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清高速是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二横”线——汕湛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珠三角北部,东起惠州市龙门县龙华镇,途径广州市从化区,西至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全长125.28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建设标准,设计时速100公里每小时,于2017年3月全面开工建设,2020年10月18日正式建成通车,是省“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先后被评为交通运输部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科技示范工程、品质工程攻关行动试点牵头项目。
5月19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活动,了解到了这条沟通粤港澳大湾区和粤北山区的快车道。
惠清高速东城互通。
横贯珠三角北部的绿色长廊
开车行驶在惠清高速上,一路重岩叠嶂,一路青山绿水,就像是闯进了自然的画卷。惠清高速串联了多达六十多处风景区,为保护好周边的生态环境,惠清高速坚持策划先行,提出了建设绿色高速、品质工程等“八大建设理念”和“十六大建设目标”,建设一条横贯珠三角北部的绿色长廊。
惠清高速控制性工程南昆山隧道,地处南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严控区,环境保护要求非常高,是广东省首座穿越国家级生态敏感区的隧道。
在隧道建设过程中,惠清高速全过程探索应用了技术创新、工艺革新、新材料应用、节能环保等技术,系统性地提出了“岭南山区公路隧道高品质建设与运营关键技术”等关键技术,实现了资源100%利用,为我国生态敏感区隧道施工积累了绿色建筑的成套技术和经验,引领了山岭隧道绿色科技发展方向,该项技术也荣获了2020年中国公路建设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荣誉。
惠清高速南昆山段。
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距离惠清高速溪头站不足两公里的溪头村村民对此很有感触。溪头村位于广州市东北部,是流溪河三大源头之一,村周围环境优美,山高林密,峡谷幽深,被誉为“广东最美乡村”,2019年12月31日,溪头村入选为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得益于周边良好的生态环境,每到周末,这里都是游客如织,非常热闹。惠清高速建成通车后,2020年的旅客接待数量突破了90万人次,较往年增长了30%,而随着疫情防控局面的持续好转,旅客增长数量将得到更大的提升。旅游经济的发展,极大地带动了当地村民致富,同时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回乡创业,对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溪头村。
路地和谐的共享之路
不仅要有畅通的“大动脉”,也要有畅通的“微循环”。惠清高速在建设期间还实现了317公里临建便道与县乡道路建设相结合,这些施工便道的建设直接服务于“乡村振兴”和“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了当地的路网“微循环”。
良锦路,是惠清高速“永临结合”成功运用的典型。原来的良锦路,是一条森林防火通道,未进行路面硬化,路面狭窄、道路坑洼,根本不具备汽车通行的条件,而且还是一条“断头路”,无法满足附近村民出行需求。
惠清高速开工建设后,了解到这一情况,便与当地政府共同协商,将临时施工便道良锦路改造成为一条旅游公路和具有森林防火作用的通道。
如今,通过良锦路的开通,大大方便了两地村民之间的出行。不仅如此,良锦路开通后,村里的竹笋等特产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运出大山,拉到集市上进行交易;旅客也可以通过良锦路,直达溪头村或者南昆山腹地。
在建设期间,惠清高速公路全线共设有38处用电点,其中有20个点实现了用电“永临结合”,运营后,这些用电点还在继续使用;全线23个梁场,全部设置于主线路基上;全线18个项目部中11个采取租赁已有建筑的方式进行驻地建设,节约了大量的土地使用面积。
惠清高速,远处屋边的小路就是良锦路。
用科技点亮旅途的智慧高速
惠清高速坚持创新要素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将科技创新的“基因”融入项目全过程。
惠清高速主线全长125公里,路段共有隧道16条,隧道总长近43公里,约占主线全长的34%。针对隧道监控人工轮巡中存在的同一时间点无法全路段排查的问题,惠清高速通过引入智能视频检测系统,在全线隧道内共设置521个高清摄像头。
该系统对50厘米以上物体均可进行智能识别,当隧道路面出现物品掉落、车辆静止或人员进入等情况时,系统在1秒发出报警,并实时传回所处位置和现场影像到信息中心,从而实现了对路面特殊事件实行24小时的自动监测,为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置争取宝贵时间。该系统开通至今共触发和参与处置各类隧道路面特殊事件80余次,有效保障了隧道行车安全。
惠清高速信息中心。
惠清高速通过技术攻关,在国内首创使用雷达感应与无极调光系统相结合,实现隧道智能调光功能。
该系统通过在隧道外150米、隧道进口、中间、出口洞顶位置安装激光雷达传感器,对移动物体进行智能监测。当传感器监测到有车辆进入时,系统会根据车辆行驶方向按照设定亮度依次加开照明,消除驾驶员进入隧道时因内外光线亮度差异而引起的“黑洞效应”“视觉适应滞后”等视觉现象,为司乘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隧道行车环境。当车辆经过隧道最后一个激光雷达传感器30秒后,系统又会关闭加开照明,仅保障基本照明。
据统计,使用隧道智能调光节能系统,每公里隧道预计年节约用电量可达12万千瓦时,约为20余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实现经济与环保双丰收。
采写:南都记者王美苏 黄露 通讯员 粤交集宣 陆桥轩 韩强
摄影:南都记者黎湛均 通讯员 粤交集宣 陆桥轩 韩强
编辑:蒋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