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佛山】制造之城的兴市之道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5-07 23:40

logo2.png


佛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武术之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它也是制造业大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对制造业坚定不移的支撑是构成其经济坚实向好的优势底色。制造业转型之路漫长,拆除与高质量发展不匹配的村级工业园,腾出发展空间成为佛山“破”的决心。由顺德作出的攻坚表率,已成燎原之势在全市部署。

佛山发展的新动能需要具有集聚效应的高端载体。1989年正式投用的广东第一条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将地理距离本就亲近的佛山与广州,更紧密地“抱团”互通。广佛交界处的千灯湖畔地块凭借优越的区位条件而成为佛山的“城市客厅”。4月25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顺着广佛高速来到制造业大市佛山,一睹这座历久弥新的制造之城。

pic_857677

广佛高速。南都记者张志韬 摄

跨越广佛看金融高新区

广佛高速通车前,从佛山南海丹灶去广州,需要先搭船过河,再搭火车进城。短短数十公里的路程需要开车行驶近两小时。广佛高速通车后,佛山到广州的行驶时间缩短至20分钟,为两地居民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

地处广佛交界处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离不开越织越密的交通网络。十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块泥泞之地。传统的桑基鱼塘、厂房村居,与“城市客厅”一词相去甚远。现在,从友邦金融中心1座27楼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展厅眺望,360度视角的高空全景式体验,不仅看到了重重高楼的林立之势气贯长虹,更从中感受到城市经济跳动的强劲脉搏。

2007年,作为广东金融强省战略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的广东金融高新区正式成立。十四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坚持“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及“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已成为具有一定现代水平的金融聚集高地。截至今年2月底,累计吸引1052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规模超1632亿元。

“高速路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拓展机缘。”佛山市南海区金融办常务副主任李恂瑜表示,高速路网的连接使佛山可以更方便地服务大湾区不同城市之间的产业主体,尤其是作为拓展港澳金融的重要平台,“这个连接是非常便捷且有效的。”

现在的广东金融高新区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对接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也更多瞄准港澳的跨境资金,服务范围扩大至整个亚太地区。“今年开通的许多辐射干线,对千灯湖创投小镇的发展壮大尤为有利。”李恂瑜说。

千灯湖片区处于广佛交界地带,是广佛“候鸟”较为集中的地方之一。目前,广佛日均跨城出行量近200万人次,“一张网、一票通、一座城”格局基本成型,广佛“半小时生活圈”逐步实现。这里也成为国内功能较为齐全、内涵较为丰富的国际化金融后台基地以及辐射亚太的金融大数据中心,是珠三角金融、科技、产业创新和“城产人”融合发展标杆。

pic_857700

千灯湖创投小镇。南都记者蒋臻 摄

仙湖里藏“氢谷”

告别千灯湖,“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活动来到南海丹灶的仙湖度假区一带,这里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殊不知却“隐藏”着一个科技“大招”——仙湖氢谷。

丹灶氢能产业的发展,始于2009年广顺新能源公司进驻南海区。2014年,佛山市列入科技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促进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发展项目”,南海为项目承载单位。

据了解,“仙湖氢谷”规划面积48平方公里,以仙湖为核心,以氢能源产业为方向,围绕氢燃料电池、核心部件、动力总成和氢动力汽车等氢能源汽车智造产业链条,致力于打造以科技研发、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创新服务于一体的氢能源科技中心。

经过几年发展,这里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从2017年建成第一座商业化加氢站,目前已经有十座在运营、验收阶段,两座在建。”南海区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蔡德权介绍,南海已集聚七十余家氢能重点企业,包括广东探索、爱德曼、泰罗斯、海德利森等。虽然南海的氢能产值仍处于起步阶段,但蔡德权表示“十四五”期间预计可达300亿。

可以说,丹灶已是佛山市、南海区氢能源产业的“先行示范区”。当前,南海区政府拟在“仙湖氢谷”范围内选址建设氢能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计划全国氢能产业大会在仙湖氢谷会议展览中心举办,打造南海氢能品牌。

pic_857707

仙湖氢谷。南都记者张志韬 摄

昔日孤岛,如今路路通

“路通财就通。”广佛高速总经理曹建平介绍,广佛高速通车后,沿路工业区几乎一夜之间发展了起来,村村兴起工业区投资热潮,泌冲村依靠花卉等基础产业,每年的村产值呈几何级数增长;里水镇成为全国著名的袜子和内衣生产名镇;大沥镇成为“中国铝产业基地”……可以说,广佛高速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

这句俗语在佛山中心城区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亦有生动的体现。清初明村立基的紫南村,曾经是典型的珠三角桑基鱼塘村落。这里曾经是一座被珠江水道包围、无数河涌水网相互隔离的“孤岛”,未通一条公路。

后来,紫洞公路开通,途经紫南村,村内小路拓宽,可行驶汽车,这才结束了紫南村不通汽车的历史。如今季华西路穿村而过,广台高速、佛山一环紧傍村边,道路、车站、天桥、停车楼、隧道……小小的乡村拥有了和城市一样的现代化立体交通。

今非昔比的紫南村,集体收入与村民人均分红都有了质的飞跃。同时,紫南村还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立志以“文化立村、文化兴村、文化强村”。今年,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紫南村委会更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振兴先进集体”。

“其实每个村庄都有其生命、灵魂。”禅城区农业农村局改革股股长陈远志表示,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紫南村作为一个标兵,形成了能够留住乡愁的农村形态。美丽紫南,正在打造成为一个与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相适应、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休闲地。

pic_857733

紫南村。 南都记者张志韬 摄

村改“腾笼”机器人

一路南下,采访团一行到访顺德北滘镇以“村集体出租土地,企业自建厂房”模式为主的西海二支工业区早已旧貌换新颜。过去主营五金、塑料行业的工业用地,而今驶上了助力顺德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这片北滘镇西海村的土地,东与番禺紫坭隔河相望,南与北滘工业园一衣带水,具有丰富的路网及水路运输网,毗邻广珠城轨,水陆交通便捷。

西海二支工业区是顺德近年以“头号工程”之势攻坚村级工业园改造的缩影,在整个珠三角制造业城市都具有样本意义。在2020年,该工业区推进超千亩现代主题产业园,园区总面积1550亩,改造后将建成中国机器人小镇产业园重要片区,其产业定位为机器人示范基地,发展高端制造业。

从破旧厂房到机器人产业,西海二支工业区是顺德以村改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升级的实际样本。从坚持规划先行、连片改造,加快建设一批现代主题产业城(园)的“工改工”发展路线,到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新动能,鼓励企业抢抓数字化创新发展的先机,作为家电制造业大区强大的内生需求,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助推政策支持补贴力度,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在此聚集。

值得期待的是,改造后的西海二支工业区将打造特色高端智能化产业园区,依托佛山顺德机器人谷,聚焦机器人、智能装备、智能设备三大领域,发挥佛山本土产业优势,助力佛山成为“硬”科技之都。

111.jpeg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海军 王卫国 刘丽君 王佳 邹高翔

统筹:裘萍 陈实 陈伟斌 陈成效 李湘莹 陈军 邹莹 李阳 关健

执行统筹:蒋臻 江英 柯晓明 周全

直播执行统筹:卫志凌 莫晓东 程洋 吕婧 王靖豪

采写:南都记者 刘钰滢 路漫漫 蒋臻 实习生 朱笑千 钟梓悦

视频:南都记者 陈冲 张驰 实习生 陈诚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张志韬 钟锐钧 陈冲 通讯员 岳路建

主持:南都记者 尹佳林

摄像:南都记者 谭庆驹

导播:许乐 欧阳云蔚

剪辑:段奇 张静薇

创意:张毓琪 张楚男 苏芬南 黄朝丹 蔡宝春 林青云 刘妍妍

设计:金国华 刘寅杉 欧阳静 李毅然 陈志芳

数据采集分析:李润泽子 陈志芳

编辑:蒋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