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夏嘉雯 通讯员 彭永桂 符致冠 5月8日,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携手阳江市恒邦渔业有限公司签订1艘80米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建造合同,并同时签订了1艘120米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和2艘养殖作业辅助船合作意向书。
该平台建成后将是广东省首个大型半潜式养殖旅游综合平台,将打造成集海洋科普、潜水、冲浪、垂钓等休闲渔业活动和海洋救助、海上看护为一体的海上基地。
80米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效果图。
80米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效果图。
能养鱼可旅游 建成后投放阳江海陵岛附近海域
据介绍,这艘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长80米、宽30米、高18米、养殖水体约3万立方米,入级中国船级社,采用钢质半潜结构,日常由光伏提供清洁能源,四角锚泊定位,具有良好的抗风浪能力,适用水深在20~100米海域的水产养殖,建成后将是广东省首个大型半潜式养殖旅游综合平台。
该平台由阳江恒邦渔业有限公司投资建造,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发设计,项目交付后计划投放于广东省阳江市海陵岛附近海域,将主要从事石斑鱼、金鲳鱼、军曹鱼和鮸鱼等高附加值鱼种的水产养殖。与此同时,恒邦渔业将结合阳江海陵岛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半潜式平台稳定宽阔的甲板空间,把平台打造为集海洋科普、潜水、冲浪、垂钓等休闲渔业活动和海洋救助、海上看护为一体的海上基地,带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助力“粤海粮仓”建设 深海养殖前景可期
近期,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蓝色发展空间,全面建设海洋强省。要通过实施海洋渔业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一批现代渔港经济区,优化海水养殖结构和布局,高标准建设智能渔场、海洋牧场、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扶持远洋渔业发展,支持建设海外渔业基地,提高海产品加工能力,积极打造“粤海粮仓”。
随着国家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我国渔业的发展也将逐步由简单粗放的捕捞作业转入“以养为主”“养捕结合”的作业模式发展。农业部提出“到2025年,在我国沿海建成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120个”。据了解,我国适合新型渔场养殖的海域达到16万平方公里。以南海为例,海域水深为45米~100米且适合开展深远海渔业养殖的海域面积就有6万平方公里。据测算,随着我国南海渔业养殖产业链的不断完善,未来可形成千亿级的渔业装备市场,成鱼年产值将达到1350亿元。
先尝“头啖汤” 奋力跻身养殖产业领先地位
当前,我国在深远海养殖装备方面研发能力还比较弱,装备国产化配套能力严重不足,深远海养殖平台技术体系还不完善。相关专家表示,解决深海养殖相关技术储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潜式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和可移动式深海养殖工船及其相关配套装备,是我国海洋渔业未来发展的迫切需要及进一步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方向和载体。
据介绍,为推动深海养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广东省建设海洋强省,广船国际近年来在海洋养殖产业领域持续加大了科研力度,还承担了游弋式大型养殖平台研制任务。此次广东首个大型半潜式深远海智能养殖旅游平台项目成功落地,不仅为阳江市、也为广东省海洋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也必将为广船国际跻身养殖产业领先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夏嘉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