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河源】千年客家古邑加速“融湾”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7-08 00:26

logo2.png

千年客家古邑、中华恐龙之乡……地处东江中上游的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颇深。80年前,震惊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拉开序幕,龙川的福建会馆正是这次行动的中转站;2235年前,龙川建县,第一县令赵佗设县治于此,这里成为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发源地;在河源市博物馆,《河源历史文化展》纪录了河源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5000多年时光。

河源是大广高速进入广东后到达的第一座城市,南通珠三角、北联赣西南、东承粤东北的“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成为推动这里发展的重要支撑。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加速流动,使河源更好地“融深”“融湾”。

5月19日-20日,“高速看中国(广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河源,实探“千年客家古邑”如何加速融湾发展。

pic_858632

2021年5月20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去年已实现规上产值328亿元

你正在刷的国产手机产自哪里?很有可能来自河源!从单一产品到现代产业体系,河源已经成为广东省继深圳、东莞、惠州之后的第四大手机生产基地。

在大广高速主干线旁的河源市高新区,是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家国家级高新区,这里聚集了350多个工业项目,去年年产值580亿元,税收达14亿元。手机产业是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源重点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在河源高新区,这一产业集群已经形成。

据河源市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志中介绍,通讯终端产业集聚了中兴、西可、美晨、中光电、华冠、卓翼等国内外知名的电子信息企业及配套企业50多家,构成了整机、显示屏、电池、PCB、摄像头等一条完整的通讯终端生态链,河源有望成为全国位居前列的重要通讯终端研发制造基地。

pic_858568

2021年5月19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河源市深河金地创谷。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高速公路加速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流动,使得河源更好地“融深”“融湾”。河源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带第一圈层,低成本优势明显,且用地供应充足,企业发展空间广阔。据悉,高新区内有85%的企业来自深圳,深圳还与河源合作共建了粤东粤西粤北首个国家高新区企业孵化基地——深河金地创谷。目前,深河金地创谷已引入河源高新区先科科技企业孵化器、河源市创业孵化基地两个国家级孵化器。

现如今,河源市高新区正在向打造电子信息千亿级产业集群迈进。已落户电子信息企业108家,去年实现规上产值328亿元,约占园区规上总产值70%,占全市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73%。

pic_858567

2021年5月19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河源市深河金地创谷。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历史溯源

佗城保留文物古迹126处

传统的土木石结构,灰沙夯墙,硬山顶,三进院落式布局……在河源市龙川县老隆镇熙熙攘攘的老街上,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福建会馆肃穆静立。80年前,一场震惊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拉开序幕,而福建会馆正是这次行动的重要中转站。

因为既有很高的建筑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又有革命纪念意义,福建会馆被定为第三批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也是龙川首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千年古邑龙川,像福建会馆这样“有故事”的历史建筑实在不少。龙川建县始于公元前214年,距今已有2235年的历史,是广东最早立县的4个古邑之一,也是南越王赵佗的“兴王之地”“科举文化之窗”、客家文化和岭南文化发源地。古龙川县郡所在地——佗城,素有“秦朝古镇、汉唐名城”的美称,是广东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pic_858628

2021年5月20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河源市龙川县的福建会馆。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穿梭在佗城,随处可见前来参观研学的中小学生。佗城历史文物古迹颇多,至今保留下来的文物古迹126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学宫、考棚、南越王庙、越王井、赵佗故居遗址、县衙署遗址、衙前石狮子、护城河遗址、育秀井、佗城影剧院等。佗城镇镇长杨思告诉记者,过往佗城的旅客量每年在10万人左右,今年截至5月中旬,已经有8万人前来“打卡”,其中就有不少来自珠三角城市的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深度研学。

“佗城有地理优势,也有人文特色和历史底蕴,我们计划将佗城全部景点串成一整个旅游线路,同时打造温泉旅游和民宿项目,把旅客们留下来,深度体验佗城的文化和生活,发展夜经济。今年底高铁就要通车,龙川西站就落户在佗城。我们预计高铁通车之后,明年佗城的旅客量将会达到历史顶峰。”杨思说。

pic_858636

2021年5月20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河源市龙川县佗城镇,学生们在表演。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乡村振兴

金光村集体收入实现近10倍增长

在河源紫金县金光村投资1个亿建设的天赐康园里,放眼望去,层层梯田间分区种植了各种中药材。天赐康园旁边是投资1.49亿、全长8.5公里的金光大道,这条大道将串起大小8个特色产业园,成为金光村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而在几年前的金光村,还是全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之一。因村里道路交通差,村民收入低,曾被戏称为“精光村”。紫惠高速和金山大道的建成通车,打通了经济发展的任督二脉,产业导入之后,金光村开始迅速脱贫实现华丽转身。

pic_858563

2021年5月19日,“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采访团来到河源市九和镇金光村。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现在两条高速开通以后,我们真正融入了深莞惠1.5小时生活圈。金光大道通车后,金光村从‘四面精光’变‘闪闪发光’,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九和镇委书记刘俊锋说。

据刘俊锋介绍,金光村拥有五大特色产业,分别是十里柚廊、金光生态园、天赐康园、荷鹭欢乐谷和“村长伯伯”电商平台。2020年,“村长伯伯”电商平台也实现线上线下销售总额约1500万元。“高速开通后,紫金县的招商引资不用走出去,企业和资金主动找上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王韶松说。

pic_858559

金光村。  南都记者 黎湛均 摄

产业导入之后,更多村民选择在家门口就业,村民的收入也肉眼可见在提高。据刘俊锋介绍,金光村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4万元提升至2019年的35.5万元,实现了近10倍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6500元提升至2019年的20114元,实现了两倍增长。

昔日贫困村变示范村,金光村已发生巨大变化。“下一步,我们希望把发展中的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全体村民一起致富。”王韶松说。

111.jpeg

采写:南都记者 黄露 王美苏

摄影:南都记者 黎湛均

编辑:蒋臻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沿着高速看中国(广东)

1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