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广州卫健委消息,5月29日0时至24时,广州市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例,新增出院病例4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6例,其中境内12例、境外输入4例。广州市海珠区、越秀区30日凌晨发布通告称,定于5月30日至6月1日,海珠区对全区户籍人口、来穗人员,越秀区对全区常住人员分街道分社区就地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工作。
5月28日,海珠体育中心核酸检测采样点,市民有序前往核酸采样。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广州此轮疫情最早在荔湾区出现,荔湾区无疑是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但近来疫情的演变存在新的不确定性。此前海珠区排查发现1名患者新冠病毒初筛阳性人员,目前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经作为重点筛查对象,官方公布的病例活动轨迹包括海珠区、越秀区多个场所,这些场所中有没有感染者,筛查过程中是否存在漏洞,这些防控隐患无疑值得重视。
而荔湾区第一个确诊病例的活动区域,包括城光荟、和业广场等场所,距离越秀区其实并不远。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出发,病例活动轨迹周围区域无疑是防控的重点。这一点也受到了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在荔湾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的时候,荔湾周边的越秀部分区域,也已经开始了核酸检测。这种决策具有针对性,过去舆论也有类似的讨论,认为因一街之隔分属不同区,若执行迥然不同的防控策略,不符合科学防控的原则。毕竟,疫情并不会按照行政区域来发展,防控需要根据疫情发展的特点来作出应对。
如今越秀区、海珠区决定开展全员核酸检测,显然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避免疫情进一步扩大,目的就是避免疫情防控留下死角。而从荔湾区全员核酸检测的效果来看,最新公布的无症状感染者均为主动排查发现,检测新冠病毒核酸均为阳性,这也表明,全员筛查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潜在的感染者。考虑到上述种种现实因素,海珠区、越秀区做出全员核酸检测的决定,无疑是明智且必要的。
广州次轮疫情,早就不是荔湾一区之事,周边区域民众,不宜隔岸观火,以为事不关己,于是放松警惕。而应该尽快行动起来,做好充分的准备。此前南都社论也提到,民众近期应该给足“防控提前量”,个中道理大抵也是如此。如果在疫情发展早期就能将各项防控落实到位,可以避免疫情进一步发展,后续战疫就会轻松很多。
全员核酸检测需要动员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基层组织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从近期荔湾区全员核酸检测的经历看,大量社工、志愿者活跃在核酸检测服务第一线,体现出较高的组织效率。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过去已经成形的基层服务网络。这样的网络首先源自基层政府部门,其次也离不开民众的襄助,街坊互相提醒彼此关心,对社区事务表现出的热心,就是疫情防控最大的“原力”。一次疫情防控带来的考验,归根结底考的是基层治理能力,有了这个保障,疫情防控就不至于手忙脚乱。
全员核酸检测细化到每一个人,近来广州天气闷热,且时有暴雨,排队检测无论对医护人员、社工、志愿者,还是接受检测的街坊们,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于每一个接受检测的人来说,能按时主动前往检测点,做到守秩序、有耐心,就是对当前工作的支持。近来志愿者们的付出让民众颇受感动,而城市的每一分子,在当下这个敏感节点,则应当多一点耐心与配合,归根结底,对自己多一份负责心,也就是对他人对城市负责。
编辑:晏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