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如何助力传统文化保育及创新?腾讯这场大会在深圳举办

南方都市报APP • 大钱进
原创2021-05-19 10:56

南都讯 记者程洋 5月16日,第三届SICC服务创新大会在深圳召开,由腾讯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以下简称“腾讯CDC”)主办,本届大会聚焦在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保育及文化创新设计,关注数字化大背景下设计服务于人的本质,探求创新的根源。

微信图片_20210519101714.png


会上,腾讯CDC总经理陈妍表示,设计是无边界、不设限的,腾讯CDC将以互联网设计和用户洞察为基点,依托数字化的经验和工具,与业界共同助力传统文化的“新生命”与“再创造”,并以情感化的设计为桥梁,连接更多有社会价值的领域,让科技和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于人。

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保育及创新已成为坚定我国文化自信的根基,而现代设计在科技与传统文化之间的桥梁作用也愈发凸显。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曹雪在会上谈到,艺术与科技就像天平的两端,而现代设计需要寻找受众或者说消费者诉求的平衡点。设计师在开展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要做好角色转换,从学会“共情”到学会“煽情”,设计没有过去时,只有现在时和未来时,弘扬传统文化并不是把传统文化里的元素直接用在当下的设计里,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准的设计,传达出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如何实现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及创新?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人可表示,数字化是传统文化保存并延续下去最主要的方式,同时,面向未来做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和全球化,才能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与全人类共享。而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实现精准助贫,商品化也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传统文化的社会可持续、文化可持续、环境可持续和经济可持续。

同时,数字化的新技术、新工具在传统文化保育的过程中的作用也愈发重要。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玉坤举了个例子——用GPS、AR、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长城进行全面的调研、测绘、保护,不仅能够更好的保护长城,还可以更深度地挖掘长城以往被忽视的价值,在新时代对强化民族自信,加强文化传承都有较大意义。

腾讯CDC也与天津大学张玉坤教授团队合作,共同用数字化的技术对长城文化进行保育及创新。而经过十数年发展,腾讯CDC目前已形成包括用户研究、品牌设计、交互设计、视觉设计、设计研发、设计管理等在内的工具平台。陈妍表示,CDC的定位近两年也在不断升级,通过建设技术公益平台,进一步走出去连接更多社会的力量,将设计和用户研究能力用在更多社会问题的解决上,比如无障碍探索,生命急救服务体系、传统文化保护等,用技术力量更好地服务社会,这也是腾讯CDC举办SICC服务创新大会的最主要的初衷。

微信图片_20210519101723.png


陈妍表示,身处高速发展的数字化时代,腾讯CDC将继续秉持有温度、不设限的理念,持续提升设计专业价值,探索突破设计边界,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编辑:刘嘉仪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