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市民为注册读者,去年广州参与读者活动人次增长近两倍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4-19 13:03

《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年度报告2020》的发布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虽然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广州市公共图书馆采取网络实名预约进馆服务措施,带动注册读者量大幅回升,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量首超全市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在读者活动方面,首次将线上活动数据纳入年报统计范围。去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参加读者活动人次合计为1991.3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47%,

这是记者在4月18日的广州图书馆召开的“第六届广州读书月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5.jpg

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发布“十三五”期间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情况。

当天,广州图书馆副馆长陈深贵还发布了“十三五”期间广州“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情况。据透露,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共在169个镇街范围内建立了实现通借通还并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等,全市图书馆覆盖率达96.02%。

“走进图书馆就不想走了,广州图书馆优秀的公共服务设施,优质的书籍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深深地吸引了我们,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我爱上了广州图书馆。”今年获得“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好读者”称号的73岁老人康幼之笑着说,经常泡图书馆的人能够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延缓衰老,所以要经常来图书馆。

2020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人均到馆次数0.64次

人均外借文献量为1.59册次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州市各级公共图书馆有限度开放现场服务,通过预约进馆、严格控制馆内人员数量等措施避免人群聚集,读者到馆人次和外借文献量因此大幅度下降,全市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合计为986.37万人次,人均到馆次数为0.64次,同比下降66.46%。

其中,市级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合计为311.74万人次。在区级公共图书馆中,黄埔区公共图书馆和白云区公共图书馆的读者到馆人次最高,分别为140.71万人次和120.12万人次。在人均到馆次数方面,黄埔区公共图书馆达到1.22次,超过1次。

与此同时,2020年,广州市公共书馆外借文献量合计为2436.38万次,人均外借文献量合计为1.59册次,同比下降25.34%

2020年市级图书馆外借文献量合计为1518.54万册次,占全市图书馆外借文献量的62.33%。各区公共图书馆外借文献量中,仅花都、黄埔、番禺等3个区的外借文献量超过100万册次,较2019年减少4个。

与此同时,2020年受疫情影响,文献/信息资源增长放缓。广州全市公共图书馆总经费投入约为4.87亿元,同比下降6.79%;文献购置费9111.71万元,同比下降27.09%。

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量首超全市常住人口的四分之一

参加读者活动人次同比增187.47%

疫情期间,全市公共图书馆采取网络实名预约进馆服务措施,小程序注册成为主要的服务手段之一,带动注册读者量大幅回升。2020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注册读者量合计为396.79万人,占广州市常住人口的25.92%。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州市公共图书馆还积极拓展线上读者活动,尝试推进实体服务与网络服务融合发展。今年,线上活动数据首次纳入年报统计范围。2020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举办读者活动合计为11936场,其中线上读者活动3523场、线下读者活动8413场,分别占全活动次的29.52%、70.48%。

因线上读者活动持续时间长、受众面广,参加人次迅猛增长。2020年,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参加读者活动人次合计为1991.32万人次,同比增长187.47%,其中线上读者活动人次就有1770.63万,占全市参加读者活动人次的89.92%

其中,以广州图书馆的“羊城学堂”表现最为亮眼。2020年2月起,羊城学堂与南都直播平台合作开展公益讲座网络直播,首讲《东野圭吾推理小说解码》,当天观看量突破18.62万人次,策划的“解读民法典系列讲座”中婚姻家庭编一讲当天观看量达到42.09万人次,创造了观看量新高。

“十三五”期间广州平均每5.2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

全市图书馆覆盖率达96.02%

在“十三五”期间,广州“图书馆之城”体系框架搭建形成。陈深贵介绍,整个“十三五”期间,“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政府保障投入有力,如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的建筑面积、馆藏总量、工作人员数量、总经费等指标比2015年分别增长了90.29%、74.46%、57.71%和73.39%。越秀、荔湾、天河、黄埔、番禺、从化、南沙等7个区的图书馆覆盖率达到100%;全市平均每5.2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分馆)。

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共在169个镇街范围内建立了实现通借通还并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等,全市图书馆覆盖率达96.02%。

在馆舍建设方面,广州市现有实现通借通还且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分馆)294个,包括市级图书馆2个,区级图书馆11个(馆舍18座),镇街级分馆221个,社区级分馆53个,比2019年增加48个。此外,还有面向所有公众免费开放的服务点、自助图书馆72个,面向特定群体开放的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200个。全市实现通借通还的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共566个。

“图书馆之城”建设的持续推进也提升了广州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例如作为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城市图书馆,广州图书馆自2014年起连续6年基本服务指标居全国公共图书馆第一,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则自2016年起连续4年基本服务指标居全国少儿馆第一。

4岁小朋友2020年借阅绘本290册

此外,广州市公共图书馆也评出了全市范围内的10位“好读者” 及5位“好馆员”。10位“好读者”中包括4岁的小朋友,也有73岁的老年人。

1.jpg

现年4岁的王舒啸。

现年4岁的王舒啸是广州图书馆的忠实粉丝,从小就跟着妈妈来“泡馆”,2020年他的借阅证上,总共有290册绘本等书籍的借阅记录。王舒啸还积极参与了2020年广州图书馆“悦读童行”婴幼儿阅读攀登计划,荣获“小状元”称号。

“好读者”受益于公共图书馆的服务,也开始尝试“反哺”,助力图书馆的服务。例如今年48岁的讲师肖勇,一直喜欢阅读,并且乐于分享,在参与过图书馆的亲子阅读服务后,他从2019年起坚持每个月到白云区图书馆开展公益绘本阅读分享会,组织策划亲子阅读分享会超过30场。他还特别关注特殊儿童的阅读需求,为特殊儿童讲故事、分享好书,曾被评为“2019年度广州市优秀文化和旅游志愿者”。

“图书馆常常吸引很多年轻人来学习,这是我继续学习的动力。”73岁的康幼之已退休多年,从武汉老家来到广州带孙子,来过一次广州图书馆之后就爱上了这里,视图书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常年坚持参加广州图书馆的雅村文化空间、羊城学堂讲座等活动,并利用广图资源,于2020年完成《永远的“黄河大合唱”》一书的校对、编辑等工作,并参加了该书在广图举办的新书发布会,还先后荣获“雅村好照片”摄影比赛三等奖及“雅村荣誉村民”称号。

广州图书馆文献流通部挂牌“全国巾帼文明岗”

在发布会上,广州图书馆的文献流通部正式挂牌由全国妇联授予的“全国巾帼文明岗”。

3.jpg

广州图书馆的文献流通部正式挂牌“全国巾帼文明岗”。

作为全馆规模最大的部门,文献流通部承担了全馆60%以上的基础服务。该部门总共63名员工,女性馆员的比例高达65%,先后获得广州市“巾帼文明服务岗”、广东省“巾帼文明岗”、广东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该部门多年来先后设立“党员先锋岗”“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等,部门的党员们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2020年3月15日广州图书馆恢复开馆后,以女性馆员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党员群体起到先锋带头作用,通过电话咨询和远程服务的方式,处理读者图书借阅、资源利用、信息查询、咨询解答等服务,为读者搭建了畅通的信息咨询渠道。在疫情防控预约进馆期间,承担最前线的馆外咨询指引、预约签到和自助借还等工作。

此外,该部门还联合市残联、盲人协会等多方机构,努力打造出一个激发弱势群体终身学习的第三空间,并积极开展盲人文创、朗诵、信息技术培训等多种服务,成立“融溢悦享”盲读快乐营,定期开展志愿者助残技能培训、口述影像培训等专业化培训,着力培育口述影像队伍,创建以感官体验激活阅读的非视觉感官阅读服务模式。2020年“融溢悦享”盲读快乐营被评为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在发布会上,还公布了第三届“广佛同城共读”活动候选书目,10本书涵盖党史、岭南文化、人文社科等题材,4月20日起将正式开启“广佛同城共读一本书”投票。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通讯员 江海潮 曾茜

编辑:王美苏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