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之间,取直线最短。普通公路运送需要30分钟车程的路线,交给无人机直线飞行,10分钟就搞定了。31日上午,由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无人机助力医疗科技冷链物流暨全国首飞仪式在广州和杭州同步启动。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广东首家使用此项服务的三甲医院。当天,一架载着检测样本的多旋翼无人机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缓缓起飞,飞往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金域医学总部实验室。全程仅需短短10分钟,即抵达了目的地,安全降落在实验室外的无人机停机坪上,这是广东首条启用的检测样本无人机配送航线。
据悉,这是第三方医检行业首次启用无人机开展检测样本冷链物流服务。金域医学将利用此低空物流配送服务,形成多式联运的物流配送服务模式,通过多种配送模式灵活组合,大幅提升检测样本配送效率,开启无人机科技助力检测样本冷链物流新时代。
5公斤以下样本实现“即时互联”
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中,覆盖网络宽广、运输时效快速的医疗冷链物流十分关键,可直接影响检测样本的质量与检测结果。在一线城市,尽管交通网络发达,但是交通拥堵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在基层地区,由于县级以下区域往往道路崎岖,加上医疗机构分散,往往导致路上运输时间过长。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对检测样本冷链物流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近年来,无人机配送作为新的科技服务手段,经过多年技术迭代,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在医疗急救用血、核酸检测样本等方面已有所应用。检测样本相比较于其他的物品,整体重量偏轻,而无人机配送通常针对小件(小于5kg)运载,且运输过程中无需人工接触,两者结合恰恰能够满足检测样本的配送需求,可提高服务临床的效率。
通过与迅蚁科技合作开展医检无人机检测样本配送服务,金域医学将为服务医疗机构搭建专属的空中即时物流专线,利用科技手段让实验室与医疗机构间从“信息即时互联”升级为“样本即时互联”,极大提升运输时效。
据悉,迅蚁科技是全国首家获得中国民航局颁发的城市物流运行许可“牌照”的城市内航空公司,其无人机配送网络经中国民航审查审定,运行安全级别与民航客机一致。迅蚁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运营官赵亮表示,如今无人机配送首次进入第三方医检行业,迅蚁将与金域充分开拓和利用低空资源,助力解决空间上对冷链物流配送的影响,帮助金域全国各地实验室高效升级服务能力。
广东检测样本无人机配送航线成功首飞
在当天的首飞仪式上,一架载着生物样本的多旋翼无人机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缓缓起飞,飞到90米的高空后,随即以50km/h的最高时速,飞往位于广州国际生物岛的金域医学总部实验室。正常车辆运输需要30分钟的路程,用无人机配送后,仅需要短短10分钟,即抵达了目的地,安全降落在实验室外的无人机停机坪上。记者了解到,这是广东首条启用的检测样本无人机配送航线。
“广东省二医作为全国首家省级应急医院,也是省内知名的三甲医院,一直致力于创建成为世界一流、大湾区高水平应急医学救治中心。无人机在一线城市的物流配送,适合用于紧急需要诊断结果进行下一步治疗的患者,满足临床需求。本次与金域医学合作,将更好推动双方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合作,让患者尽早得到精准的治疗。”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瞿红鹰表示。
除了广州的首飞外,当天金域医学在杭州也同时开通了无人机配送服务,并完成了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首次配送。目前,利用成熟的配送网络,金域医学已在广州、杭州两地拥有近百条航线,可开展无人机“点对点”运送服务。
第三方医检开启无人机新时代
据悉,金域医学在全国各实验室平均每天需收取、运输待检测的样本超过25万例。为此,金域目前在全国自建一支超过3000人的医疗冷链物流团队,已经形成了覆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香港,700多个城市的物流网络,县级网点2300多个,可深入乡镇、社区一级医疗机构。为实现样本的快速运输、保障样本分析前质量,金域医学还创新了“多式联运”的物流配送服务模式,物流车与航空、铁路等多种运输工具搭配使用。而此次无人机的使用,将低空资源也利用起来,又将使得“多式联运”配送模式更加立体、高效。
在城市场景中,无人机冷链物流服务可24小时全天候“随叫随到”,也克服了繁忙时段交通拥堵影响样本运输等问题。尤其是在新冠疫情防控中,无人机配送可实现新冠病毒样本的无接触快速安全运输,满足紧急筛查需求。
而在偏远、基层地区,无人机冷链物流服务克服距离障碍,解决由于乡镇、社区医疗机构之间距离较远,区域检验中心的物流人员需要长途跋涉收取样本,运输时间过长等痛点,让便捷的医检服务也能惠及更多基层医疗机构,推动优质医检资源下沉。
谢江涛表示,未来,随着这种物流新科技在金域医学38家中心实验室逐步推开,将有望在国内连接起一张互联互通的立体化检测样本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推动优质医检资源覆盖到更广的区域,让第三方医检正式进入检测样本无人机科技冷链物流的新时代。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贝贝 通讯员林捷 朱健
视频、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王道斌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2021科学抗疫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