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幽门螺杆菌会患胃癌?大咖为你讲透幽门螺杆菌防治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2-02-23 23:37

在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意味着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携带者。为了帮助大众科学理解、简单行动、有效防治幽门螺杆菌,近期,南都健康大讲堂做了一场主题为《讲透幽门螺杆菌防治》的科普直播,收获了18.5W+的流量。

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携带幽门螺杆菌

1月5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被列为明确致癌物。此报告引起了大众对幽门螺杆菌的广泛关注。但其实,早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就已经被列为人类胃癌第一类致病源。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幽门螺杆菌列入了 “I类致癌物”清单。当幽门螺杆菌再次进入大众视野,向公众讲透幽门螺杆菌的防治,意义重大。

经过5位专家的详细讲解,记者了解到,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寄生在胃内,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是目前所知唯一能够在人类胃中长期生存的微生物种类。它在全球自然细菌感染中超过50%,其中发展中国家感染率超过发达国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40%-60%,即每两人中就有一人携带幽门螺杆菌。其中,儿童和老人较易被感染。据悉,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携带者没有明显症状,患者通常是在做健康体检时发现的疾病,但它却有着不容忽视的危害。

有调查显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90%以上患者会出现慢性胃炎,15%-20%的患者会发生消化性溃疡,5%-10%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如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上腹饱胀、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恶心或呕吐等。另外,90%以上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80%的胃溃疡都由幽门螺杆菌导致。 “幽门螺杆菌不仅是众多慢性胃病的元凶,还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肠外疾病,更重要的是,它和胃癌的发生关系密切。” 全科医生、科普博主刘加勇在他的讲座中解释道。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癌症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二。中国是胃癌高发国家, 2019年,我国新发胃癌病例约为40.3万,因胃癌死亡29.1万。而幽门螺杆菌携带者中,就有1%会发生胃部恶性肿瘤。由此可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目前预防胃癌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及时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有效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

腹胀、消化不良也可能是幽门螺杆菌作怪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主要有“口-口”传播、“粪-口”传播、医源性传播和家族聚集四种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家族内传染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方式。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家庭内其他成员感染率为62.96%。1-10岁儿童平均感染率38.28%,若父母均为感染者,子女感染率约为100%。

“我国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没有分餐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且公众对幽门螺杆菌的知晓率低,缺乏早筛疾病的意识。”北京协和医院博士、科普博主曾医生在演讲时说。据调查,我国每年做胃癌筛查的人数仅占总人数的1%,60%以上胃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胃癌晚期。且大部分患者没有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检测和治疗,导致疾病复发率高,根治率低。

那么筛查幽门螺杆菌需要做什么样的检测,又有哪些人需要检测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肿瘤专业组林国乐教授表示,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方式有呼气试验、抽血化验、胃镜检查、粪便抗原检测几种。以下几类人群,应该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检测和治疗。分别是有食欲不振、腹胀、反酸、消化不良等上消化道症状的人;家里有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人;有胃癌或胃溃疡家族史的人;胃炎、胃溃疡患者;需要胃镜检查者。若成年人检测出感染幽门螺杆菌,没有制衡因素,均应治疗。四联疗法是现阶段根除幽门螺杆菌最常用也是效果最好的方法,它采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菌药与一种铋剂联合使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根治,治愈率达85%-94%。

预防幽门螺杆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

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强,可通过手、不洁食物、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播。且人类对幽门螺杆菌没有持久免疫力,根治后可再次感染。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幽门螺杆菌呢?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肿瘤专业组林国乐教授指出,预防幽门螺杆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关键。

首先,居家吃,少聚餐。就餐时最好避免共餐,尽量使用公筷。餐具要充分清洗干净再用,并且要定期消毒。家长给孩子喂食食物时,切勿“嘴对嘴”喂食。水杯、餐具等物品避免共同。第二,家有幽门螺杆菌携带者时,要注意餐具的隔离,可将其碗筷暂时区分开,以确保家人不受传染,治愈后可恢复正常状态。建议以家庭为单位根治幽门螺杆菌,降低复发率。第三,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还要注意口腔卫生,建议3个月换一次牙刷。第四,定期检查,早防早治。长期胃不舒服,要到医院做幽门螺杆菌检查,以防严重胃病的发生。尤其是有消化性溃疡、糜烂性溃疡、胃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人群,要做定期检查,早防早治。

感染幽门螺杆菌就有很高的患癌风险?

自从幽门螺杆菌被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列为明确致癌物,一些商家嗅到了商机。近日,市面上出现了一些声称可以改善口臭口疮、防治胃癌的 “抗幽牙膏”。有直播间的粉丝提问,牙膏是否真的能有效去除幽门螺杆菌? 北京协和医院博士曾医生表示,这都是骗人的!记者获悉,幽门螺杆菌定植在胃中,无法通过用牙膏刷牙预防或治愈。目前市场在售的所谓“抗幽牙膏”大部分都是打着“专利”“高科技”幌子,通过在部分网络平台大量投放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

“14岁以下儿童需不需要检测幽门螺杆菌?”有粉丝提出这样的问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张凯教授指出,14岁以下儿童是不建议进行常规检测和治疗的,除非患有消化性溃疡和胃淋巴瘤。不测的原因有四点:第一,常规的碳十三呼吸测试没有儿童机型;第二,儿童即便测出携带幽门螺杆菌,也无法进行治疗,抗生素耐药性带来的坏处远比治疗后带来的好处大得多;第三,儿童抵抗力弱,治愈后依旧会再次被感染;第四,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即便不治疗也会自愈。所以建议成人有感染又有症状的应及时治疗,避免传染给孩子和老人。

那么,是否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就有很高的患癌风险呢?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教授指出,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致病菌,但并非一定会引起疾病,无须把它视作洪水猛兽,要辩证看待。从目前的研究看,只有1%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发生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可能有癌变的风险。故“幽门螺杆菌阳性就有很高的患癌风险”,这是一个误区。“我们要相信人体的抵抗力,人的胃黏膜正常时可以与幽门螺杆菌和平相处。当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可以合理地进行治疗以免形成后患,但别把它当成敌人。”樊代明教授说。

如果你错过了直播可以通过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

微信图片_20220223190727.png

直播/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廖颖琪

编辑:曾文琼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