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6村开展“共生乡村”试点,选聘“乡村振兴合伙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佛山
原创2021-03-17 20:00

为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城乡品质提升的氛围,探索建立多元投入机制,3月17日上午,由顺德区农业农村局主办,区社会创新中心承办的“共生乡村”项目交流会暨乡村振兴合伙人聘任仪式在龙江镇委党校举办,首批12位涵盖文化挖掘与研究、城乡规划、基层治理等专业领域的“乡村振兴合伙人”正式获颁聘书,为顺德龙江镇左滩村、杏坛镇逢简村和北滘镇黄龙村等6个正开展“共生乡村”试点村提供支持工作。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启新表示,“共生乡村”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多方参与,营造“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

微信图片_202103171813451.jpg

顺德6村开展“共生乡村”试点

据了解,顺德区农业农村局于2021年2月份出台《关于开展“共生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在勒流街道龙眼村、陈村镇仙涌村、北滘镇黄龙村、龙江镇左滩村、杏坛镇逢简村、右滩村6个标杆村开展首批“共生乡村”试点工作,打造“共生乡村”第一方阵。

“‘共生乡村’核心的目标是在党建引领下,推动村民参与和跨界合作,它涵盖环境生态共生、文化艺术共生、经济产业共生、人才教育共生等四个方面。”会上,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副总干事苏敏锋介绍,“共生乡村”试点拟从机制探索和行动参与两方面,探索持续有效、可复制推广的“共生乡村”模式。

据其介绍,在机制探索方面,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实行议事协商机制以及搭建平台创造多种村民和企业参与的形式与渠道等工作来推动机制和平台构建。

而行动参与上,则通过参与标杆村基建工程的相关环节、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党群共建行动以及参与式种植打造各试点特色村巷(或四小园)等实际工作,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标杆村的建设和后续维护。针对现实需求,区农业农村局还委托了区社创中心开展一系列的支持工作,持续跟进6个试点村工作开展并提供资源对接、案例提炼、宣传推广和组织参访学习等服务。

会上,左滩村相关负责人分享了该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经验,该村通过实施耜耕田、划车位、大清洁等举措,有效营造了“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氛围,使原本卫生环境差、集体经济薄弱、治理动力不足的村居焕发新的活力。

其中,耜耕田是该村提升乡村人居环境,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的一项创新举措,让村民们通过承担一定的义务来兑换闲置地的免费使用权,既让闲置地利用起来,又促进了村环境的提升,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

微信图片_20210317181345.jpg

首批12位“乡村振兴合伙人”获颁聘书

支持试点村工作

会议还进行了“乡村振兴合伙人”聘任仪式,由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启新和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副总干事苏敏锋分别向李健明等首批12位(家)的专家个人或团队发放了聘书,涵盖宣传推广品牌打造、文化挖掘与研究、建筑学、城乡规划、室内设计、环境整治、基层治理、公共景观设计、园艺、空间设计与运营等专业领域。

据悉,“乡村振兴合伙人”是基于“共生乡村”计划的一项专业支持工作机制,由区农业农村局指导、区社创中心联系和链接资源,根据乡村实际需求,定向招募相关领域的专家、实践者个人或团队(企业),与村结对开展乡村规划、文化发展、乡村治理等相关特色项目,参与乡村建设,持续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推动顺德乡村可持续发展。

微信图片_20210317181321.jpg

“乡村振兴合伙人”通过个人及团队(企业)的专业知识、服务,以项目合作形式,在环境生态、文化艺术、经济产业、人才教育等方面,为“共生乡村”的村居提供支持工作。在内容形式上,可包括与相关的村居结对,开展项目合作,如景观设计或改造、民主议事能力建设、文创产品设计、四小园、特色街巷打造等;或针对各村居的普遍性需求或顶层设计开展普适性服务和咨询性指导,如文化顾问、乡村规划等。

从角色身份上,“乡村振兴合伙人”与区农业农村局、区社创中心、合作镇街及村居共同探索、推动“共生乡村”计划的发展,注重项目试验、实践和经验梳理,为计划提供所属专业领域的必要支持。据介绍,后续将根据实际需求,招募第二批“合伙人”,聚集更多专业力量,共同推动共乡村工作做出实效。

顺德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杜启新表示,“共生乡村”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巩固乡村振兴和村企结对工作成果,强化党建引领,推动多方参与,营造“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希望试点村居大力发动村民参与,形成自己的特色,打造好的案例出来,形成顺德经验。”

附:乡村振兴合伙人名单(第一批,12席)

1.李健明(顺德文化工作者)

2.梅策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3.李自若(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讲师)

4.崔  淼(广州美术学院文化与社会创新方向专业导师)

5.唐泽雯(苏州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副院长)

6.颜宝珠(佛山市喜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

7.顺德区榕树头村居保育公益基金会

8.广东省绿盟公益基金会

9.深圳大悦文旅发展有限公司

10.仝行建筑设计(广州)有限公司

11.广东慧道溢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12.顺德区梅卡媒体创作中心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陈飞龙

编辑:陈飞龙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