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记者刘嫚 检验鉴定7千余件痕迹物证、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通过“半枚血指纹”侦破一起5年前的命案。
5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请公安民警党员代表围绕“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崔道植讲述了他的从警故事。
崔道植。
检验鉴定足迹、指纹等痕迹物证7000余件
崔道植是中国著名痕迹检验专家,公安部首批特邀刑侦专家。他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5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1999年退休后仍坚守在刑侦一线。
从警以来,他66年如一日,练就了“看痕知枪”“观弹知枪”等精湛的刑事勘验技术,先后检验鉴定足迹、指纹、枪弹等痕迹物证7000余件,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
与此同时,他还根据自己的专业,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了科学研究。
崔道植在现场介绍,他曾专门研究过“指甲的统一认定”问题。实践中,崔道植多次遇到犯罪现场留下指甲痕迹,比如犯罪分子用刀刺伤了人,拔出来的时候将自己的指甲带下来,但勘查人员、法医在提取和鉴定指甲时往往面临困难。
经过仔细研究后,崔道植发现,指甲的甲创面和指纹一样,大约有70-120条小细线,高低不一样、宽窄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每个指甲都是不一样的,只要留下来就可以作为很重要的鉴定。
崔道植还制作了特质的“滤波胶片”和弹头的“展平器”,能将弹头上的膛线痕迹展平下来看,使鉴定准确率更高,工作效率更快。
被誉为公安刑侦战线的“瑰宝”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还分享了一起与崔道植共同侦破的案件。
2007年,刘忠义和同事在复核一起5年前一对母子被杀案件的时,复核案件现场的证据很少,只有半枚血指纹,这枚指纹已经经过权威鉴定机构两次鉴定,说指纹的纹线少、模糊,不能作为鉴定所用。
这起案件再没有别的物证,需要就现有的指纹重新研究,刘忠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想到了“国宝级”专家崔道植。
崔道植研究后认为,虽然纹线条件不好,但如果有嫌疑人还是能够作为突破方向。
这让刘忠义重新看到破案希望。重新调整工作方向后,刘忠义和同事带回42枚指纹,崔道植经过几天几夜比对,终于发现一个人的指纹跟现场的指纹有七个特征点比对成功,最终这起只有“半枚血指纹”线索的命案成功告破。
“如果没有崔老师这种精湛的技术,没有敬业的精神,这起案件可能到现在也没有侦破,向我们的老前辈致敬。”刘忠义称。
南都记者了解到,如今87岁高龄的崔道植依然常常加班乃至通宵工作,每天整理枪弹检验教材课件,为全国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崔道植曾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等,被誉为中国公安刑侦战线的“瑰宝”、中国“刑警之魂”。
编辑:梁建忠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戴着党徽的他们今天站C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