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家人到新广州人,由46年前的一盆年桔开始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2-25 22:14

南都记者进门时,75岁的孙玉晶正在和面,准备包一桌饺子。1974年来到广州电力设计院工作的她,说话仍带着明显的东北口音。

但除了饮食和口音,很难再把来自吉林省辽源市的孙玉晶一家人和普通的广州市民区分开来:阳台上摆着各色年花,客厅里的桃花上挂满利是封,祖孙三代还计划正月十六一起去寺庙里“拜拜”。

花3.jpeg

为过年买的的桃花。受访者供图。

见记者在拍阳台上的花,孙玉晶的丈夫李先生积极地介绍花的品种、颜色、花季,还搬动花盆,“从这个角度拍最好”。他把前几天一家人去云台花园赏花的照片拿给记者看:一株开得正盛的黄花风铃木下,夫妻二人笑容满面。

WechatIMG572.jpeg

阳台上的白色长寿花。摄影:实习生蒋模婷


“在广州有第一个家开始,就开始买花”

1974年,孙玉晶和丈夫、女儿来到广州,当时她还怀着身孕。“文革”期间被下放到河南一家电厂的夫妻俩,期望能在广州电力设计院重回设计工作。 

“那时真是苦啊。”孙玉晶回忆,当时广州物资供应困难,怀孕的后几个月里,李先生每有机会到附近出差,总会去孙玉晶下放到湖南农场的哥哥那里,背一些鸡蛋、鱼等农产品回来给她补充营养。鸡蛋放在盛满炉灰的盆里,本想等到临盆时再吃,后来发现鸡蛋都快坏了,“都不知道吃了多少臭鸡蛋。”

刚到广州时,一家三口住在招待所里,孙玉晶的女儿总被招待所里的其他人逗着玩,“‘红猫’去哪儿了?”听得一头雾水的孙玉晶,问起来才知道他们是在问女儿的唯一一个玩具,胶皮熊猫去哪儿了。

虽然招待所里的人都很友善,但孙玉晶总觉得招待所不是家,丈夫出差、怀着身孕照顾年幼女儿的日子里,她哭过好几次。

不久后,他们搬到了荔湾北的一栋居民楼里,有了在广州的第一个家。当时,他们和另一户人平分一套房,两家人的客厅用薄薄一层木板隔开,厨卫是公用的,一家人自己的房间仅18平米。一道长长的走廊连接着六七户人家,这就是他们的“阳台”。

有了阳台,不管多小,就可以买花了。“第一次在广州过年,他们都说要买一盆年桔,我们就买了一盆,3块钱可以买一盆半人高的”。那时,夫妻二人的月工资也不过43块,所以“那时没条件,谈不上是在养花,只是喜欢花,所以偶尔买花。”

李先生还记得,当时广州的卖花人总是骑着单车在路边叫卖,花盆沉甸甸地挂在架子上。买年花,成了一家人过广州年的第一个重要仪式。

 

“哗!平刀笑,抵过布!“

孙玉晶的亲戚评价,他们一家人在民俗方面“比广东人还广东人”,连北方人过年必须亲手包的一顿饺子,近几年都包得少了。

孙玉晶觉得“其实就是看人家做什么,我们跟着做。”比如听说小孩子喝凉茶对身体有好处,她就带着女儿上街买几分钱一杯的凉茶。一开始,女儿嫌苦,她拿那时还比较普遍的小儿麻痹症吓唬女儿:“你想走路一瘸一拐吗?不想就要喝凉茶。”

一开始融入的过程中碰壁不断。李先生清楚地记得那时夫妻二人在街上逛街,总是看不懂招牌。“甲蛋”原来是“鸭蛋”,“次所”竟是“厕所”,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服装店门口写着“哗!平刀笑,抵过布!”,  怎么也想不到是“哇!便宜到你笑了,比买布还划算”。

误解的时刻也很多。因为不会说粤语,买东西时孙玉晶经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还总是闹些把“二”听成“一”的笑话。

“你凭什么说我?我才来几个月,不会说粤语有错吗?”一次,在听到小店老板抱怨自己连白话也不会讲时,她冲口而出。老板则惊奇地看着她:“原来你听得懂啊?那你学得还挺快!” 

好在温情时刻从不缺乏。来广州几年后,一家人搬到梅花路,广州的生活肉眼可见地变好:路边买得到鸡肉,菜市场里的品种也越来越丰富。有一天,她去菜市场买猪肉,档主高兴地冲她打招呼:“你儿子跟我儿子一个幼儿园!”孙玉晶用两毛五的肉票买,档主给了她两毛七的肉。 

后来,在本地同事的指导下,孙玉晶学会了炸油饺,做马蹄糕、萝卜糕,灌广式香肠,还带到东北给老家的亲戚吃。“以前一过年,广州家家户户的阳台上都飘来油饺的香味,菜市场买肥猪肉炼油的人排起了长队”孙玉晶回忆,“我每次都去那个照顾我的档主那排队。”

年花也一年又一年越买越多,直到即使不过春节,也经常买一盆花回来。“其实我们养花真的不讲究,也不专业,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看着好看,就养了。” 

时不时还会有老朋友送花。孙玉晶指着阳台上开着小白花的藤蔓说“这是一个老邻居送的,她说秋天会开花,结果我等啊等,居然在冬天开了。”

过去几十年,来孙玉晶家阳台上赏花的人络绎不绝。夫妻的亲戚好友里有不少年轻人南下广州读书、工作,像他们一样最终在此扎根,他们的家成了年轻人们的临时据点。孙玉晶还记得,以前60平方米的小家里,住六七个人是家常便饭。“有时来了好多半大小伙子,家里连菜都吃光了,只好白水煮面吃。”

搬了数次家后,房子越来越大,儿女结婚成家,老两口的家里再也不会那么挤了。人越来越少的同时,阳台上的花越来越多,越来越茂盛。

今年过年期间,儿媳妇给李先生换了部新手机。他高兴地说,新手机拍花很好看。

800x1186_6037a837b1d68.jpg

李先生用新手机拍的的蟹爪兰。受访者供图。 

采写:实习生蒋模婷 记者冯芸清

编辑:江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留粤过年 一起赏花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