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交替”时 “广州制造”如何布局战略性产业集群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8-12 16:26

广东是制造业大省,“世界工厂”产业带密布。近日,广州2021年上半年经济成绩单披露,工业生产增长稳健,高技术制造业增长快。

日前,广东省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全文,提及“广州”152次。“十四五”期间,该省统筹谋划的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广州都将参与布局。

中国制造、广东制造面临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 ,亟须优化产业结构,重塑竞争优势。新冠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国际环境日趋复杂。

《规划》称,一方面, 发展中国家利用低要素成本优势, 积极吸引我国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转移,广东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外迁趋势显现;另一方面, 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政策措施,意图通过促进产业回流和产业链整体回迁,强化产业生态和集群网络建设, 巩固高精尖产业的全球综合领先地位。

8月9日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吴东文指出,要推动广东省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广州市是全省制造业中心之一,又是国家中心城市和国际商贸中心,制造业在广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对南都记者表示。

广州是全省人口第一大市。最新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2020年总人口达到1.26亿,其中广州市人口1867.66万,占广东总人口14.82%。

广州产业体系完备,市场主体活跃,交通枢纽功能突出。2021年上半年,广州GDP同比增长13.7%,同比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位于全国主要城市前列。

市统计局官网信息显示,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两年平均增长4.7%。就重点行业而言,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产值同比分别增长20.9%和26.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6%和9.3%。

陈鸿宇表示,广州制造业根基厚实,韧性大、潜力足,已经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且拥有大量的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资源,区位、交通等条件好,与国内外市场联系紧密,有发展高质量制造业的优势。

广州制造业发展正处于“新老交替”阶段。陈鸿宇认为,传统的纺织服装、石化、家电产业链,亟待转型升级。新一代电子信息、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高端产业集群,亟待壮大。“不论新兴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都较大。”陈鸿宇说。

WechatIMG2469.jpeg

广州下半年将面临“基数升高、疫情后续影响显现、生产端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等压力和挑战,经济恢复基础仍需巩固。下一阶段,要进一步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既要高度关注各类风险挑战并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受疫情影响的相关行业快速恢复,也要着眼长远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新动能,增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资料来源:广州市统计局官网)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

广东省社科院教授、区域经济专家丁力表示,顶层设计在不断释放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信号。广州创新资源多,企业数量不少,关键一步是“通过机制体制创新,把供应链、创新链打通,让企业形成相对比较优势”。


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均有布局

广州生物医药发展步入“快车道”

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该省制造业发展具有“稳定器”作用,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产业,这些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影响面广, 具有相当规模且继续保持增长。

《规划》指明,“十四五”时期,广东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合计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

《规划》首次对全省21个地市发展培育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进行区域布局重要程度标注。对上述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广州有8个产业集群获得三星标注,布局为“核心城市”,数量最多。深圳、佛山获得5个产业集群三级标注。

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受到广东官方的高度重视。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大大提升了产业关注度。近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集聚约生物医药企业5500多家,多家上市龙头药企落户,吸引资本流入。

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广州制造业投资额同比增长17.7%,医药制造业的增长了68.3%,两年平均增长42%。另外,新冠疫情下,检测试剂需求大增,医药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1%。

根据《规划》,将支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研发中心,布局生命科学、生物安全、研发外包等领域,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

在前述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龚建文介绍,“十四五”期间,将争取建设5家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推动实现规模以上生物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6%。

《规划》还提出,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汕头等市,大力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广州加快体外诊断产品、高端医用耗材和先进医疗设备等产品研发。另外,支持广州、深圳加快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家用医疗物联网设备、移动医疗互联网终端的研发生产,以及健康监护产品、康复设备研发与生产。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官网信息称,2020年,广州获批药品临床试验批件共23件,占全省近四成,上市药品40个。

pic_861711

8月11日,广州国际生物岛十周年成果新闻发布会在生物岛广州实验室举办。南都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上半年,生物岛完成外资引入6000万美元。在2021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中,生物岛与上榜的阿斯利康、吉利德、默克、恒瑞医药,均已开展项目合作。(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不断完善药品和医疗器械审评审批、临床试验激励、应用推广等机制。推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实施中成药注册标准、检验标准互认,构建一体化中药评审机制。”龚建文表示,在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还将建立生物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的对接机制,促进医药新产品推广应用。


前瞻布局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广州将加码布局芯片上下游产业链

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对广东制造业发展具有“推进器”作用,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产业。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广东要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

广深双城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力,10个产业集群布局重要程度均在《规划》中标注为“三星”。

近年来,全球缺“芯”,挑战供应链的同时,为国内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机遇。广东是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重要集聚区,集成电路设计业发展全国领先,特色工艺制造、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快速发展,产业链不断完善。2020年,广东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约1700亿元,其中设计业近1500亿元。

“但广东集成电路制造环节短板明显、人才短缺、对外依存度高,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突出。”在前述广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蔡木灵指出。《规划》也明确称,广东重点行业“缺芯少核”等技术短板突出。制造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电子信息“一业独大”,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

广州将加码布局芯片上下游产业链。根据《规划》,在芯片设计及底层工具软件方面,以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等市为核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聚集区。广州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射频滤波器、第三代半导体,建设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另外,在芯片制造方面,将依托广州、深圳、珠海做大做强特色工艺制造,广州以硅基特色工艺晶圆代工线为核心,布局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而在芯片封装测试方面,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依托,做大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广州发展器件级、晶圆级MEMS封装和系统级测试技术,鼓励封装测试企业向产业链的设计环节延伸。

WechatIMG2457.jpeg

《规划》首次对全省21个城市培育发展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区域布局重要程度进行了星级标注。其中,三星标注为核心城市,二星标注为重点城市,一星标注为一般城市。(资料来源:广东省政府官网)

6月28日,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七个集成电路产业重大项目集中动工,包括广州粤芯半导体二期、深南电路项目、盈骅总部项目、志橙半导体项目等。

陈鸿宇建议,广州的财政、土地、人才等资源,要更加精准地向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大平台倾斜配置。

多名业内专家强调,广州城市功能多样,承担的发展定位多面,对制造业的资源配置集中力度仍需加强,要找准产业定位和竞争优势,依托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1号楼工作室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黄姝伦 莫郅骅 实习生 陈曼榆

编辑:黄姝伦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