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海珠区将这样打造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09-28 21:05
WechatIMG19.jpeg

9月27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区委书记蔡澍代表十二届区委向大会作报告。

过去五年

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区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海珠区以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为统揽,坚持创新引领、高端发展、生态立区,奋力开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阅江路新时代驿站.jpeg

阅江路新时代驿站。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海珠区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建设取得新突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元台阶,从2015年的1405.40亿元增至2020年的2086.93亿元,年均增长6.3%,五年累计实现税收总收入105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1:16.4:83.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谋划“一区一谷一圈”空间和功能布局,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为省重点打造的创新平台、市科技创新轴的核心支点。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和“数字政府”建设,首创CSO首席服务官制度,优化商事主体住所登记举措,行政审批整体提速超75%。全区引入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3个,培育发展上市企业9家、总部企业161家、“四上”企业4069家,亿元税收商务楼宇达12栋。建成科技孵化器51家、众创空间36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29家。

琶洲试验区.jpeg

琶洲试验区。

城区品质显著提升。海珠区狠抓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城区发展转型步伐加快。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三旧”改造提速,打造了海珠同创汇等转型升级示范点。大力推进地铁、隧道、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座珠江人行桥——海心桥建成开放,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主体工程完工。出租屋第三方“共管+”模式入选市改革创新经验。

生态优势不断彰显。海珠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海珠湿地经市人大立法保护,湿地一、二期实现品质化提升,高水平建成三期,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荣誉。建成碧道57.7公里,打造了6.6公里阅江路等一批精品碧道。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新成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系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海珠区连续在全市河湖长制考核中名列前茅。2020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区域环境竞争力跃升至全市第二。

海珠湿地航拍图.jpeg

海珠湿地。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海珠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达80%以上。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提前完成,建成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初中、高中毕业班教学综合质量居全市前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全市领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

文化建设持续加强。海珠区大力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文化名区底色更加鲜明。擦亮广州塔、广交会、海珠湿地、琶洲数字岛、中山大学、十香园六张特色名片。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广州科学馆启动建设,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主体结构完工,全区新增40家图书馆分馆、27家文化馆分馆,潮流文化周、岭南书画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成功创建国家级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和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了海珠党建主题公园和阅江路新时代驿站群。

海珠湖鸟岛.jpeg

海珠湖鸟岛。

民主法治长足发展。海珠区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区人大获评全省县乡人大工作首批创新案例,广州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琶洲试验区立法联络站挂牌成立。区政协构建“3+18”政治协商履职体系,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成立全省首个新阶层人士党委,广州创投小镇入选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区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区法院获评“全国优秀法院”,区检察院获评“全国先进基层检察院”。

党的建设纵深推进。海珠区时刻抓牢党建主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升。顺利完成全区机构改革和街道体制改革。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全覆盖。海珠区近五年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区纪委获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

今后五年

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今后五年,海珠区将全力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优化“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今后五年全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聚焦数字赋能,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地

举全区之力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打造“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发展的产业新高地,琶洲西区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先导区、中区建设智慧会展和总部经济创新区、东区建设未来超级总部区、南区建设创新融合拓展区。高水平建设广州塔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串珠成链打造环岛滨水文化长廊。

聚焦产城融合,打造协调发展新高地

贯通提升29.2平方公里环岛滨水空间,聚力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全面建成2条城际轨道、4条地铁线路和7条过江隧道,全线贯通42.2公里环岛路。将广州塔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加快布局“新基建”,建设智慧灯杆、综合管廊,实现5G网络高质量全覆盖。

聚焦都市生态,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

围绕“湿地生态、岭南文化、湾区绿核”,进一步提升海珠湿地品质,推进国际湿地馆建设,全面建成106.5公里碧道,打造“小环+大环”游憩系统和百里滨水带状公园。结合海珠桥南广场、羊城广场等重要节点改造建设,增加成片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

聚焦合作共赢,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

尽快开通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往返香港国际机场和澳门市中心的水上客运航线,加速构建与港澳1小时生活圈。加快建成广交会展馆四期,推动琶洲核心商圈和江南西—太古仓、滨江、广州塔、中大、广纸—沥滘、海珠湿地六个区域商圈发展壮大。

聚焦共建共治,打造共享发展新高地

加快推进琶洲国际学校建设,推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院区、区妇儿医院、区疾控中心等建成使用。建设文商旅融合样板区。建好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核心区、粤港澳大湾区电影港。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聚焦党的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坚持党管人才,深化人才发展工作改革,开展产业人才“一区一品”创建。深入开展“两新”党建,提高互联网、民营医疗等行业党建实效,不断提升“两个覆盖”质量。探索将党群阵地延伸拓展到居民小区、楼宇商圈,打造服务党员群众的温馨家园。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一号楼出品

1号楼工作室出品2.jpeg


编辑:代国辉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聚焦广州区级党代会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