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区、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之所以能在过去几年取得这么多的成效和突破性的进展,关键在于做好了体制机制的总体设计。部门的摩擦减少了,政府效率也就提高了,进而服务企业更有效率。”在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李耀尧看来,营商环境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和对外开放等众多领域的系统改革工程。体制机制改革是营商环境改革的核心组成部分。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就具体体现在体制机制的创新上。
自获批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下称“实验区”)以来,围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政务服务创新、政策供给和兑现、知识产权综改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黄埔区打造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营商改革品牌,而它的背后考验的则是政府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智慧。
“国际罕见的支持力度”
总体设计和体制机制改革先行
当初黄埔区是如何迈出体制机制改革的第一步的?时间倒回到六年前。
2015年9月,广州开发区(原萝岗区)与原黄埔区正式合并为黄埔区,随之而来的是黄埔区长达一年半的磨合期。两区合并后,除了区委政策研究室,其他的业务职能局都有两个,但给企业颁发的证件只有一个。
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以此为契机,黄埔区开始同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营商环境改革。
图为广州科学城航拍。广州科学城“双创”基地连续2年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获批建设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实力蝉联全国经开区第一。
黄埔做了三件事。
一是进行深度的机构改革重组,合并职能局,彻底解决区划调整后“两张皮”的问题。
二是考虑营商环境改革的独特需求,新设和调整了几个职能局,包括新设营商环境改革局来统筹推进全区营商环境改革,在原企业建设局基础上优化设立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来统筹民营及中小企业落地筹建全流程服务,将黄埔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等。
三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金镶玉”政策体系(即针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四个“黄金10条”招商政策以及人才和知识产权的两个“美玉10条”),一门受理、限时办结、公平透明的政策兑现系统,以及“生物医药10条”“新基建10条”“金融10条”“纳米10条”“区块链10条”等产业政策。
“2017年开始的营商环境改革并不是单枪匹马地干,而是与新黄埔区总体设计、制度创新的框架一同理顺的。就是说,我们在设计制度框架和改革的过程中,顺带着就把营商环境改革也做了,二者是同一的。”李耀尧说。
不过,无论是“一枚印章管审批”还是“一门式的服务”,难点都在于系统集成,只要有一个部门不担当、不作为、不配合,措施就无法落实。在黄埔区,营商环境改革局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职能局,但当初成立之时却是从其他各职能局抽调最能干的精兵强将组成的团队,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服务和协调。
可以说,过去几年,黄埔区对营商环境的重视前所未有。不仅建立了区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分管区领导牵头研究推动的统筹协调机制,还在区委深改委下设立营商环境改革专项小组,下设10个专题组和12个指标组,对标对表国内外最优营商环境进行拆分量化。
曾在14个国家开展过项目的广州科学城爱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简称“爱莎科学城学校”)校长David Adwards评价在黄埔见到了国际罕见的支持力度和高度成熟的市场。
“我此前参与的项目有在中东地区的,比如迪拜,有在瑞士、英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的,在这些地方,一旦你买了地,找各个政府部门沟通、搞清楚所有的事项和流程就成了企业的责任。大部分地方政府的部门之间并不互相交流,他们各干各的。而我们来到黄埔区以后,区政府的态度一直是:我们能帮到你什么?你面临什么困难,我们可以怎么帮你解决?黄埔区一直给我们提供跨部门的支持,这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David Adwards说。
以绩定酬
构建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
理顺体制机制后,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就变得至关重要。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副局长廖菁告诉南都记者,每年他们都会引入国家营商环境评价第三方机构开展营商环境模拟评估,做自查式工作总结。
黄埔区持续探索深化“跨省通办”,加快建设“惠企便民、协同发展”的优质营商环境。
以企业开办为例,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涉及环节、时间、成本三方面,该区展开评估时即对标企业开办做得最好的地方,如新加坡,通过比对指标上的差距,该区不断优化流程,压减时间,目前企业开办最多需要0.5天。
“每年我们对标国内一流、国际一流,制定出台全年营商环境改革方案,针对评价中发现的短板弱项出台改革任务台账,细化至各部门,并会同区纪委监委开展专项督导。”廖菁说,“我们有一整套考核体系,一方面看各部门规定任务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看部门自身是否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是否自主展开改革,我们会根据情况给予相应的加分。”
年末时,评估结果直接与部门年度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同时设立“营商环境专项绩效考核增量奖励”“省实验区建设先进奖”等,真正做到“干多干少不一样”。
与此同时,每一位身处其中的公务员的专业素养也在对标国内一流、国际一流。黄埔区会根据营商环境建设人才、专业需求实际,在招录公务员和基层遴选时,招录精干能干、高学历、年轻化的人才,以为各经济部门、承担审批重任的改革部门注入新鲜“血液”。
曾在美国工作过23年的广州归谷科技园有限公司总裁范群认为,黄埔区今天取得的成绩是靠全体公务人员“服务”出来的。而黄埔区也因干部队伍的高素质被企业评为“最洋气的政府”。
这种“洋气”似乎还体现在黄埔区政府对意见的包容与虚心接纳上。2020年8月,《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鼓励市场主体参与营商环境建设办法》(下称《办法》)出炉,明确提出制定不同企业、行业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政策,应当充分听取各类有代表性的企业家代表和行业协会意见;涉及特定行业、产业的专项政策,应当有针对性地听取企业家代表和有关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
辛辣的“吐槽”
问题整改全流程闭环管理
“之前项目报建遇到的问题,如果只涉及单个部门审批,就很顺利很快,但如果跟其他部门有搭界的,有些程序就会打架。”“线上审批的资料清单没有跟政策同步更新,会导致我们交材料的时候有偏差。”“已经有政策允许工业物业的产权分割登记,但在实操过程中还没有成功过。”……
在以工业项目审批建设为主题的“吐槽大会”上,企业代表的“质问”掷地有声。这次大会的主持人是吴火华——广州开发区营商环境改革局局长,在吴火华的旁边,区住建局、区行政审批局、区民营经济和企业服务局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全部在列,一边接受企业的现场吐槽,一边为企业答疑解惑。
黄埔区政协委员、区社会建设促进会执行会长商显府几乎每期都参加,他既是现场的营商环境观察员之一,又是小微企业代表。
为了鼓励市场主体积极参与营商环境建设,2019年9月,借鉴香港政企沟通平台“方便营商咨询委员会”的做法,黄埔正式聘任20名熟悉区情、在本行业有较大的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各界人士担任营商环境观察员,并定期组织观察员、企业家、行业协会召开“吐槽大会”,建立企业服务满意度的“观察哨”。
黄埔区定期组织观察员、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召开“吐槽大会”,建立起营商环境的“观察哨”。
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深化“吐槽大会”、营商环境观察员等制度。
不仅如此,区营商环境改革局还在各部门设置营商环境专员,与观察员快速对接,所收集的意见建议将按职责分工指定期限交相关职能部门办理,并即时向观察员反馈,这些办理情况也将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
2020年3月,黄埔推出“营商环境10条”和“营商环境改革3.0”,提出以市场主体感受为首要评价标准,建立以企业满意度为导向的多维度监测机制。5个月后,《办法》进一步提出事前、事中、事后具体举措,形成“提出意见-改进-监督”闭环。其中明确,涉企政策出台后的实施和调整过程,也要充分听取市场主体的意见。
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
实施主体:广州高新区、黄埔区
获批时间:2018年6月
改革目标:对标全球最高最好最优,按照“处处优化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要求,加快探索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特大城市市辖区营商环境改革新路子,高标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一号楼工作室出品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海军 陶然 田霜月 王卫国 邹高翔 王佳
统筹:裘萍 李海华 李阳 陈实 关健明 陈伟斌
执行统筹:江英 汪建华 陈成效
采写统筹:南都记者 冯芸清 魏凯
采写:南都记者 冯芸清 莫郅骅 魏凯 实习生 梁思华
摄影:南都记者 钟锐钧 马强
视频:南都记者 李孟麟 林耀华 陈东晖
设计:金国华 何欣 尹洁琳 张博 林泳希
编辑:莫郅骅,江英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粤改粤好--走读广东五大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