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牵苏区,赣深高铁助力沿线乡村振兴“提速”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1-12-13 23:58

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京港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赣深高铁的开通,结束了赣南地区没有直达广东高速铁路的历史。同时,广东实现市市通高铁目标。

这一条跨省“黄金”大通道,链接湾区和苏区,备受瞩目。离粤港澳大湾区更近,就是离商机更近。随着赣深高铁的开通,赣南老区有望加速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开启振兴发展“加速度”——2021年12月10赣深铁路正式开通,开通后迎来首个周末,有旅客纷纷前往“尝鲜”,截止12月13日20:00,赣深高铁共售出超9万张车票。

pic_1001463

赣深高铁。(赵炎雄 摄)

pic_1001396

赣深高铁上的乘客。(赵炎雄 摄)

助力山货出山:从“土疙瘩”变身“金饽饽”

赣深高铁线路全长434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原中央苏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牵手,全面结束粤赣革命老区不通高铁的历史,两省革命老区同步迈入“高铁时代”。

因高铁而生,遇高铁而兴,随高铁而旺。高铁的片刻“驻足”,带给当地的是时空距离的骤缩,交通条件的巨变让乡村振兴提速。

赣州市信丰县是世界脐橙最优主产区、中国脐橙之乡、赣南脐橙发源地,中国唯一的脐橙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脐橙)质量示范区,被称为“世界橙乡”。其特产脐橙味道甘甜,果大无核、风味清香,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素有“脐橙进房香满堂”的美誉。

“我们这里的特色农产品种类多、品质好,特别是脐橙,那在全国都是叫得响的品牌。”信丰橙之源合作社果农介绍,脐橙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种植人数很多。但由于当地交通运输不便,以前农户们都是靠“提篮小卖”或“自产自销”的模式,销路和销量都不甚理想,如果再遇上恶劣天气,那就更是雪上加霜。

赣南大地物产丰饶,山里的“土疙瘩”都是实打实的好东西,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只有从山里走出去,才能将农特产品销售做大做强,“土疙瘩”才能变成“金饽饽”,百姓的钱包才能鼓起来。

而这一切,随着赣深高铁的到来即将变为现实。

穿行的“钢铁巨龙”打造了一条粤港澳大湾区通往江西大地的北上“黄金大通道”,结束了粤赣两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突破。依托高铁安全快捷、车次密集、载客量大的优势,各地游客都可以轻松快速地通达信丰。

巨大的客流带来巨大的商机。信丰的脐橙、定南的蜜梨、龙南的紫皮大蒜等一批“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土疙瘩”,也将搭上高铁的“快车道”变身“金饽饽”,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喜爱和购买,完成从“田间”到“舌尖”的快速转变,让山货出山更容易、变现更便捷、收益更丰厚。

pic_1001459

赣南信丰的橙子。(赵炎雄 摄)

促进乡村就业:从外地打工到家门就业

家住河源市和平县的黄先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参加工作后,便一直在深圳务工。

今年,一直在外闯荡的黄先生却改变了主意。“老家马上要通高铁了!”黄先生告诉记者,家乡风景宜人,有著名的“和平八景”,但因为交通不便,很多外地游客都望而却步。随着赣深高铁的到来,河源“家门口”也有了高铁,大湾区至粤北的时空距离近的“触手可及”。

“高铁开通后,游客会越来越多,机会肯定也越来越多,我认识的好些人都回来了,我和几个的朋友也合计着开个小饭馆,留在家门口就业。”敏感的黄先生嗅到了商机,准备借着通高铁的东风“闯一把”。

在赣深沿线,像黄先生这样的群众还有很多,他们大多有着外地务工的经历。近两年,随着赣深高铁开通在即,沿线多地通过产业招商、资源招商等方式,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对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步伐不断加快,不少外地投资和企业进驻的意愿日趋高涨,拉动了大批群众陆续回到家乡工作或创业,过上了工作和情亲在家门口“相聚”的幸福生活。

所谓“修一线,兴一片”。赣深高铁不仅拉近了赣南、粤北地区与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城市群等地的时空距离,更吸引大量企业、客商“闻高铁而动”,带动各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高铁“大动脉”快速涌入,促进沿海资源向内陆纵深转移配置。沿线制造业、景区开发、城镇建设、特色餐饮业、零售服务业等一大批产业将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大量的就业岗位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愿意“回巢”或留在当地发展的人群数量也将越来越多,老百姓留在家门口就可尽享高铁时代“红利”。

“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不用远走他乡打工,家里老人也能照顾,真好!”黄先生说。

提速经济发展:高铁建设振兴沿线经济

江西南部、广东北部基本都是大山区,经济一直相对落后。作为全国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赣深高铁从建设之初便将建设扶贫的目标作为重中之重。

从2016年建设至今,赣深高铁充分发挥高铁建设经济效应,购买、租用当地物资、机械合计超105亿元;招聘当地劳动力37438余人次,支付劳务费约120亿元;培训当地劳务人员约30000人次;开展捐资助学、扶贫慰问等累计捐款100万余元;新建94条施工道路(共计115.7公里)、水井136口、通信基站58个等可结合地方规划永久使用,有效地带动了当地新型城镇化开发和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取得了“修建一条铁路、带动一片地区、造福一方百姓”的显著效果。

据测算,我国高铁每1亿元投资,对建筑、冶金、制造等上下游关联产业拉动产值在10亿元以上,同时创造就业岗位600多个。按照赣深高铁广东段总投资540亿元测算,预计拉动内需估算高达近5400亿元,其强大的虹吸效应将拉动人口和企业向高铁沿线汇集,成为扩内需、保增长的“火车头”。

如今,在赣深高铁沿线,一个个围绕车站的新区、新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一座座全新的高铁城市拔地而起、呼之欲出,一条条高铁经济带正在悄然成型、茁壮成长。高铁将城市与城市、站与站的个体连接成整体,路网覆盖之地城市圈蔚然成型,不仅改变了旧的经济地理格局,更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采写:南都记者钟丽婷 实习生罗靖瑜 通讯员黎磊

编辑:钟丽婷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