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三】南沙港打造湾区首个全自动码头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4-15 18:26

微信图片_20210414083943.png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几何中心,坐落广州市南沙区西岸龙穴岛的南沙港,是连接珠三角两岸城市群的枢纽性节点。4月14日下午,“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来到了广州港南沙港区。南沙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等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联接,具有独特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势。目前,南沙港区四期项目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微信图片_20210415132200.jpg

南向南海,东望深圳,南沙港区位于珠江三角洲地理几何中心,在南沙海港集装箱码头前沿,一只只身集装箱在“整装待发”。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业务部副部长范健文介绍,海公联运作为南沙港区集疏运体系的不可或缺一部分,“相对内河运输和铁运来说的话,海公联运成本会比较高,但在时效性这一块具备有相当优势。水路运输到了目的地以后还要卸下来,时效性没有公路运输强。”

港区方圆100公里内覆盖整个珠三角城市群,同时港区与铁路、高速公路和内河等立体交通网络无缝联接,具有独特的江海联运、海铁联运优势,集疏运体系完善,多式联运高效便捷。

微信图片_20210415140751.jpg

范健文介绍,高速公路作为南沙港区多式联运体系的重要分支,近年来在推动南沙自贸片区、南沙港区经济发展,降低进出企业物流成本,提升广州营商环境方面落地了实际举措,在此前已试行三年(2017-2019年)集装箱车免费通行的基础上,从2020年1月1日零时起,在南沙港快速路(苏十顷—南沙港区段),对经新龙收费站进出的4类及以上并采用ETC支付的货运车辆,实施全天全额免收该路段的通行费。

据介绍,南沙港区2020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716.5万标箱,位列全球单一港区前列,占整个广州港集装箱装卸总量的73%。近五年来,南沙港区的集装箱吞吐量以平均每年超100万标准箱的速度增长,其中外贸集装箱量平均实现双位数增长。2021年一季度南沙港区净增10条外贸班轮航线,截至3月底,外贸航线总数达130条,成为联通非洲、地中海和亚洲地区的重要枢纽港。南沙港区的快速发展得益于独特的区位优势,作为临近珠三角主要货源生成地。珠西地区是世界闻名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已形成家用电器、机械装备、造纸、灯饰、金属材料加工及制品、陶瓷建材、纺织服装、电子信息、家居用品制造等优势行业。

微信图片_20210415140755.jpg

与此同时,依托发达的公路、水路运输干线网络,珠西地区企业至南沙港区的陆路距离和水路距离比至周边其他港口更短,珠三角西岸企业通过南沙港区进出口的综合物流成本最低,南沙港区通过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海河联运、海公联运等多式联运,促进整个供应链物流效率提升。目前云南的烟草、咖啡豆、化肥,江西赣州的木材、家具,湖南的汽车配件、粮食和矿石,贵州的水泥、轮胎等越来越多的内陆货源已经开始通过海铁联运路径从南沙港区出口。

目前,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项目正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该码头集全球新一代物联网感知、大数据、云计算、5G等先进技术为一体,打造全球首例“单小车自动化岸桥、北斗导航无人驾驶智能集卡、堆场水平码头布置、港区自动化”模式。为自动化码头建设发展提供的一套“广州方案”。该技术方案具备大规模复制推广的基础,对于旧码头自动化改造及新自动化码头的建设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工程计划建设年限为2018—2021年。

展望未来,广州港将运用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得天独厚的优势,既让粤港澳大湾区的技术和资本通过南沙港辐射到内地,同时也让内地的资源和货物通过南沙走向世界,提高国际、国内中转能力,打造国际航运枢纽。

微信图片_20210414083954.jpg


采写:钟丽婷 代国辉 李宛真 蒋臻 实习生朱笑千 钟梓悦

摄影:黎湛均

编辑:江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