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的路面宛若一条玉带,与沿途青山绿水相映成趣……这是2020年12月通车的紫惠高速,起于河源市紫金县瓦溪镇,终于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全长约77.4公里。
这是一条“智能路”,运用监控视频自动检测系统,可自动检测异常行为事件自动报警,并通知路政相关人员及时到现场处置。
这也是一条“振兴路”,串起粤东粤北山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产业链,按下了革命老区河源市紫金县经济发展的“快捷键。
晨曦中的紫惠高速瓦溪互通。
监测“智能化”,多项创新技术服务美好出行
在历时三年多的建设中,紫惠高速应用了一系列智慧科技设备和先进技术,服务美好出行。
“这是我们的‘黑科技’——星光级摄像机,可以借助周围的一切光源,如车灯、月光甚至是星光等微弱光源,获取彩色实时视频图像,夜间可清晰了解路面动态,高效快捷处理紧急事件。”紫惠高速通车后,由广东省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深汕西分公司负责运营管理,深汕西分公司副总经理郭鹏向记者介绍。
紫惠高速监控中心。
在营运管理中,紫惠高速运用了监控视频自动检测系统,智能识别隧道内的停靠车辆、行人,对于突发事件可自动报警提示。高速公路周边的火警也可以提前预报。
“系统可自动检测突发事件,发现异常行为事件自动报警,并且通知路政相关人员到现场处置,效率高很多。”郭鹏说,一般要求从发现到到达现场的反应周期是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
郭鹏还透露,紫惠高速上共有247个摄像头,进出站共六个收费口,所有的信息都可以通过紫惠高速监控中心进行实时巡查,并根据现实情况有效分流。
与此同时,还运用隧道“无极调光”技术,根据隧道外光线智能调节洞内LED照明灯的色温及亮度,改善司乘进出隧道时的视觉不适感;全路段量身打造“雨天干燥路面”,提升雨天安全行车系数,确保司乘的行车安全。
紫惠高速。
粤东北山区“融湾”“融深”大动脉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紫惠高速通车后,从革命老区河源紫金县驾车往返惠州市区可绕开省道120线,用时只需1小时,惠州横沥镇、紫金蓝塘镇等地前往广州、深圳、东莞等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也缩短将近40分钟,是江西、梅州、河源等地通往珠三角核心地区的首选高速。
“我们巧勤驿站是售卖当地土特产的,选择在紫惠高速通车当天开张,是为了迎接第一波客人。没想到客源比想象中的多,每天有两三百元的营业额,日子越来越有奔头……”紫金县金光村村民巧琴说。金光村距离紫惠高速九和南出口仅8公里,毗邻4A风景区御临门温泉等,交通的便利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如今,村民们已经陆续开始修建民宿、土特产店及开办特色餐饮,迎接四面八方的客人。
河源市紫金县金光村。
紫惠高速的正式通车,还让快速通道直接延伸到惠州横沥发展核心腹地,为横沥美丽乡村发展提速。当前,横沥镇用“高速热”带动乡村旅游热,进一步远扬矮陂梅菜、黄沙洞温泉的美名。
“紫惠高速的通车加速了河源紫金县、惠州横沥镇等与深莞惠等珠三角地区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运转,大大减少出行时间,不仅进一步激活了沿线温泉、农家乐、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而且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资源有效配置。”郭鹏表示,在紫惠高速交通“引擎”的带动下,沿线紫城工业园和蓝塘产业新城产业链已初具规模,紫金县和沿线村镇的经济发展将驶上“高速车道”。
通车前的紫惠高速。
广东首条“交通+旅游”融合“样板路”
不仅如此,紫惠高速还是广东首条“交通+旅游”融合“样板路”。
双层钢结构主楼、整体玻璃幕墙、鱼笼编织式的顶,古色古香的戏台、琳琅满目的土特产……蓝塘服务区是紫惠高速倾力打造的广东省首个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紫金县“花朝戏”为主题的服务区。
紫惠高速蓝塘服务区。
据悉,作为广东省第一批绿色公路典型示范项目,紫惠高速从节能降耗、生态保护、交旅融合等方面入手,打造了“外美内实”的高品质绿色公路。交旅融合课题研究成果获得了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同时,还结合旅游产业,设置了岭南特色段、红花碧水段、生态交融段三个景观带,以紫、红、黄三色依次呈现不同的设计风格和花木;结合沿线红色文化、自然环境等旅游资源,提级改造省定贫困村金光村村道,因地制宜进行绿化造景,打造“紫韵花影”主题的蓝塘北互通立交、“西湖缩影 红棉春醉”主题的横沥互通立交,对粤东北地区的特色景观、民俗文化等进行了充分展示。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黄露 通讯员 粤交集宣 沈高 贺蓉
摄影:南都记者黎湛均 通讯员粤交集宣 沈高 贺蓉
编辑:蒋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