息。

“流溪河下游的污染,主要来源是工业污染和部分生活排污,我们从根源上把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水质得到了明显提升。”白鹭栖息的江心洲位于石门街辖内,石门街河长办负责人洪延生介绍,近年来,该街大力拆除涉水违建,清除“散乱污”场所,遏制工业企业往河涌乱排污,并开展排水单元达标工程,使企业污水全部纳管。同时,配合白云区水务局开展城中村雨污分流,确保农村生活污水纳管流进净水厂,不再直排到河涌中,保持河涌水质清澈。

海珠:富有生命力的海珠湿地

20210206_153821.jpeg

《海珠湖》

——“寻找最美河湖”摄影比赛 三等奖获奖作品

海珠区海珠国家湿地公园被称为广州"南肾",与"北肺"白云山一起构成广州主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

作为城市生态中至关重要的“功能器官”,海珠湿地公园水体为人工开挖,水源补给为附近河涌水,水质较差;整体水体混浊,透明度低,水面有浮游藻类,水体发绿、出现异味,呈现富营养化状态。

为了让水体恢复健康,海珠区采用食藻虫引导水生态系统构建技术打造的草型清水态湖泊,形成以“底质-水-微生物-浮游生物-沉水植物-底栖生物-大型水生动物-浮叶植物”为基本模型的完整水生态链条。

现在的湖中已是各种植物芬芳盛放,鱼虾贝螺集群游弋。湖底铺种有沉水植物苦草,湖中种植有全年开花、花色鲜艳的再力花和美人蕉,以及有水质净化作用的30余种水生植物。湖两侧更是设有双向亲水栈道,可以近距离欣赏湖中植物和自然景观。


黄埔:黄埔港区筑起“江边长城”


《黄埔港区》

——“寻找最美河湖”摄影比赛 一等奖获奖作品


“珠江烟波接海长,春潮微带落霞光”,珠江是广州的母亲河。从千百年前,广州人便依珠江而生,接受来自自然馈赠,同时也面对其带来的风险。2018年,超级台风“山竹”来袭,珠江河道水位达3.07米-3.28米,造成全市多处堤段漫堤及倒灌,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黄埔区辖内原珠江堤防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历过多次整治、升级。但摸排发现,黄埔区珠江及东江沿岸堤防堤顶高程大多位于2-3m,均低于黄埔区外江提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要求。但在摸排中发现,黄埔区珠江及东江沿岸堤防堤顶高程大多位于2-3m,均低于黄埔区外江提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要求。为了满足防洪要求,保障沿岸居民和企业的正常生活生产,沿岸堤防、水闸亟需加高加固。

2018年11月16日,广州开发区发展和改革局、黄埔区发展和改革局将黄埔区珠江堤防达标整治纳入2019年储备计划。主要整治方案可归纳为四种:新建挡水栏杆;加高加固防浪墙;拆除现状栏杆和人行道,抬高人行道,建挡水栏杆,修复堤坡,用抛石、干砌石固脚;针对滩地,需新建堤防。

为协调问题、完善手续奔忙的身影,技术部门深夜仍明亮的办公室,常驻现场人员挂在嘴边的“有质量、保安全”,施工现场忙碌辛劳的建设者,责任心与使命驱动着所有人前进,为珠江沿岸构筑起一道坚固的壁垒。

2020年6月24日,广州黄埔项目部珠江堤防(含水闸)加高加固工程顺利通过验收,质量评定合格率为100%,是广州市珠江沿线堤防工程首个通过验收的单元工程。

如今行走在黄埔区珠江沿岸,常能看见新建的防浪墙、挡水栏杆,附近的居民说这是他们坚实的保护屏障。以往汛期时总会担心漫堤等问题会影响正常生活,如今在堤坝达标整治工程开始后,放心了不少。沿线绿化带的设置,让居住环境也有所改善。走在江边,四周尽是水清地绿花红。


编辑:陈燕1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