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侧重“减税”,专家称失业和工伤险还有降费空间

南方都市报APP • 察时局
原创2021-03-06 19:38

微信图片_20210301175251.jpg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留出较大篇幅给到“就业”,并表示,当前“稳就业压力较大”,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

专家看来,下一步应当继续在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方面开展工作,关注农民工、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促进传统行业转移就业。在新业态下,灵活就业、个体就业占比快速增加,将是未来增加就业的主力,需要关注如何更好为从业者提供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也就是说,企业减负中,超过65%都是来自社保费减免。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重点部署了“减税”工作,但“降费”的篇幅较少。在专家看来,社保降费幅度已经很有限了,未来需着眼于制度稳定运行。不过,多位专家都表示,失业和工伤保险尚有一定降费空间。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_副本.jpg

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左)、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右)。资料图

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减少或尽可能不裁员

“我们正处于经济转型期,”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表示,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以后,公众的消费需求在进一步升级,进而带动经济结构和就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就业面临很多挑战。”她说。

“确实,稳就业的压力还是比较大。”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褚福灵看来,此前在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果从数据看,甚至超额完成了目标。在新冠疫情、全球经济衰退、需求匮乏的情况下,这实属不易。他认为,下一步应当继续在创造良好就业环境方面开展工作。

谈及“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褚福灵表示,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好、做到位,就需要汇聚力量、提高效果。他梳理可能的政策角度,包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创造就业岗位,实现高质量就业;帮扶企业,稳定现有岗位;政府加大对困难企业的援助力度;加强人才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开发公益性岗位等。

“由于疫情等原因,企业经营的压力很大,存在裁员等情况。”他表示,需要通过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税收支持,以及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政策,支持企业稳定就业,减少或尽可能不裁员。

褚福灵分析,今年最大的就业风险仍然来自新冠疫情,特别是对服务行业和演艺行业等带来很大冲击。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当帮助他们恢复营业,同时促进网络等新业态发展。“尽管在传统行业上就业受限,但在新业态方面还有一些潜力要进一步挖掘。”

杨燕绥也注意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关注失业率和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的等常规指标,也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成效,“新增市场主体恢复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从现在开始,新增就业中灵活就业、个体就业的占比会越来越重。”她判断。


以职业教育促进就业转型

杨燕绥认为,当前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三类群体:城镇化和农村现代化正在快速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很大进城压力;新增毕业生越来越多,学历越来越高,带来就业压力;传统行业如柜员、摊贩、加工业等在逐渐萎缩减少,平台经济等新业态在增加,大批大龄人员需要转移就业。

“所以我们需要教育改革、培训创新、社保创新等方方面面要跟上来。”她表示,当前需要改革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之上发展职业教育,使之与经济形势相匹配,让他们可以快速充实到新的岗位上。对于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也是关键,需要多种方式提前介入。

杨燕绥以医务社工为例。她表示,医护需求有几千万的市场,家庭医生团队、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工作站等均需要医务社工。由此需要人社部门快速跟进设置职业序列、卫生部门制定培训计划、教育部门培育教师队伍等,通过培训让劳动者较快获得进入行业的资质。

“所以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甚至可以用补贴,先稳定他们就业,然后再促进独立就业,促进就业转型。”她说。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及,推动降低就业门槛,动态优化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降低或取消部分准入类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年限要求;拓宽职业技能培训资金使用范围,开展大规模、多层次职业技能培训等。

去年疫情暴发后,农民工外出就业受到较大阻力,也有人被迫返乡。谈及此,褚福灵表示,今年的农民工就业依然存在一定压力,但整体上能得到比较有效的控制。

“总体来看,疫情的影响正在降低,随着项目开工,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就会增加。”此外,也要通过税收、贷款等政策,支持农民工创业。“这一点也是我们应当重视的。”他强调。

此外,褚福灵还强调,要加大对“零就业家庭”的帮扶力度,如现金救助、最低生活保障、公益性岗位等。也可以通过返还失业保险资金,支持企业吸纳困难群体就业。

5000x3452_ab078b90edfba7c6c9bea2d2490b83

在国家税务总局福州市长乐区税务局办税大厅,工作人员在辅导企业人员办理减税降费业务。新华社发

减税降费,失业和工伤保险还有一定潜力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去年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全年为市场主体减负超过2.6万亿元,其中减免社保费1.7万亿元。也就是说,企业减负中,超过65%都是来自社保费减免。

“减轻企业成本,有利于企业复苏和轻装前进,应当说减税降费功不可没,市场主体增强活力,也就带动了就业和老百姓收入。”褚福灵评价。

南都记者关注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依然重点部署了“减税”工作。政府工作报告表示,继续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扩大失业保险返还等阶段性稳岗政策惠及范围。接下来,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还有多少空间?

褚福灵分析,“减税”更多是政府对企业让利,而社会保险费关乎劳动者的待遇,如养老金发放,医药费报销等。他认为,降低过高的社保费是合理的,但去年的降费力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限度,当前养老保险等在制度运行上已面临一定挑战。“适度减免是有必要的,长期看还是要维护制度稳定”。

不过,褚福灵认为,与养老、医疗、生育保险相比,失业和工伤保险还有一定的减免潜力。前者主要针对阶段性失业,后者也只是针对发生工伤的群体,资金需求相对有限。从这个角度,为了降低企业成本,适当降费是有一定必要性的。

杨燕绥也持有类似的观点。她表示,虽然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本就不高,但现在危险岗位越来越少,劳动保护预防也在开展,对工伤保险需求在降低。

“失业本身就是周期性风险,经济好的时候存钱,经济不好得往出放。”她认为,失业保险不仅可以适度降费,还要通过“返还”“缓交”等多种举措,帮企业度过经济转型和就业难关。


降低新业态从业者社保负担

新业态和平台经济近年来关注度很高,杨燕绥也表示,现在农民工、大学生等越来越多进入平台经济就业,需要规范平台经济用人机制和劳动关系、合作关系的新特点,关注如何更好为从业者提供保障

“过去参加社会保险的方式主要是国企和民营企业代缴,灵活就业完全不同,个人怎么缴费都是新问题。政府工作报告一出来,我就在找这样的字眼”。她尤其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继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等举措。

在她看来,有必要降低新业态从业者、个体户的社保缴费率。

据介绍,此前我国社保缴费率较高,是因为社保制度建立较晚。例如,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后,新制度需要承担未缴费但已退休人群(老人)和缴费一定时间即退休人群(中人)的费用,因此拉高了整体缴费率。

杨燕绥表示,近年来劳动力市场更多转向民营企业以及平台经济,出现大量灵活就业的个体户,“‘国营企业的历史欠债’不应该要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来解决”。“如果要让外卖员自己参加社保,让他们承担那么高的缴费率,他们就不会参保了。”

在杨燕绥看来,可通过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政府交纳一定比例的社会保险费,解决历史“欠账”。在“进口”与企业和职工共担风险,与“出口”兜底相比,更体现积极的财政政策。

她表示,今后“出口”风险更大,应当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面对。继而,留出的空间不仅可降低新业态从业者的社保缴费率,也有望进一步降低民营企业的社保负担。

南都记者 宋承翰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