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疍家话:疍民以船为家视海为恩赐,方言用词上求福避祸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即时
原创2021-08-26 09:58
微信图片_20210706162750.jpg

编者按:岭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方言则是其中多姿多彩的一部分。方言既是集体记忆与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交汇和输出也在对外交流和传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即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走读岭南方言”系列报道,带你了解广东特色方言故事。

“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这曾是早期疍家人靠海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居民群,长期在水上漂泊,以船为家、以渔为业。世代与海相依的他们将大海和鱼看作大自然的恩赐,在疍家话中尽显谦逊,用“讨鱼”表示捕鱼,“户圆”表示雨伞,用词趋利避害、求福避祸,无不体现在惊涛骇浪中搏生存的疍家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近日,长年研究海陆丰文化的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谢立群向南都记者介绍了海陆丰沿海疍家人世代相承的语言文化——“瓯船闽语”和“拖船粤语”。

微信图片_20210826082531.jpg

海陆丰疍家人分为闽、粤两支

水上居民是过去中国城市中独特的群体之一,他们被称为“疍家人”,又叫“蛋民”“疍民”“水上人”。在我国南方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的沿海港湾和内河,都有疍家人以舟为家,过着海上生活。

“海陆丰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水居疍民生存的地域。”谢立群介绍,有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今天的广东省汕尾市城区、红海湾开发区、陆丰等地的部分区域,在春秋战国以前,就有疍民生存活动的踪迹。

唐宋时期,海丰沿海形成了一批聚集着疍家渔民的渔港,如奎山港、茅埔港、南山港等。清,汕尾、马宫、甲子、碣石等渔港和原属海丰的神泉港已经十分繁荣,疍民人口总数达到7000余人,是当时的鼎盛时期。直至今日,汕尾市仍有8万余疍家人靠海为生。

据清乾隆《海丰县志》记载:“以舟为宅,以渔为业......海丰七港,在在有之,言语与土音略异,籍隶河泊所。”海陆丰的疍家人分为闽、粤两支。他们分别源于古代越疍族中的“东瓯”和“西瓯”,又称“东溪渔民”和“西溪渔民”。

“我们一般都说东瓯属于浅水域,西瓯属于深水域。”谢立群向南都记者谈到。

由此,疍家话也根据他们的活动范围被分类,“东瓯”在粤东海域活动,操瓯船闽语;而“西瓯”活动在珠江口及粤西和广西海域,他们也被称作“拖船”,说的话为“拖船粤语”。

历史上的疍家人有过被压迫、被剥削的日子,他们曾被认为是社会的最底层,过着“出海三分命,上岸低头行”的生活。为了保护自己,早起的疍家人有意回避“疍家”二字,瓯船渔民将其改称为音近的“同家”,白话渔民则使用“邓家”代称。由于“瓯船话”属于海陆丰福佬话的特殊分支,很多沿海的陆上人一听疍家人的讲话腔调,就可以辨认出他们的瓯船渔民身份,如今家家户户的疍家人和陆上人家有着密切的来往。

不吉利的词疍家人不爱用

与大海相依的疍家人与渔船、鱼虾蚌蟹有着深厚的感情,气象、潮流、鱼类的活动规律,都是他们最为关心牵挂的主题。疍家话的语词创造和运用,体现了水上渔民趋利避害、求福避祸的心态,表现了在惊涛骇浪中搏生存的疍家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他们生性秉性粗犷、彪悍,但疍家话用词却处处体现着谦逊。在水上讨生活的他们鲜少说“捕鱼”“抓鱼”这些听起来有侵略性的词语——他们认为大海和鱼类是上天的恩赐,不能得罪“海神”,拖船粤语中把捕鱼称为“做海”,瓯船闽语则说成“讨海”或“讨鱼”,意为替海神做事,向大海乞讨恩泽。

不吉利的词疍家人不爱用。“伞”字读音与“散”相近,他们将“雨伞”读作“户圆”。因“甜”和“沉”同音,他们把这一味觉形容词改成没有“沉没”含义的“缠”。“给”与“分”同音,便说成“还”,如过年给小孩压岁钱时他们说的是“还你个红包。”

在长期的海上生活和生产中,凭借朴素的经验认识,疍家话的口语中对各种鱼类的形象非常丰富生动,光是虾的俗名,就有原壳虾、花节虾、红须虾等多种。

海陆丰的疍家渔谚也从疍民的经验和实践中来,映射着当地的渔业文化,“巴浪惊风,带鱼惊涌”,就提示着渔民“春汛风大捕不到巴浪鱼,海面浪大捕不到带鱼”的捕捞经验;“千银船,万银碇”则反映了锚的重要性。

疍家渔歌被列入非遗名录

学者们在过去近一个世纪的考察中,发现今岭南地区疍家文化、生活习惯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滨水越人极其相似。海陆丰疍家人对龙蛇图腾的崇拜,更是继承了古越人的精神文化。

谢立群向南都记者介绍,在海陆丰的多个沿海村社都建有画着龙蛇像的疍宫或疍家宫,疍民们常年会到此祭拜,祈求风调雨顺。

微信图片_20210826082519.jpg

汕尾渔歌《咸茶歌》。图片来源:广东省非遗促进会

海陆丰疍家人的穿着上也很有渔民的独特之处,比如,早期他们不穿鞋袜,系蓝黑色头巾,戴圆形垂沿竹帽,着苎麻所制、染以薯茛的“罾布”(土布)。这些都是疍家人有别于陆上居民的特征。

疍家人以船为家,民情风俗与陆上人多有不同,但如今两者来往密切。每逢佳节庆典,疍家人将小艇停泊在一起,对着浩瀚大海或对歌,或合唱,渔歌旋律灵动,抒发着疍家人对海上生活的感慨。

他们所唱的“咸水歌”“汕尾渔歌”,均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瓯船疍民唱的“汕尾渔歌”旋律优美,歌词朗朗上口,《叮咛歌》《唔甘嫌》《咸茶歌》等曲目如今更是在当地老年人群体中口口传唱。

如今在汕尾的大街小巷,不时还传唱着表达疍家人与陆上人家情谊的《咸茶歌》,将疍家人的热情好客融于旋律之中。

歌里唱道——

“牙砵擂茶响咧咧,正有客人到阮(我们)家。”

“今日泡茶是乜(怎么)泡?乌乌油麻地豆茶。”

“咸茶食落嘛呅笑(捂嘴笑),再到阮渔村来踢跎(玩耍)。”

“走读岭南方言”系列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采写:南都记者 黄小殷 实习生 吴浩旖

编辑:张亚莉,向雪妮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走读岭南方言

6
对这篇文章有想法?跟我聊聊吧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