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下午,广东省人大代表陈洪锦在“代表通道”接受集体采访。
南都讯 广东省第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省人大代表、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顾问陈洪锦提交了一份《关于将广珠城际更改为地铁化运营方式的建议》。他指出,广珠城际实际运营状况呈现客流大、班次少、等候长、换乘烦、票价贵等问题,使得群众对这一交通大动脉“又爱又恨”。为此他建议,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线路,将广珠城轨改为地铁化运营方式,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融通的发展要求。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1年“轨道上的大湾区”加快形成,今年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推进广佛环线、深惠等城际项目,建成佛莞城际广州南至望洪段等项目,提升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城市轨道融合发展水平。
广珠城际是广东省境内一条连接广州、佛山、中山、珠海的客运专线铁路,全长154.635千米,共设18座车站。根据广珠城际于2019年1月发布的公开数据,广珠城际月均发送旅客已达到500万人次,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西岸最重要的大运量公交线路。
陈洪锦在建议中提到,佛山顺德作为“万亿工业强区”,被省委、省政府赋予建设高质量发展实验区的任务和目标,有基础也有能力作为疏散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区功能的选择之地。然而,顺德承接这些功能最大的问题在于对外交通不足,尤其是大运量交通不足。如此一来,过境顺德的广珠城际就成了现成的“救命稻草”。
据了解,该线路顺德境内有碧江、北滘、顺德、顺德学院、容桂5个站点,服务陈村、北滘、伦教、大良、容桂5个大镇,都是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地区。但陈洪锦逐渐发现,广珠城际实际运营状况呈现客流大、班次少、等候长、换乘烦、票价贵等问题,亟待有效解决。
他解释称,例如容桂站高峰时客流量可达上千人次,与广佛线人流最大的千灯湖站高峰时客流量不遑多让。而相比广州地铁2-3分钟一班次,从容桂出发到广州南的车次仅19车次/日,从顺德学院出发到广州南仅有3车次/日,与这两个车站所服务的人口数高达50多万极不匹配。
再者,城际轨道采取提前15分钟安检和检票方式,在列车到站前15分钟必须到达并进入闸机,否则就会错过这一班次。“一般乘坐城际轨道,提前半小时到达是常态,这与广州地铁随到随上的轻松舒畅形成了鲜明对比。”他说。与此同时,换乘也不方便,城际轨道与地铁不衔接,如在广州南站,从地铁到达城际轨道出发站台,中间经过跨楼层出站、候车、进站安检等环节,至少耗时15分钟,与地铁换乘也不可同日而语。
此外,陈洪锦对比票价发现,城轨广州南站到容桂站距离37公里,票价为20元,而广州地铁4号线黄村到南沙客运港58公里,票价为11元。
“以上种种问题,使顺德群众乘坐广珠城轨出游的意愿并不高,甚至出现不少在顺德各城轨站门口招揽去广州南站的拼车团,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陈洪锦指出。
要加快建设“轨道上的大湾区”,陈洪锦建议优先考虑利用现有线路,将广珠城轨改为地铁化运营方式,以适应粤港澳大湾区融合融通的发展要求。具体而言,每趟车应实现站站停靠,但为实现广州到珠海的总体时间不变,建议适当提高行驶速度。同时,加大城际班次密度,与广州地铁实现无缝连接,进一步提升通勤效率。票价可根据地铁运营重新拟定。他还提到,建议打通顺德城轨站与周边的公交连接体系,进一步强化交通枢纽一体化。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摄影:南都记者 董梓浩
编辑:黄琼红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聚焦2022广东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