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 |大年初一拜大年,带上两对“潮州柑”

南方都市报APP • 奥一新闻
原创2022-02-01 12:55

总有人说,年味越来越淡,但走在潮汕的大街小巷上,却发现那些老一辈留下的传统习俗,让人们得以从中闻到“年”的气息。

春节前的市场人头攒动,市民们纷纷置备年货。出了名“会吃”的汕头人,在买买买上绝不手软,连主都称“今年生意特别好”。

800x600_61f89601b4d23.jpg

人头攒动的菜市场 奥一新闻摄

800x600_61f896033b4c4.jpg

接受采访的摊主称今年生意特别好 奥一新闻摄

年味要从年货说起。说起年货,潮汕人过年的年货清单中,绝对少不了“潮州柑”。“柑”在潮汕地区是吉祥之果,因为它比桔子大,所以潮汕人称其为“大桔”,潮汕话“桔”跟“吉是一个音,所以“大桔”即大吉。

3.jpg

春节前,大街小巷就已经刮起了“买柑风”。家住汕头市金平区的温阿姨一早就到家附近的市场挑选年货,水果前早已聚满了买柑的市民,主老板娘也一直吆喝着,“两个柑连在一起意味着‘好事成双’,四个柑连在一起意味着‘四季平安’。”

4.jpg

过年前的潮汕市场水果 奥一新闻摄

选柑还有讲究。“每个柑上面都要有叶子,叶子要绿,要新嫩。”正在挑选柑的刘先生说,家里有车的人还会在过年的时候摆两个“大吉”在车头处,寓意“出入平安”。

5.jpg

在水果买柑的市民 奥一新闻摄

6.jpg

车前摆放“大吉”的潮汕车主 奥一新闻摄

刘先生的儿子是一名95后,他在路边停车等父亲购买年货。他笑称车头摆水果“难道不会影响行车安全吗?”但对于“换柑行动”,他表示过去这些年已经习惯了这一潮式仪式感,有时候自己独自要去拜访客户时,都会下意识去水果店买一些潮州柑。“以前小时候不懂,但现在觉得传统习俗确实很有意义,客户看到我这么有诚意,生意都好谈了。”

关于春节与“柑”的那些不得不说的故事,很多潮汕人最有印象的便是“换柑运动”了。爆竹声中一岁除,真正的“换柑行动”是从年初一开始的。

大年初一一大早,人们就会早早起床拜年。在出门的时候,往往会带上两对潮州柑,也就是“大吉”。潮汕人对于“大吉”没有“一个”这种说法,都是用“对”,因此“送柑”绝对不能是奇数。

在虎年的第一天,这两对“大吉”在大年初一将经历什么呢?

7.jpg

温阿姨的女儿林小姐在年初一的早上会去给婆婆拜年。一大早,温阿姨就给女儿准备了两对“大吉”,让她随年货一起带到亲家家里。林小姐拎着“大吉1234号”,与丈夫一同到10几公里外的婆家拜年。这一天,婆婆照旧需要起早拜神,桌上早已摆好祭拜的贡品,其中便有精心挑选的“大吉”。

9.jpg

潮汕的祭拜十分有讲究,新年第一天,依然要拜神祭祖。有些地方还要到乡里供奉的各个庙宇去拜神,向各路神明祷祝许愿,祈求新的一年全家人都平安和顺,万事如意。

向婆婆拜完年,林小姐的婆婆从茶几上选出一对漂亮的“大吉”,与林小姐带来的“大吉”做了交换,这下“小柑3号”和“小柑4号”已经换到婆婆的果盘中,而“新柑1号”和“新柑2号”已经入住林小姐的小袋子里。

10.jpg

小姐带着新成员“大吉”继续拜年之旅。这次她来到住在附近的朋友林真真家里。林真真是一名新晋潮汕媳妇,同样需要起早张罗祭拜事宜。

“看我选的‘笑包’,笑得多好”。林真真正在向林小姐展示她精心挑选的拜神贡品。“笑包”原名为“开花馒头”,历史悠久。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夺取天下后,大摆庆功宴,就点了这道点心,当时称之为“白银如意”。明清以来,汀俗凡亲友生日,结婚喜庆,华厦落成等,都要赠送一盘堆成圆塔形的笑包。

12.jpg

拜神仪式结束后,林真真把大吉放回茶几,当林小姐准备回家时,她就从盘中挑出两个大柑,换出带来的一对柑。“新年合想,新年合想。”换柑的同时,吉祥话总是不能少的。

13.jpg

此时,袋中的“大吉”已经全部换了新成员。新的“大吉”又将开始它的拜年旅程,下一次又会有一对幸运“大吉”与新主人产生交集。也许传统习俗随着时代变迁正发生各种潜移默化的转变,但其本质仍是善良的初心:愿心所念,皆能所愿。


监制:谢艳霞

策划:谢江涛 高春明

统筹: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图文:奥一新闻记者 林诗妍 郭学佳

编辑:林诗妍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网络中国节·春节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