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至15日,第二十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Science Council of Asia Conference,简称SCA Conference)在广州南沙举行。这是继2008年在中国青岛举办大会后第二次在国内举行,也是该大会首次在广州举行。
5月13至15日,第二十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在南沙举办。
大会还首次公布,由“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发起的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预计将于今年12月6日在南沙召开。同时,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将落户南沙。
这不是南沙第一次吸引全球范围的目光,早在2018年,CNBC全球科技大会便选择常态化在南沙举办。去年,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首次在南沙举办,IFF永久会址建成后,其全球年会也将稳定在南沙举办。
南沙何以聚集如此多高规格的会议?科技创新领域众多国际会议的接连举行将为南沙带来什么?南沙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谢明表示,南沙已具备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条件。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等国际会议的接连召开,加深更多的科研机构、科学家、企业对南沙的了解和认知,推动更多的高端资源在南沙落地。
选择南沙,因其具备科技创新要素聚集条件
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是亚洲科技界的学术盛会。其主办单位亚洲科学理事会共有10个创始国,聚集了来自18个国家和地区的32个科学组织成员。中国是创始国之一,由中国科协为代表加入。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自2001年成立以来,亚洲科学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中间仅有2020年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势未召开。
而在至今已举办的20届大会里,仅有两次在中国举办,其中,2008年第八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在中国青岛举办。今年是大会第二次在中国举行,也是该大会首次在广州举行。
除此之外,日本东京、韩国首尔、新加坡、印度德里等都曾是大会举办地,时任日本首相、斯里兰卡总理、韩国副总理、蒙古副总理及部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曾出席会议。
如此高端的国际会议为何选择南沙?用谢明的话来说是,亚洲科学理事会认为南沙已具备了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的条件。
在南沙布局的科创平台体系中,最核心的便是南沙科学城,现已纳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2020年11月,其核心区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一期项目启动,中国科学院大学广州学院、中科院广州分院等项目同步启动建设。
为支持科学城和明珠科学园建设,今年初南沙发布“科创16条”,推动一批符合本区产业发展研究方向且有重大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科研平台落地,给予每个平台最高2亿元的资金支持。
今年4月,南沙区召开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动员大会。
在省市层面也进一步推动南沙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广州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了一个小目标——建设百年科学城,以中科院明珠科学园为核心区,布局建设众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和高层次科研机构。
在今年4月召开的南沙区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动员大会上,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何棣华表示,将与光明科学城、松山湖科学城同等力度支持南沙科学城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和省重点科技计划项目在南沙实施。
集粤港澳大湾区之力,推动科技合作发展
不仅集聚广东省内科创资源,南沙还以科学城建设为抓手对接港澳创新资源,集粤港澳大湾区之力推动科技合作发展。
近期,南沙发布“科创16条”,明确与港澳在创业孵化、科技金融、成果转化、国际技术转让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促进内地与港澳科技规则的相互衔接。同时,对经省级各部门新认定的粤港澳联合实验室,给予200万元一次性资金奖励。
在南沙这片热土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粤港深度合作园南沙枢纽片区(起步区)、庆盛科技创新产业基地等粤港重点合作项目也在不断推进。
实际上,南沙与香港的科技合作由来已久。早在1999年,广州市政府、霍英东基金会和香港科技大学等便共同合作设立南沙资讯科技园,相继引入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资讯科技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
香港科研界也获得了粤港科创联动的红利。2016年,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启动运营,成为全国首个联通内地和港澳地区两岸的高性能计算和数据处理服务平台。过去几年,有100多个香港科研团队用上了广州的超算资源,使用总核时数超过1亿核时。
在大湾区科技合作框架之下,坐落于南沙区的广州海洋实验室还联合香港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粤港澳科研力量建设实验室香港分部、深圳分部。
与此同时,国际化高端人才进一步在南沙聚集。2021年2月数据显示,南沙共引进人才1261人,其中包括中国两院院士13人、发达国家院士3人、重点领域紧缺型人才85人。
不久前,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广州南沙新区创建国际化人才特区实施方案》,提出南沙要围绕建设融通港澳、接轨国际的人才发展环境,聚焦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使用等人才发展关键环节,进一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
所有这些不仅是南沙科技创新发展的成绩,更是吸引亚洲科学理事会等国际高端会议的底气。
国际高端会议集聚,吸引更多资源落地南沙
在此次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上还首次公布,首届大湾区科学论坛预计将于今年12月6日在南沙召开。同时,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将落户南沙。
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举行将为南沙带来什么?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其发起单位“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是首个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由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学院、科研机构、大学和国际组织共同发起成立的综合性、实质性国际科技组织。
由此可以预想到,该论坛不仅将立足大湾区,还将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科学、技术、创新和能力建设方面的国际合作。
当然,这不是南沙第一次吸引全球范围的目光,早在2018年,CNBC全球科技大会便选择常态化在南沙举办,三年里不少项目和合作通过这个国际化平台在南沙落地生根。
南沙开发区商务局局长谢晓晖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CNBC全球科技大会平台和南沙“绑定”以来,不仅提升了南沙的城市形象和知名度,南沙区内企业也得到国际化接触合作从而获得提升,每年选定的热点话题还帮助政府获得不少一手行业信息,为南沙未来的产业布局和方向提供决策参考。
建设中的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
去年,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首次在南沙举办,IFF永久会址建成后其全球年会也将稳定在南沙进行。
4月30日,IFF永久会址酒店主楼地下室实现冲出“正负零”目标,将于2023年3月完成并交付使用,除了常态化举办IFF全球年会外,还将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和广州市承办的重要国际性会议。
而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正好与IFF永久会址隔水相望,位于明珠湾起步区灵山岛尖东侧,距明珠科学园一期仅约4.5公里。规划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将建设会议中心、展览中心和服务酒店等。
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大湾区科学论坛、CNBC全球科技大会等国际高端会议接连选择南沙,这将为南沙带来什么?
谢明以此次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为例。他表示,此次大会线上线下共有数百位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参与,围绕高端科学研究前沿领域进行研讨,这让更多的科研机构、科学家、企业加深对南沙的了解和认知,有益于推动更多的高端资源在南沙落地。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钟宝仪
摄影:南都记者 何玉帅
编辑:王美苏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第20届亚洲科学理事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