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存在八个暴雨中心,预计今年首个台风较大可能出现在6月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3-23 17:15

南都讯 3月23日,在世界气象日这一天,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气象灾害风险及防御新闻发布会(2021年总第41场)。广州市气象局副局长贾天清表示,据过去十年气象数据显示,由于强对流风险的提高,广州很容易发生类似2016年“4.13”的较强强对流天气过程。预计今年小时雨强超100毫米或阵风超8级的雷雨大风影响风险极高。不仅如此,近十年影响广州的台风强度也有明显增加趋势。

活动.jpg

发布现场。

贾局长.jpg

广州市气象局副局长贾天清。

贾天清还提醒,预计今年降雨集中度偏高,5月下旬至6月中旬的“龙舟水”可能连续第8年偏重,且首个台风较大可能出现在6月,期间的暴雨频繁、累计雨量大,地质灾害风险高。

广州存在八个暴雨中心,最多年暴雨日可达14~21天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极端强降雨已成为对广州超大城市运行管理安全影响最严重的气象灾害。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婷透露,广州强降雨呈现频次更多、雨强更大、速率更快、范围更广四个变化特征。

据悉,广州站近十年共出现暴雨日94天、大暴雨日16天,均为历史最多。短时强降水方面,广州站近十年共出现小时雨量超5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累计有15次,为历史最多。特大暴雨过程63%的雨量集中在6小时内,45%的雨量集中在3小时内,短历时雨量在过程雨量中的占比均较前期有所提高。

王婷还透露,从空间发布上看,广州存在八个暴雨中心。分别是增城派潭;增城石滩-荔城-朱村;从化鳌头;从化温泉;花都梯面-花山-花东;黄埔萝岗-东区-永和-增城永宁-新塘;黄埔九龙-增城中新;中心城区白云南部-越秀、天河一带。这些暴雨中心单站平均年暴雨日数8~12天,最多年暴雨日可达14~21天,平均年暴雨雨量为700~1000毫米。从化、增城、黄埔、花都四个区的暴雨中心出现在盆地、喇叭口、峡谷、迎风坡等特殊地形附近,不仅强降水的强度大、持续久、频次高,且由于地处低洼,洪涝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非常高。

八个暴雨中心.jpg

广州八个暴雨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心城区特别是白云南部-越秀-天河一带不仅是暴雨中心之一,也是短时强降水中心之一。近年来由于短时强降水趋多趋强,加上城区蓄水面率下降、地面硬化径流系数升高、排水管网设施落后等因素,城区内涝灾害发生的频次、强度、规模有增多增强增大的趋势。

建议重新计算广州市不同区域暴雨强度的重现期

广州汛期暴雨主要发生在哪些时候?王婷表示,近十年,广州汛期暴雨日平均27.1天(占全年的87.1%),其中前汛期暴雨日15.1天,后汛期暴雨日12天,5月暴雨日最多为6.3天,6月次之为6天。午后至傍晚时段(13-19时)是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20毫米)的高发时段,出现频率占全天的40%。因为短时强降水以对流性降水为主,而午后到傍晚的大气热力条件最有利于强对流的出现。超强短时强降水(小时雨量≥85毫米)除了在午后至傍晚高发外,凌晨至清晨(23-6时)是一个次高峰。

王婷.jpg

广州市气候与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婷。

强降雨的变化既有大尺度天气气候系统的影响,也有局地地形和城市化、人类活动的影响。面对强降雨灾害趋多趋强的新形势,王婷建议,根据强降雨新特点,重新计算广州市不同区域暴雨强度的重现期,以此为依据合理提升排水、通信、供电、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标准和抗灾等级。

同时,相关城市规划(如城市雨水系统规划、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规划)编制和重大工程建设时,应充分考虑气候特征和气象灾害风险,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预防和减轻气象灾害影响。暴雨中心所在区域一定要加强洪涝及山洪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做好隐患点治理和风险管控工作。针对强降雨夜间突发的易致灾情况,要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和重点单位的应急预案,加强夜间应急值守,暴雨预警信号发布和升级时要迅速响应。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王美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