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老师在龙华高级中学第一次见到周子琳时,以为她是音乐、美术或英语学科教师,猜来猜去都猜不到物理上。每当谜底揭晓,大家都感叹没想到。都说物理专业是“课程难度大,男生打天下”,周子琳曾一路披荆斩棘,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中勇夺奖项,最终凭借闪亮的求学履历踏入杏坛;而到了大咖云集的深圳教育界,她作为教龄不足两年的“初生牛犊”就摘得龙华区微课一等奖;日前她又因打造出龙华云校中学组一周人气第一精品课而再次“出圈儿”。为打好线上教学这场云端战“疫”,高颜值学霸女孩周子琳以学术精神潜心备好每一节课,用实践证明女生不仅可以学好物理,还能教好物理。
物理教师化身剪辑师、女主播,打造网络人气精品课
网友评价:周老师教我,说不定我就是985、211了
为了打好云端战“疫”,给全区的学生上好直播课,龙华高级中学教育集团高中部物理教师周子琳写下4000多字直播课设计文字稿,经过数十次摸索、花费多个小时制作动画、视频,打造出龙华云校中学组第一周人气第一精品课《玩飞镖,悟平抛》,引导学生们在家动手探索生活的奥妙,亲身体验规律的形成,感受物理的精彩魅力。
在这次线上教学的准备中,周子琳查阅了大量资料,观看阅读了几十篇教学设计论文和优课视频。正苦苦思索时,家里门上挂着的飞镖盘吸引了她的目光。于是,她将飞镖作为《平抛运动》整节课的线索,贯穿始终。她先找到最新的2021年世界飞镖锦标大赛的决赛视频素材,剪辑出17秒的精彩片段作为兴趣引入;然后,将各种影响飞镖运动的因素归纳为研究对象、运动初始条件、受力情况三方面,找寻有相同特点的生活实例,启迪学生归纳概括,得到抛体运动和平抛运动的概念。紧接着,她自制了PPT动画模拟飞镖大赛,引出“想要投中飞镖,就需要定量研究平抛运动规律”,将飞镖的运动转换成物体运动问题的研究。
为了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实验过程,她还指导学生在家动手实验,自制矿泉水瓶得到平抛轨迹;而家里不能完成的实验,她就用PPT动画模拟实验,讲解剪辑好的实验过程视频,引导学生得出规律,推导公式。最后,她还回归实际应用——以国际飞镖大赛的真实高度、距离编制情境化习题,力图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以致用,渗透核心素养。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精准且直观地呈现特点,周子琳还足足花了3个小时制作了一段5秒的平抛运动分运动的动画。事实证明,通过这个动画演示,同学们观看后反馈效果较好,很快就对平抛运动有了直观清晰的认知。关于周子琳的报道发出后,有网友评价:“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还有网友留言:“周老师教我,说不定我就是985、211了”。
求学经历打破“课程难度大,男生打天下”的世俗标准
正面引导青春期学生摒弃容貌焦虑
一直以来,很多人调侃物理专业是“课程难度大,男生打天下”,在周子琳的成长路上,质疑的声音也始终存在。在东北师范大学读本科期间,周子琳坚持预习,哪怕到凌晨3点不预习完也不回寝室睡觉,四年专业成绩第一,获2次国家奖学金。周子琳告诉记者,“很多人说从来没有大一学生能够参加中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物理含金量top级赛事),”于是她一暑假吃住睡在实验室,一星期推导完了一整本理论物理英文博士论文,梦里都在搭实验装置,最终不仅破格参赛还拿了全国最佳女生奖第二名;以保研复试第一名的成绩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周子琳pk掉了众多优秀的男生,成为学院研会主席,也成为“学生十杰”中除9名博士以外唯一的硕士。读研期间她以第一作者主持多项课题、发表了多篇论文。
近年来,龙华教育争做深圳打造教育高地的排头兵,每年面向全国广纳贤才,周子琳凭借其闪亮的履历与一众高校学霸成为龙华教师队伍中的一名“新兵”。周子琳在潜心备好每一节课的同时,还用心用勤做班主任。时常有男生、女生向其倾吐容貌焦虑的苦恼,她便告诉学生,审美有很大的主观性,“只要我们把自己收拾得大方、清爽就很好了,自信最美。我始终觉得与其容貌焦虑,不如努力提升学习、工作,这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领。”周子琳说,热爱物理也热爱文学的她希望能教会学生,既学会用理工科的思维理解世界,也能如诗人一般诗意地感受生活。她认为,不要盲目遵循世俗给我们的一些标准,女孩子一样可以学好数理化。在她的正面引导下,越来越多班上的女生重燃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班风班绩也蒸蒸日上。
如何定义新深圳人、深圳新女性?
周子琳:“荣誉、责任、创新、奋斗。”这既是我们龙高的精神,也是我从身边的领导前辈、同仁朋友、家长、学生身上,看到的属于深圳人的精神。
作为教龄不足两年的新教师,我有幸能跟着名师学习。我在龙高的学科师父是正高级教师、物理科组组长夏良英,一名深耕高中物理教育数十载的巾帼专家。同时,深圳教育界一批女性教育人也如煌煌火炬指引我前行。在她们身上,我看到了对教育事业的坚定与热爱,那是数十年如一日的深沉眷恋、恒久付出、静待花开。这些耕耘在深圳教育界的前辈,其中不乏年逾四、五十岁的校长、正高级、特级老师。每每看到她们如此兢兢业业、全力以赴,都激励着我坚定信念,持续学习。我想,这就是深圳新女性的气质,自信,独立,不断求索,永不止步,敢于做最好的自己,不负此生。
采写:南都记者 王童
编辑:罗悦媛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专题丨“宅”女教师,她们“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