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 “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五十周年表演艺术研讨会”在广州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广东粤剧促进会、广州粤剧院、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从倪惠英个人表演艺术、粤剧发展、作品创作革新、社会活动实践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倪惠英从艺50周年来的艺术成就与艺术贡献进行了学术探讨。
“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五十周年表演艺术研讨会”现场。
倪惠英是当代粤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
“我充分肯定倪惠英同志是继红线女老师之后,当代粤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物。”90岁高龄的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研讨会上表示,倪惠英能成长为粤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她有艺术的情怀和追求,且一生坚定地忠于粤剧,同时又能打开思路与时俱进,并且积极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广州市原市长黎子流认为倪惠英是粤剧艺术家中的领军人。
他提出,当前粤剧艺术应该要站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继续前进,重新出发,同时要坚持文化自信,继续培育年轻一代演员和观众。此外,黎子流老市长还称赞《遨游艺海五十春——倪惠英从艺50周年晚会》的演出非常震撼,整场晚会由一个“情”字构成,有人情、亲情、友情、艺情、感情,将“五情”融入其中,真挚感人。
“惠英同志用半世纪的努力完成了艺术人生的五个阶段:从演艺新苗到优秀青年演员,到粤剧名旦,再到德艺双馨表演艺术家,现在她接过红线女老师的旗帜,成了粤剧界的掌门人、领军人。”一级编剧、广东粤剧促进会副会长何笃忠如是说。
与此同时,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表示:“倪惠英是一个有大抱负、大情怀、大格局、大智慧的人。”在他看来,倪惠英对粤剧艺术守正创新,同时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粤剧的传承与教育事业中,精神很宝贵。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黎继德认为倪惠英不但对粤剧艺术守正创新,而且还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粤剧的传承与教育事业当中。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名誉会长胡芝风对倪惠英从艺50周年晚会赞不绝口,她认为,倪惠英德艺双馨,很有创新精神,她的晚会集结了高水平的创作团队,通过多部门的配合,彰显了倪惠英从艺过程的坎坷、成就这一主题,展现了倪惠英从艺50年坚守、坚持、自觉的精神,内涵非常丰富。
“舞台之上”与“案头之上”相互结合,构成“倪惠英模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用三个“自觉”总结了倪惠英的艺术人生。他认为,倪惠英有着高度的“艺术自觉”“文化自觉”“理论自觉”,这是她艺术生命常青的重要源泉。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用三个“自觉”总结了倪惠英的艺术人生。。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高扬则从“被压迫者戏剧”的角度出发,以《土缘》《睿王与庄妃》《花月影》等作品为例,阐述倪惠英如何通过粤剧革新,实现艺术突破,最终推动粤剧发展的积极意义。他表示,倪惠英编纂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新的技术来把艺术封存下来,给戏曲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先例,同时也体现了倪惠英难得的文献精神。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高扬从“被压迫者戏剧”的角度出发分析倪惠英在艺术上的突破与超越。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董上德提出“倪惠英模式”。他认为,倪惠英具有将舞台经验转化为追根溯源的自觉意识,再由自觉意识上升为粤剧史意识。通过“舞台之上”与“案头之上”相互结合,构成“倪惠英模式”。“一位表演艺术家能够构成自己的剧种史意识,我想在中国很罕见。”他说,“2010年,倪惠英做了很多场《广府华彩》,一开始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觉得这里面就有粤剧史意识,我还专门写过论文。我觉得里面的框架非常好,其实是很形象、很具象化地将粤剧的艺术、历史、行当、排场以及各种工匠汇聚在一个演出时间里。简而言之,当年的《广府华彩》其实就是微缩版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而今天的《粤剧表演艺术大全》就是学术版的《广府华彩》。”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董上德提出了“舞台之上”与“案头之上”相结合的“倪惠英模式”。
关于“倪腔”“倪派”的探讨可作今后研究方向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在发言中还提到,倪惠英老师天赋高,她的声腔艺术在40多年的时间里,可以说在红线女老师之后是活跃着的最有代表性的声腔研究的代表者,他因此建议倪惠英老师今后能持续地总结自己的表演艺术经验,加强对自己的经典剧目、表演和声腔创造的经验的挖掘。
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副会长高扬认为“倪惠英的唱腔也是被压迫出来的”。看得出她下了非常大的工夫,想了很多办法。既有科学的发声,也能够保持韵味,她在粤剧演唱方面形成了非常鲜明的特征。建议今后倪惠英对自己剧目的选择、成长、声腔走音等方面多加总结,譬如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角色、我对角色的分析是什么、我赋予角色什么样的唱腔和动作、我是怎么把这个戏立起来的、这个戏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个声腔我为什么这么唱、跟谁学习过、是怎样的发声方法等等,这些内容对于粤剧表演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中共广州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皮健认为,专家们对倪惠英艺术人生和艺术贡献做了很具体、到位的点评,其中关于“倪腔”“倪派”的探讨可以成为今后研究倪惠英艺术的方向。
倪惠英表示,粤剧是其终生事业。
倪惠英表示:“我是党培养出来的文艺工作者,成长在中国社会进程中的巨变、转型期。我遇到了粤剧发展的最好时期,尽管其中也有艰难的坚守、突围。粤剧是汇聚我们这方水土人乡音乡情乡愁的精神家园,也是我的生命依托。在粤剧最艰难的时期,催生出我强烈的使命感:我们要保住粤剧,保住这个方寸舞台。我们也是这样去做的。这次最大的感触是让我厘清今后的路。因为我一直觉得粤剧是我的终生事业,人生每天都是新的起点,对于我来说,我想我要继续学习,要更新自己的思想,要有新的作为,要有新的担当。”
据悉,2005年10月2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倪惠英的表演艺术研讨会。2018年1月10日在广州,广东省委宣传部又举办了倪惠英的粤剧艺术研讨会。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陈悦 通讯员 文瑶
编辑:周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