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下旬,新一波疫情打破了广州人的宁静生活。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的“对手”异常狡猾,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已出现五代传播个案。传播速度之快、代际传播时间之短前所未遇。正面迎击疫情的过程中,广州启动了大规模核酸检测。
协助检测、物资保障、交通出行、秩序维护……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时刻,广州各基层党组织迅速行动,短时间内成立大量党员突击队赶赴一线,渗透进街道社区抗疫战场的“毛细血管”中,将制度与组织优势快速转化为抗疫效能。
关键词:速度
党员志愿者“刷屏式”报名
5月21日,广州报告1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
5月22日凌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网站发布《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街锦龙汇鑫阁疫情风险等级调整通告》,荔湾区龙津街锦龙汇鑫阁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接下来,荔湾区白鹤洞街、中南街、东漖街、冲口街由低风险地区调整为中风险地区。
在5月30日广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陈斌对外通报:21日以来,感染者中已检测的基因测序结果高度同源,均为传播速度极快的变异株。
梳理此次传播链不难发现,在不到10天的时间内,已经出现五代传播个案,传播速度之快、代际传播时间之短前所未遇。
面对如此狡猾的“对手”,时间就是生命。如何将制度与组织优势快速转化为抗疫效能,对于战胜疫情至关重要。
危急关头,广州各基层党组织快速响应。
“紧急动员!紧急动员!各位书记: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为全力做好各小区疫情防控工作,请各位书记动员发动居住于上述小区内的党员、职工,积极参与所属小区防疫志愿服务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使命,协同配合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小区内党员请马上报到!”
5月30日,广州工控员工郝勇、杨迪武等在群里看到的广州工控集团党委动员令。
随后弹出的是”刷屏式“的报名:
“我是广州工控总部党员潘建坤,现向社区报到,请安排我工作。”
“广州工控新材料公司党员曾玉山和关东风收到,我们已经报名今天下午志愿者服务。”
“广州工控总部第四党支部轩荣亮、伍致刚、郝勇已经参加观鹤和鹤翔小区的志愿者服务。”
“广州工控万宝商发党员吴飞、温慕娜已报名今天社区志愿者。”
……
广州工控集团党员的集体请战书。
20分钟内成立党员突击队,1小时内组织71名党员志愿者奔赴防疫一线。在5月28日收到封闭社区支援请求时,广州工控党委也没想到,如此短的时间内,这么多党员报名和参与。
“动员令发出去后,基本上都是秒回。”广州工控党委工作部团委干事罗怡感叹:“党员们的响应速度太惊人了,支援请求的消息刚在各个党支部群里发出,就有人接龙说参加,还没等下达具体任务,大家就回应说随时待命、等着出发。”
截至5月31日,该集团突击队的成员已经扩大到了100多号人。
广州工控集团党员志愿者为居民服务。
1小内成立党员突击队
核酸检测是发现病毒、精准防控的有力武器。广州荔湾区报告病例后,立即进行两轮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随后在5月26日—27日更进一步扩大到对全区户籍人口、暂住人口开展全员核酸检测。
为了迅速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5月30日起,在荔湾区继续组织核酸筛查的基础上,广州进一步扩大全员核酸检测范围,区域覆盖到越秀区、海珠区全域,以及天河区、白云区、番禺区重点区域。
此次核酸检测人数之多,颇为罕见。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从5月26日核酸大排查开始,至6月1日12时,全市核酸大排査累计检测样本347万份。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基层党组织活跃在抗疫第一线。
“一声令下,所有党员一个钟内马上就到达了目的地。”广州市妇联机关党委副书记梁树开回忆,5月30日下午2:00,他们突然接到上级通知,一个小时内就成立了党员突击队,前往荔湾区茶滘街道葵蓬联社支持当地核酸检测。
市妇联党员志愿服务支队。
“我们突击队中的多位党员都是二娃家庭,他们顾不上年幼的孩子,立马就奔赴现场。”梁树开说,市儿童活动中心的四名党员本来正在办公室策划六一活动,一接到电话,便暂时放下手中的工作,火速赶往茶滘街道。
“其实在前一天,我们党支部已经做好了要通宵的准备。我们有两批突击队员,如果说需要通宵的话就马上换一批顶上。”市儿童活动中心党员路宁说,核酸检验的截止时间本来是晚上11点,但看到一批批群众冒着暴雨,深夜拖儿带女地赶来排队,现场的核酸检验工作便延长了一小时,一直持续到凌晨12点。
党员志愿者在为居民服务。
穿着和防护服同样厚度的保护服从下午3点半一直奋战到半夜12:30,队员们与社区和医护人员一起,顺利完成了葵蓬联社检测点当日的核酸检测任务。“工作期间为了减少去厕所,我们一直忍住不喝水。晚餐也是蹲在地上草草解决。”梁树开告诉记者。
由于前一晚刚测完核酸,突击队们第二天在家办公。多名党员又积极报名参加了居住地社区的核酸检测志愿服务。
检测点急需物资,1.5小时内送到
在这场疫情“大考”中,每一个细节环环相扣。秩序维护、物资保障、交通出行……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在每一个环节,都能看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身影。
随着核酸检测规模不断扩大,物资需求不断从前方传来。
5月28日,广州轻工集团党委紧急集结了2支支援荔湾区疫情防控的党员突击队和1支突击队后备队,60名党员先锋,时刻待命奔赴一线。
在疫情严重的荔湾区白鹤洞街,广钢医院一线防疫人员急需后勤物资补给。广州轻工集团旗下集团鹰金钱公司在接到需求后,紧急召集党员先锋,以最快的速度装货、运送,不到3小时时间,便将超过210箱“鹰金钱”鲮鱼罐头、午餐肉罐头、黄桃罐头、“积士佳”饼干等应急物资顺利运抵广钢医院,为驻点医护人员备足后勤保障。
鲮鱼罐头、午餐肉罐头、黄桃罐头、饼干等应急物资顺利运抵广钢医院。
广州轻工集团轻出公司党委从发布通知到完成集结,仅用1.5小时时间,组建了由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率领的30余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并迅速投入到物资调配筹备、联络需求、运送捐献的工作中去,将一线急需的风扇等物资及时送达番禺区、天河区、越秀区、海珠区等各大核酸检测点。
轻出公司党员务服队为核酸检测点医务人员现场安装风扇。
关键词:态度
“10点接到任务,做好通宵作战准备”
“刷屏式报名”、一个小时内组建起党员突击队、迅速进入支援岗位……惊人速度的背后,是每一位党员的积极参与。
5月26日晚,家住荔湾区芬芳小区的在职党员文晓红原本按往常习惯晚饭后下楼散步。
一下楼,她就看到小区广场上已排起核酸检测的队伍。
文晓红突然想起,荔湾区在当天接近下班时间发出了全区全员核酸检测的公告。
就在这时,文晓红收到小区在职党员微信群发来消息:“荔湾区需要全区全员核酸检测,今晚社区开始设点检测,急需党员同志前来支援!”
她马上改变了散步计划,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在群上报了名。
“由于消息来得非常紧急,社区还没安排到位,小区居民就已经在排队了,”文晓红就直接过去帮忙。
芬芳小区是个老旧小区,居住的老人比较多,不少老人不熟悉手机操作。文晓红一个接一个帮助老人录入个人信息。从傍晚7点一直到深夜12点,文晓红一直坚守在志愿服务的岗位上。在30多度的高温天气下,身所穿的衣物早已被汗水浸透……
像文晓红这样在紧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党员在广州还有很多。在广州各核酸检测采样点,“党员服务队”、“党员先锋岗”随处可见。
在收到单位即将成立党员突击队的通知时,蔡雪娇不假思索马上报名。
5月28日,她所在的广检集团已组建好由40名党员组成的突击队队伍,所有突击队成员随时待命。
“由于服务计划(服务地点和时间)不断调整,最终从‘支援第二天的服务工作’调整为‘支援当晚的服务工作’,没有多少时间给我们准备,”蔡雪娇说,报名之后,队员们就一直处于待命状态,一收到集合的命令,非常及时地从南沙、番禺、白云各地奔赴海珠草芳围集合出发,参与荔湾白鹤洞街道的疫情防控支援服务。
“出发的时候比较紧急,孩子一直拉着我的手不让我走,”蔡雪娇的队友楚珮说,家里的小朋友还小,舍不得妈妈出门,但最终还是依依不舍地把妈妈送出了门。
另外一名队员吴文宜晚上10点接到紧急支援任务后,就做好了通宵作战的准备:“老公帮我备好水和面包,我马上打滴滴到集合地点。”
突击队员当晚的支援服务工作,主要是协助社区督促小区住户成员登记核酸采集信息,并配合医护人员协助其工作。
“到了社区我们根据要求穿上隔离衣和防护罩,戴上手套,顿时间全身汗水淋漓,眼镜起雾。”23:00至凌晨1:30,6名医护人员和2名志愿者组成一队,挨家挨户采集核酸。
广检集团党员突击队员正在为入户检测做准备。
让队员们印象深刻的是,在整个检测过程中,市民都非常配合。楚珮说,敲门时,有的居民已经休息了,被敲门声吵醒,但得知是检测核酸后,都非常配合。 “有一家还给我们准备了吃的,放在门外头。”
“我一直盯着手机,生怕错过集结”
“从接到上级任务,到发出党员突击队招募通知,到报名完成,仅用了两个小时。”广汽集团党员突击队负责人、集团团委副书记贾文召说,5月28日中午,广汽集团收到市国资委的通知,要成立支援荔湾区疫情防控的党员突击队和党员突击队预备队。
在不到两小时的时间内,就有50名党员报名参加,通过再次确认疫苗接种和72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情况,该集团选定40名党员同志作为首批成员。这些突击队员主要来自广汽集团总部及广汽本田、广汽菲克广州工厂、智诚实业、广悦公司、大圣科技等五家投资企业中。
广汽集团党员突击队。
5月29日收到指令后,大家就从四面八方快速集结。“我们的党员克服了突发暴雨天气,忍受着高温酷暑,不讲任何条件,没有任何抱怨,完全服从指挥,快速进入支援岗位。”贾文召感动地说。
“其实我很担心的是没机会去,所以一直都盯着手机,生怕错过集结的指令。”广汽集团突击队员、来自广汽菲克(广州工厂)的张树佳说,当天他刚刚上完夜班,在回家路上收到了支援的消息,马上就转头回去。“疫情防控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一定会竭尽全力做好,我们要保质保量完成每一项任务。”
“12小时、800多通电话、上门逐一排查,这是我们的工作,简单枯燥,但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党员突击队员、来自众诚保险的陈囿璇说,当耐心回答居民问题后,收获了居民对突击队的赞扬和感激时,他们感动无比欣喜。
“作为一名25年党龄的党员,接到组建突击队的紧急通知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应该站出来。”来自广汽集团总部的周继才表示,虽然过程中有一些顾虑,毕竟是回来后要居家观察3天,手上的工作要处理,此外家里两位老人和两个小孩还没接种疫苗。“但没想到家人非常理解: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你不用顾忌我们!你做好防护就行了!”
关键词:温度
“老党员要有老党员的样子”
“各位不好意思,请绕路行走,前面是核酸检测点。”
“您是要做核酸吗,前边就是……”
5月底的广州已迎来盛夏,午后地面温度逼近35度。从上午11点到下午5点,连续在烈日下坚守6小时的老党员钟琪伟,始终没有一声怨言,默默地指引着前往核酸检测点的居民。
“红马甲”里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
58岁的钟琪伟,是大新公司行政办公室一名普通的司机。当他看到公司微信群里党员志愿服务队集结令时,便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因年纪较大,不擅长使用智能手机,钟琪伟就主动认领任务站在路口指挥交通。自5月21日起,他每天顶着烈日在荔湾体育馆核酸检测点工艺美术中心路口疏导人流、车流,面对来往的车辆和行人,钟琪伟用普通话和粤语来回切换。
钟琪伟在核酸检测点服务。
花白的头发、忙碌的身影、坚毅的脚步,给附近居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5月26日,荔湾区发布全区核酸检测通告,荔湾体育馆检测点人流剧增,钟琪伟在完成公司的出车任务后总是第一个到达执勤点。由于人流量过大,排队区需要反复维护地面1米间隔线,提醒参加核酸检测居民的安全排队距离。钟琪伟便放弃午休时间,默默的在检测点整理遮阳棚、重新张贴新的宣传指引二维码、“一米安全线”标识。
年轻的党员心疼钟师傅连续奋战,要他注意身体,他笑着回答:“老党员要有老党员的样子,有一分热就要发一分光。”
“参与抗疫服务切身感受到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请注意疫情防控,保持一米距离。”5月31日,党员志愿者们在现场维护着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简称“广州IFC”)新冠疫苗接种点的秩序,时不时提醒排队的接种者保持“安全距离”。
作为广州市首个商务楼宇设点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截至5月31日,广州IFC已累计完成接种超3.6万剂次。
而它的设立也颇有渊源——越秀集团辖下越秀商投党委及越仲怡城党总支率先倡议,经天河区卫健局、疾控中心、猎德党工委及天河中央商务区南区联合党委共同商定,将广州IFC原有艺术空间改造为临时接种点。
如今,越仲怡城党总支党员骨干们日夜奋战,从突击筹备到成功设立、从配合接苗、护苗到安排接种疫苗,环环守候。
“特殊时期,党的先进性,就是要第一个冲在最前面,闻令而动。”参与此项工作的一位党员志愿者体会深刻。
一位在咨询岗、引导岗全部轮岗过的党员,每天7点半就到接种点现场。说起这项工作,她觉得自己参与的,是一项“有精气神、有意义的事。”
“我是自愿报名,觉得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一位党员志愿者说,参与抗疫服务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责任。
为何要在综合体项目内设立一个新冠疫苗接种点?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最初是了解到了广州IFC楼宇客户的接种需求,同时,摸查发现周边楼宇均存在“就地/就近接种”的诉求。
“我们平时工作忙,时间少,广州IFC的接种点让我们很惊喜,”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张女士说,广州IFC的接种点给大量在附近上班的白领带来了很大便利,“也让我们感到了这座城市温暖。”
统筹:南都记者 吴璇 伊晓霞 夏嘉雯 郑雨楠
采写:南都记者 马宁宁 陈养凯 李宛真 王美苏 蒋模婷 肖韵蕙 徐劲聪 孔学劭 钟键挺 邱永芬 王艳玲 实习生 陈卓睿 杨小妹 刘安琪 蒋嫣 杨昱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冯宙锋 谭庆驹 张志韬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供图
编辑:吴璇,江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