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连樟村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新文旅
原创2021-10-20 22:57

偏远不是落后的代名词。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广东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已成为名声在外的广东十大美丽乡村。该村探路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的工作成果得到了国家和省的肯定。

微信图片_20211020211916.jpg

连樟村地处连江口镇东面,距墟镇11公里,交通不便,经济落后,曾是省定贫困村。2019年12月,连樟村作为样板区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该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改革求变化,凝神聚力谋幸福,认真按照中央和省、清远市的部署要求,强化党建引领,抓队伍强堡垒,高位推动,重点突破,坚持一手抓试验探索、一手抓项目建设,“两手抓,两手硬”。通过抓机制重服务,抓产业促脱贫,抓民生补短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不足4000元,达到目前2万多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年突破200万元大关。“连樟标准”、“连樟经验”也带动该市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连樟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过上幸福生活

“阿伯,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烦心事?”“你家准备拆除危房,东西要注意安全,忙不忙得过来?”走进连樟村,时常能看见一抹“鲜艳红”飘在村头巷尾,他们是村“两委”的党员干部,入村走访“面对面”解决村民的烦心事。

金秋十月,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里一片忙碌,有工作人员在修剪果树,有的在翻土,有的在采摘水果。这些工人大都是本地村民,他们通过就近就业务工,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11020212035.jpg

连樟村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英德市连樟村果菜茶产业园的重点项目之一,项目现已建成投产,年产优质草莓、西甜瓜等优质果蔬30万斤,目前,连樟样板区以连樟村果菜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省级特色小镇为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快构建产业带动村民利益联结机制,连樟村核心区农户参加产业园建设的比重达到90%,通过种苗供应、订单收购、土地合作、入园打工等多种农户带动模式,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记者了解到,连樟村引进了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碧乡生态茶园基地及茶叶深加工等20个产业项目。今年又启动强威农副产品加工厂、百香果种植基地及加工等13个产业项目建设。英德麻竹笋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项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农户(贫困户)增收致富。该项目已建成投产,带动村集体每年增收2万元,可带动周边村民约100人实现就业,月收入约3300元。此外,在麻竹笋生产季节(每年6—9月)周边村民通过“保底收购”形式近距离出售麻竹笋,月收入可达2-3万元/月。

目前,通过连樟村果菜茶省级农业产业园的示范带动,新增茶园面积1000亩,水果基地1500亩,新建茶叶加工厂3个,麻竹笋加工厂1个,油类加工厂2个,产业已初成规模,下一步力争把连樟样板区打造成集聚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贸易流通、休闲旅游等综合功能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连樟村的变化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村民们建起了民宿、书吧,开起了餐厅、奶茶店、农夫市集。英德政府结合打造全国休闲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着力推动连樟样板区文旅农旅融合发展。一方面推进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修复,启动特色旅游街区建设,推动新的文旅项目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旅游公共服务配套建设,着力打造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

微信图片_20211020212834.jpg

2020年,样板区内的浈阳峡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淡地村野渡谷民宿项目正式对外营业;英德北江风情生态美食游成功入选“第二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有效地提升连樟样板区旅游形象。2019年-2021年8月,连樟样板区接待游客约210.7万人次。

微信图片_20211020213044.jpg

如今,驾车驶入英德市连江样板区,但见连樟村山环水绕,环境优美,车轮下是平坦的硬底公路,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村前屋后的道路干净整洁。作为样板区中心村的连樟村,村口有新建成的停车场和游客服务中心,村门口大片的花海正盛开,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下一步,连樟村将按照国家、省、清远市部署要求,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压实责任,全力将连樟样板区打造为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国示范和广东省破解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展示“窗口”。


采写:南都记者  许琨



如果有线索提供或服务咨询

可联系南都新文旅研究课题组。

发送邮箱:

nandulvyou@126.com

编辑:许琨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