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对此,广东省人大代表、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古洁在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茂名将牢牢把握RCEP正式生效重大机遇,积极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她还透露,作为广东农业大市的茂名,下一步将全产业链打造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五棵树”和罗非鱼“一条鱼”,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广东省人大代表、茂名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袁古洁。南都记者董梓浩摄
争取培育出一批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
南都: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广东要提升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发展能级,培育一批千亿级临海产业集群。近期召开的茂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茂名将聚力发展绿色化工与氢能、港口物流、文化旅游、大健康、建筑业和现代农业等“六大优势产业”。下一步,茂名在产业强市方面还有哪些大动作?如何打造千亿级临港产业集群?
袁古洁:近年来,茂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产业强市鲜明导向,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连续保持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位,202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98.1亿元,增长7.6%。
在刚召开不久的茂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多元产业体系。
茂名将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以茂名滨海新区、高新区、水东湾新城和空港经济区“四大发展平台”为主要支撑,全力打造世界级绿色化工和氢能产业基地、国家级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示范性城乡融合发展基地“五大基地”,聚力发展绿色化工与氢能、港口物流、文化旅游、大健康、建筑业和现代农业等“六大优势产业”。
同时,将大力培育产业集群,巩固提升石油化工超千亿产业集群,新增一批超千亿和百亿产业集群,推动绿色化工新材料和新能源超千亿,农副产品加工和矿产资源加工各超五百亿,先进装备制造及金属加工超两百亿。
其次,要把县域经济做强。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为接口桥梁,把县域打造成为特色经济发展主战场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阵地,推动强县与富民相统一、城镇与乡村相贯通。
接下来,茂名还将引进有实力、走在前、与茂名产业发展定位相契合的大企业,争取培育出一批带动力和根植性强的“链主”企业、重大项目。同时,聚焦特色产业、绿色化工、现代农业领域“卡脖子”问题,加强自主创新,加快推动茂名协同创新中心落地,加快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茂名分中心、绿色化工研究院、绿色化工与新材料中试基地建设。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茂名将深化与RCEP成员国经贸交流合作,积极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加快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茂名化州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设,谋划博贺新港区综合保税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
打造“五棵树”“一条鱼”
南都: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后,茂名将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变?
袁古洁:茂名有180个省定贫困村,66040户15.4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全省脱贫任务第二重的地级市,去年,我们与全国全省一道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茂名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成为广东迈进乡村振兴第一方阵的重要支撑。
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因此,茂名要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激发农村党员队伍活力。
同时,要聚焦产业发展这个关键核心。目前,我们全部脱贫村都办有特色产业基地。脱贫攻坚阶段留下的好产业好项目,我们将强化衔接,但不会大包大揽、包办代替,而是强化市场引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带动作用,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为此,我们将深化“6+13”现代农业发展平台,高水平打造“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从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全产业链打造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五棵树”和罗非鱼“一条鱼”,打好产业、市场、科技、文化“四张牌”,培育一批超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让各镇各村都能找到找准适合自身的产业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
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茂名出台了《茂名市乡村人才振兴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接下来,还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同时加快建设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把人才驿站打造成为乡村人才振兴工作的主要阵地和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平台。
加快共建湛茂空港经济区
南都:2021年,湛茂阳党政主要领导第二次联席会议在茂名召开,明确了三市将在多个重点领域深化合作。下一步茂名在加强与周边城市协作、推进湛茂都市圈发展方面,将有哪些举措?
袁古洁:湛茂阳党政主要领导第二次联席会议的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湛茂阳2021年至2022年合作工作计划》,明确了三市将在交通、水利、产业、旅游、科技、生态等重点领域深化合作。
这是沿海经济带西翼高质量发展、湛茂阳协同发展的一次新的进展。
茂名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谋划,主动衔接,全力推动沿海经济带西翼高质量发展。
我们将加快共建湛茂空港经济区。目前,已经将茂名空港经济区上升为茂名第四大发展平台,高度重视、高位推进。接下来,还将加强空港经济区规划对接、交通互联和产业集群发展,并牢牢把握RCEP正式生效重大机遇,积极创建自贸试验区粤西片区。
产业方面,将坚持合作共赢原则,联动共建地方特色鲜明、实力雄厚的绿色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区域旅游品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聚区。
交通方面,目前,沈海高速改扩建阳江至茂名段已经全线通车,茂名至湛江段正在加快建设。广湛高铁茂名段各工点工程也在有序推进。广东滨海旅游公路茂名先行段建设接近尾声。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快开工建设中山至茂名高速阳春至信宜段,开展茂名至吴川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方面,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大部分主干线工程位于茂名市境内。高州水库将作为工程主要的调蓄水库,分别供水到湛江和茂名、阳江,生态保护责任十分重大。我们将全力支持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争取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跨界河流治理方面,将进一步加强茂湛的鉴江、小东江、袂花江、秦村河,茂阳的儒洞河等跨界河段,以及鹤地水库入库河流新布河、兰山河合作治理,推动跨界河流污染防治、强化联合执法等相关工作,切实改善水环境质量。
南都:高铁的开通让茂名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作为连接大湾区和粤西地区的沿海高速铁路通道,未来广湛高铁建成后,茂名与大湾区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茂名将如何融入大湾区并借着大湾区建设的“东风”实现自身的更大发展?
袁古洁:近期召开的茂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我们提出了以“四个坚持”作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则,其中一个坚持是坚持融合发展,首要任务就是推进融湾强带,积极主动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
首先,要借力补齐民生短板。积极借力湾区资源,共同发展民生事业。
同时,要着力推动产业发展。茂名不断加强与大湾区国资国企的深入对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与广州港集团携手深化港口合作,加快博贺新港区开发建设,引入广州工控建设丙烯腈项目、引入华侨城打造南海旅游岛,引入广药集团开展荔枝原浆深加工,以及与澳门企业合作建设的横琴家政人才实训基地,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与“双区”在交通、产业、市场、机制、创新资源、营商环境等方面对接衔接,在融入和服务大湾区建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构建山海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南都:茂名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茂名将聚焦文化强市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下一步,茂名在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方面将有哪些举措?如何彰显“山海并茂、好心闻名”的城市魅力?
袁古洁:茂名有23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4A级9家,3A级14家,近几年游茂人数连年攀升,旅游前景乐观。
目前,茂名正以全域旅游为抓手,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中国南方文旅康养度假基地。
一方面,构建山海联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把旅游的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行业,融入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的各领域,加快实现全市县(市、区)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同时,加强城市历史文化建设。丰富冼夫人文化、潘茂名文化、石油文化、荔枝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内涵,增强茂名城市文化影响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大健康、农业、科技、物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好心”文化旅游品牌新IP。并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积极开展“红色文化+旅游”工作,推出更多经典红色文化旅游线路。
采写:南都记者 吴璇 通讯员 赖宣任
摄影:南都记者 董梓浩
编辑:吴璇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2广东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