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治理与碧道建设双向发力,广东云浮擦亮“水生态”名片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12-03 18:3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广东云浮,打造“水生态”名片成为践行这一理念的重要抓手。

河长制实行以来,云浮市落实“水生态、水安全、水文化、水经济“四个维度”抓统筹,推进“碧道+绿道+古驿道”建设,至今已完成碧道建设共110多公里,并圩镇碧道建设纳入专项竞赛考核,推动镇村和河湖实现绿色发展。如今,云浮河湖面貌焕然一新,水环境质量持续巩固提升,打造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水生态景观。

微信截图_20211203172746.jpg

云浮市新兴县太平凤凰湿地公园。

美丽圩镇与碧道建设相结合

推动实现乡村碧道镇域全覆盖

走进位于云浮市新兴县的太平凤凰湿地公园,林间小鸟轻啼,树木茁壮成荫,湖水随风缓缓流动。傍晚时分,园中可见不少游园村民的身影。

此情此景让太平镇民间河长黎洪林感慨万分。要知道,以前这里是农民养殖开垦所形成一眼眼鱼塘和部分水浸田,环境凌乱,经济效益低下。

“以前这里周边还有养猪场,污染大,之前的水是闻到臭味的。整治过后,如今水里都可以见到有很多鱼。”作为民间黎洪林,他对这里的变化感受尤为深刻。今年10月到这边巡河,他不止一次在这里见到白鹭栖息。

太平凤凰湿地公园位于共成河中段凤凰水闸之上,共成河是新兴江的支流之一。2014年,因穿过整个县域的新兴江水质成为劣五类水,新兴县被广东省环保厅挂牌督办。随后,新兴县开始了持续五年的环保“翻身仗”。新兴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小剑介绍,新兴县率先在2016年出台《新兴县河长制实施方案》,全面推进河道综合整治工作。

“我们知耻而后勇,我们在全面剿劣的基础上,立足从‘清’到‘美’的提升,大力开展‘美丽河湖’创建行动。”新兴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小剑介绍,新兴县是养殖大县,养鸡场、养猪场等对水体污染长期存在。河长制实施后,通过加强管理保护、强化监督检查、持续清理整治,新兴县主要江河断面从以往的劣V、Ⅴ改善为稳定在Ⅲ,河道岸线、水域基本恢复自然生态功能,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逐步改善。

微信截图_20211203173047.png

云浮市新兴县太平凤凰湿地公园。

云浮市河长办数据显示,西江云浮段水质长年保持Ⅱ类,是省内水质最好的江段之一,水环境质量在全国2050个国考断面中连续3年均是省内排第1名,5个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省考核目标要求。

今年以来,云浮市还将碧道建设与美丽圩镇创建工程结合起来,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海岸为载体,优化廊道的生态、生活、生产空间格局,为群众提供美好生活的好去处。目前,美丽圩镇创建行动已经覆盖全市63个镇(街)镇区范围,并将圩镇碧道建设纳入专项竞赛考核。其中,水质达标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推动镇村和河湖实现绿色发展。

美丽水系与文化旅游结合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集成河芦溪芳甸的改造正是云浮市新兴县“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一个示范样本。构建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与美丽水系交融发展的全域旅游品牌,新兴县有效提升了河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集成河芦溪芳甸位于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是新兴县比较早期改造的碧道工程。工程基于集成河沿线的自然资源,满足旅游休闲的需求,包含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徒步和自行车游憩、河流保护及生态环境保育等功能,打造人文文化与生态自然于一体的河道景观生态长廊。

800x527_61a9e404c630c.png

集成河芦溪芳甸。

800x527_61a9e4057b552.png

集成河芦溪芳甸。

“在整治水质的基础上,我们将水与禅文化相融合,服务全域旅游,突出水文化。”如今,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集观景、静心、休闲、慢游于一体,吸引了更多珠三角地区的游客。陈小剑表示,在对养殖业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管理后,养殖户的效益也较之前有所提升。

据介绍,新兴县共建成碧道18.7公里,形成了集旅游观光、文化休闲、体育健身、生态保育于一体的人文自然生态河道景观带,目前集成河碧道、龙潭湖湿地公园、太平镇凤凰湿地公园、簕竹镇碧道、河头镇碧道等已投入使用,成为了假期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据统计,2021年1月-7月,新兴县旅游人数(按可比口径计算)579.84万人次,同比增长32.41%,旅游收入45.68亿元,同比增长33.65%。

目前,云浮市坚持河湖治理与碧道建设双向发力,积极谋划推动碧道建设,促进河湖生态提质发展,正全力打造成具有云浮特色的“水生态”名片,已完成碧道建设共110多公里,全力构建“一廊三带、五城八园”碧道格局。

采写:南都记者 夏嘉雯

摄影:南都记者 梁炜培

编辑:夏嘉雯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