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与苏兆征:相得益彰的中共工运“双骄”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文化
原创2021-05-08 19:46

提起中国近代工人运动史,特别是威震中外的省港大罢工,邓中夏与苏兆征这两位中共历史上的工运领袖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事实上正是在邓、苏两人的策划、发起、组织和领导下,那场工运风暴才能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这对搭档亲密无间、各有所长、相得益彰的配合也成为一段革命佳话。

邓中夏.jpg

正在对工人演说的邓中夏(1894-1933)

邓中夏出生于1894年湖南省宜章县,少年时期就是著名才子,23岁时随父入京考入了北京大学国文门(文学系),成为李大钊的学生,并在李大钊的引导和十月革命的鼓舞下,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参加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是共产主义小组最早期的成员之一。他不仅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也非常注重学以致用,一方面对于指导和总结中国工人运动的理论贡献巨大,另一方面也亲身参与到革命实践中。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曾庆榴教授形容说,邓中夏的革命风采真可谓“目送飞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

苏兆征.png

苏兆征(1885-1929)的明信片像

而苏兆征与邓中夏的早年经历是完全不同的,他出身于广东香山县的一户贫农之家,迫于生计18岁时便离乡前往香港在外国轮船上当海员工人,艰苦的工作让他亲身体会到底层劳动工人辛劳的同时,也在航运中有机会接触更多新事物,开拓眼界。其凭借着航海生涯中被国际工运的风潮激发出来的热情、胆识以及在屡次罢工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逐渐成为了省港两地著名的工人领袖。

这两人一位是革命知识分子,一位是接地气的工人代表,尽管经历和气质截然不同,却因为南粤大地上的工人运动发生了紧密联系,并产生了相辅相成的结果。邓中夏在省港大罢工期间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建立了“省港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制度,成功地将数万工人团结了起来,组织成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又通过工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省港罢工委员会”,作为最高执行机关;罢工委员会之下,设干事局,分置文书、宣传、招待、庶务、交通、交际、游艺七部;另设财政委员会、纠察队、会审处、报关拍卖局、法制局、审计局、筑路委员会、工人医院、宣传学校,等等(1925年7月17日《工人之路特号》)。苏兆征则凭借着同香港、广州两地工人土生土长的联系,成功地将这套组织严密、机制健全、赋予能效的制度推行开来,把数万工人安顿得妥妥帖帖,井井有条,使得省港罢工工人能以坚不可摧的姿态、屹立于反帝斗争的前列。

“省港罢工委员会不是一个政权机关,但在某些方面可以这样说,它比国民政府更像个‘政府’。这就有力说明,管理社会、治理国家,并不是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的专利。”在评价邓、苏二人于省港大罢工期间的工作贡献时,曾庆榴教授指出,“邓中夏苏兆征等人的杰出之处,就在于他们把先进的组织原则、组织制度应用于工人的自治,使工人阶级在管理自己的同时,进行了‘掌握政权的演习’。这里面的深远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他们也因此而相得益彰、双双脱颖而出,成为在工运风暴中矫健翱翔的一对雄鹰。”

编辑:刘晨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刘晨9815W
南方都市报记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