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东莞】“世界工厂”蝶变解码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4-26 23:39

logo2.png

东莞,中国近代史开篇地。100多年前,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改革开放之初,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在此诞生,五颜六色的时髦手袋一车车运往香港。“东莞制造”驰名中外。

农业大县蜕变成世界工厂,东莞脚步并未停歇。高端制造和科技型企业越来越多,智能制造成为东莞发展基因。2020年,东莞智能移动终端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来料加工,到世界制造工厂,再到散落在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高科技企业,高速公路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利用区位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是东莞经济腾飞的主要途径。

4月15日,从广深高速这条“黄金走廊”南下,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队来到了第二座城市东莞,听太平手袋厂首批女工讲“威水史”,到松山湖科学城邂逅中国顶尖科学家……感受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解析从“东莞制造”到“东莞智造”的秘密。

南都.png

《南方都市报》4月23日报道。

走进虎门 认识全国首个“三来一补”企业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启动开放的大门。

1978年夏,东莞太平镇(后合并为虎门镇),港商张子弥决定与太平服装厂合作开展来料加工业务。

当年7月,太平手袋厂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三来一补”企业。此后,小小的手袋厂拉开了东莞波峰竞逐的制造大潮,经不断转型升级,东莞迅速从一个传统农业县一跃成为国际制造业名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

跨进太平手袋厂陈列馆大门,脚下的“时间轴”把记忆拉到了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1978年7月,太平手袋厂——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创建;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馆内,全景再现当年太平手袋厂的激情岁月,主体建筑以“电动缝纫机+旧厂房”为外观造型,凸显太平手袋厂的时代特色。

手袋厂第一批员工、出生于1949年的苏秀仪指着馆内的陈列照片,忆当年工作。“这是在车间工作,以前好年轻,现在成了老太婆咯。”她介绍,手袋厂当时实行“按件计酬”,调动了全厂工人的积极性,大家通宵达旦地赶生产。据悉,1978年,工程师的收入月不到100元,但是太平手袋厂学徒都能拿到80到110元的月工资。“一发工资,整个城镇都轰动了。”

太平手袋厂在1996年12月清算结业。它开启了东莞独具特色的外向型经济之路,此后,“东莞制造”驰名中外,成为世界知名的制造业基地、我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

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东莞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涵盖24个行业大类、6万多种产品。2020年,东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1608亿元和4145.6亿元。

6124x4082_b2c3cc8768cffdfe20f831f7445bd0

2021年4月15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走进东莞太平手袋厂陈列馆。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沿着科创走廊 见到“国之重器”

告别虎门,沿着广深高速继续南下。广深高速北端连接着广州,南边延伸到深圳,并通过皇岗口岸与香港相连。广深高速对东莞的意义,不言而喻。“凡广深高速经过的东莞沿线镇街,经济发展的很好,比如虎门。”一位交通业内人士如此说道。

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产业创新要素加速聚集,广深高速轴线区域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科技企业、人才、资本。2017年,广东发布《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此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又延长为广深港澳科创走廊。

沿着这条科创走廊,采访团走进了位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见到布局大湾区的国之重器——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CSNS是国家“十一五”立项、“十二五”重点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我国材料科学技术、生命科学、资源环境、新能源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对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前沿科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散裂中子源装置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材料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中子由于不带电,不易受到带电质子和电子的阻碍,能比其他探测方式更为轻松地穿透物质。中子束打到被研究的样品身上,有些中子会与研究对象的原子核发生相互作用,其运动方向也会发生改变,向四周“散射”开来。科研人员测量中子散射的轨迹及其能量和动量的变化,就可以精确地反推出物质的结构。

CSNS进入正式运行阶段以来,装置运行稳定可靠,加速器质子束流打靶功率提高到100kW,提前一年半达到设计指标;用户申请非常踊跃,通过多轮开放运行,共完成国内外科研与产业界的课题400多个。未来,CSNS将为我国产生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提供有力支撑,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pic_857241

2021年4月15日,广深高速东莞太平段。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创新“样板工厂”模式 东莞走向创新高地

毗邻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同样坐落在松山湖科学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介绍,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于2017年12月22日启动建设,是广东省第一批省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布局有前沿科学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和大科学装置、创新样板工厂、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四大核心板块,致力探索“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模式。

在这里,“样板工厂”正在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进行转换。什么是样板工厂?简单地说,就是将工厂缩小化,置于实验室内部与科研环节紧密衔接,以实现快速地科研成果产业化。黄学杰说,样板工厂的模式解决了科研和产业领域的一个痛点,即从事基础研究的项目难产业化,偏向产业的研究项目较少触及基础研究。目前实验室已引入25个样板工厂团队。

从一片荔枝林起步,以19年时光“蜕变”成龙头企业集聚、新型研发机构云集的国家级高新区,透过松山湖科学城,能看到东莞向“智造”强市转型的坚定步伐。

“深圳光明科学城与松山湖科学城一山之隔,都在广深科创走廊的中心,我们有意愿促进彼此间更好的合作,通过东莞的连接转化,共同推进工作。”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东莞研究部副主任金大鹏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的抱负绝不仅仅局限在珠三角、广东,它是要比肩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这种世界级的湾区。”金大鹏说道。

pic_857258

2021年4月15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走进松山湖材料实验室。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路网促流动,源源不断的人才留在这座城

在广东院士联合会会长刘人怀院士眼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东莞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集聚优势,未来将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交通便利,产业聚集,人才流动。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员来莞创业、就业。东莞注重对人才的吸引和培养,2018年-2020年,东莞累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88.46万人,其中非莞籍人员占比达到92.26%。不分户籍,凭考取相关资格证书等规定条件申请职业技能提升补贴等政策受到好评。

人才流动的同时,也带来其子女入学的现实需求。东莞是座外来人工远多于户籍人口的城市,随迁子女数量逐年增长,也在考验东莞的公共服务的能力。

2009年起,东莞实现所有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享受同等、全免费义务教育。2017年-2019年,东莞两级财政解决入读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教育经费高达119.6亿元。2018年-2020年,东莞两级财政共投入13.7亿元给予民办学校随迁子女公用经费和教科书补助减免。数据显示,2020年底,东莞义务教育阶段非户籍学生占到68.6%。“随迁子女”数据的背后,是源源不断留在城市发展的人才,是他们对这座城市的认同。

111.jpeg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海军 王卫国 刘丽君 王佳 邹高翔

统筹:裘萍 陈实 陈伟斌 陈成效 李湘莹 陈军 邹莹 李阳 关健明

执行统筹:蒋臻 江英 柯晓明 周全

直播执行统筹:卫志凌 莫晓东程洋 吕婧 王靖豪

采写:南都记者 钟丽婷 蒋臻 代国辉 李宛真

实习生 朱笑千 钟梓悦

视频:南都记者 陈冲 张驰

实习生 陈诚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张志韬 钟锐钧 陈冲

通讯员 岳路建

主持:南都记者 尹佳林

摄像:南都记者 谭庆驹

导播:许乐 欧阳云蔚

剪辑:段奇 张静薇

创意:张毓琪 张楚男 苏芬南

黄朝丹 蔡宝春 林青云 刘妍妍

设计:金国华 刘寅杉 欧阳静 李毅然 陈志芳

编辑:蒋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2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