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工业因为一轮“芯荒”,产销遭遇重大打击,中国汽车工业,同样面临诸多潜在挑战。
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3000亿元,我国自主汽车芯片产业规模仅约70亿元,占比小于2.5%,且主要分散在低附加值和低可靠性领域。尤其是在在新能源三电系统、底盘电控、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关键零部件开发及主要芯片生产被国外企业垄断。
全国两会举行之际,南都记者注意到,不少车企代表都呼吁要集合一切力量解决芯片问题,并对此提出建议。
“强芯”需要重点扶持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分析指出,汽车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而关键零部件则是汽车之本,强国之本。关键零部件不强,整车不强、汽车更不强。
此外,由于新冠疫情及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企业开工不足,同时中国汽车产业发展速度超出预期,家电和手机消费电子领域需求增加等原因,今年开年以来,全球出现芯片供应短缺,已经严重影响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对此,曾庆洪呼吁,中国汽车应先“强芯”,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解决芯片问题,加强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链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两个不动摇,分别解决长期和短期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广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曾庆洪
无独有偶,多位车企代表也针对芯片问题提出了建议。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带来了《通过强化产业生态融合,以突破车载芯片“卡脖子”技术》的议案,他指出,包括奇瑞在内的多家车企近期生产都受到冲击,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势在必行。
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
尹同跃认为,明确车载芯片国产化率发展目标,加大芯片产业链建设、重点扶持及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要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从标准、规范、人才、技术层面给予芯片行业、零部件行业与整车以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带来了《关于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的建议》,他认为,只依靠市场力量难以实现车规级芯片国产化,“我国需要政府牵头,让整车企业联合,针对头部芯片企业开展重点扶持的策略。”
为此,陈虹还建议,除了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我国还要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国家应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片企业从外部到内部的动力转换。”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华荣带来了《关于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的建议》,他指出,汽车芯片逐渐成为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的主要“卡脖子”环节,“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国家出台政策来积极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设立汽车产业核心芯片及生产设备国产化重大专项。”
曾庆洪进一步建议,要加大对汽车电子产业链的精准扶持,制定并落实汽车半导体及关键电子零部件的专项激励措施,改变国内芯片投资不积极,存在“上热下冷”的现象,加快国内车规半导体标准体系建设及汽车关键电子零部件产业路线图的实施,引导平台企业等相关社会资本流转投入芯片及关键汽车电子零部件等需要长期投入的国家战略科技领域。
智能网联汽车法规问题受关注
上升到整车环节,相比内燃机时代,智能网联汽车的新赛道上,中国汽车工业正在成为全球的主角。
据统计,有关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发展,继续成为车企代表们建议和议案的主要内容,尤其是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等。
2020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根据规划内容,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对此,曾庆洪分析,我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前景非常乐观,但现阶段仍存在一些客观问题,例如新能源汽车仍存在“充电难”、“充电慢”等痛点。此外,现行交通安全法规是基于完全由人驾驶的车辆而设立的,智能驾驶汽车实际应用仍面临许多合法性难题,自动驾驶汽车道路测试缺乏操作指引,各地测试牌照没有形成互认机制,智能网联汽车暂时只能着重发展“单车智能”的技术路线方向等,都制约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
曾庆洪建议,针对充电问题,要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相关部委加强统筹、规划布局,城镇分级推动,在旧城改造、城郊结合部开发时提前考虑用地规划、充电站布局、配电设施建设等问题。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曾庆洪认为,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要走在前面,“一是要尽快完善现行交通安全法规,确认‘机器驾驶人’的法律主体资格,可考虑新设L2级以下智能网联汽车的具体规定,二是加快自动驾驶相关技术标准的编制和发布,三是完善道路测试相关政策法规,四是更多支持‘车端智能+网联共享’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有类似观点的,还有尹同跃。他建议,要建立国家级测试示范区测试车辆上路准入结果互认机制,鼓励地方建立C-V2X应用示范区,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陈虹则关注了智能网联汽车的数据安全问题,他建议,我国应当建立完善的准入制度,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包括高精地图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商业用途需经国家相关部门备案管理。
全国人大代表,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指出,智能网联汽车正推动着汽车产品形态、交通出行模式、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等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并为探索解决汽车普及带来的环境、能源、交通等社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
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她建议加快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统筹协调机制,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等。
采写:南都记者 钟键挺
编辑:黄露,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