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肾病-尿毒症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数量较多的国家,除却70多万登记在册血透患者,通过腹膜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数量超过10万。液体过多现象是腹透患者较常出现的临床问题。以传统葡萄糖小分子为主要成分的透析液留腹过程中葡萄糖可被腹膜吸收,导致液体清除效能降低,需要多次交换;且还可引起糖尿病、血脂升高等代谢紊乱及腹膜损伤,增加心血管病变的风险。
南都记者29日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获悉,新一代透析液在我国获准上市后,业已进入该院运用,并开出了院内取药电子处方,该院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可在院内应用新型透析液的医疗机构。“我们等这种新型透析液等了快20年了”,肾脏病专家、医院肾内科主任阳晓教授表示。
新型腹膜透析液。
传统腹透液可能增加糖尿病风险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利用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腹膜在腹腔内对血液进行过滤,以清除体内的毒素、代谢废物和多余的水分。作为肾脏替代治疗的重要手段,近年,国内腹膜透析治疗需求陡增。新冠疫情当下,腹膜透析居家治疗居家管理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腹膜透析具有可居家治疗,不用频繁去医院,尤其是患者无法去医院血透时,腹透的优势就凸显了!”
肾内科护士长林建雄表示,腹透的具体操作就是在腹部打一个小孔,用一根管子建立腹腔通路,利用这个通路向腹腔“输液”,根据病情不同,腹透每天做3-4次。目前,腹透液的渗透剂大多使用的是葡萄糖,但葡萄糖腹透液也有缺陷,一是葡萄糖可通过腹膜吸收,导致透析液渗透效能降低,特别是长留腹治疗时,超滤量减少甚至出现液体吸收进入体内;二是葡萄糖吸收进入体内,可造成糖脂代谢紊乱。
新型透析液含葡聚糖,因其分子量大,不易被腹膜吸收,且不含葡萄糖,大大提高透析“效率”,可实现长达16小时的持续超滤,因而提高了透析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容量超负荷和糖脂代谢,降低心血管疾病及死亡风险。“新型透析液可实现长时间稳定的超滤,是目前唯一适用于防治腹透患者液体超负荷的创新药。” 阳晓教授表示道。
肾内科阳晓主任为患者开具第一张院内使用新型腹膜透析液的处方。
自1997年在欧洲上市以来,已经在全球80多个国家广泛应用,解决了多年来腹透患者因腹膜功能障碍导致的液体超负荷问题,并被国内外权威指南及共识极力推荐。
新透析液的安全性、有效性都得到了验证
2005年,腹透中心作为主要参与单位进行了新型透析液在中国腹透人群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证实了其应用于患者身上能实现良好效果,文章发表在国际和国内权威期刊。研究结果于2008年发表在《中华肾脏病杂志》和《美国临床肾脏病杂志》上,该研究证实了单袋长时间留腹治疗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根据国内外腹透指南,对于腹膜高转运或高平均转运者、糖尿病腹透患者、超滤衰竭患者、容量负荷过多导致心衰患者、腹膜炎患者这五类人群,更为适合每日1次使用新型透析液长时间留腹治疗。”
第一张院内使用新型腹膜透析液的处方。
去年,该透析液在国内上市的信息引起了腹透病友的广泛关注,不少腹透患者纷纷前来咨询处方开具和使用问题。中山一院肾内科、药学部、药事管理委员会等多科室以最快速度完成了药品临购手续;同时,腹透中心迅速组织医护人员及患者针对新型腹膜透析液进行了相关操作和注意事项的培训。3月25日,腹透中心开出了新型透析液首张电子处方,并顺利为患者进行透析。来自多位患者的反馈显示,腹透超滤效果显著, 浮肿和血压很快得到改善。
首位患者应用该新型腹膜透析液进行治疗。
阳晓教授表示,在中山一院腹透中心,坚持透析10年以上的患者数量已经超过100人,5年以上的则超过500人,目前规律随访的腹透病人达到1068人。年龄最大的腹透患者,已经超过90高龄。随访患者中,腹膜炎的发病率仅为0.10-0.16次/病人年,远远低于0.4次/病人年的国际标准。
“而新型透析液进入中山一院将弥补单一葡萄糖透析液的局限性,为改善腹透患者液体超负荷问题提供了新的有效解决路径,将大大提升腹透患者生存质量。”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通讯员 彭福祥 梁嘉韵
编辑: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