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深圳卫健委公众号发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共105例,深圳抗疫攻坚战已进入最关键时刻。
作为本轮疫情的中心,福田区面临着自疫情爆发以来最为严峻的态势。原本以快节奏闻名的深圳人,集体进入了“慢生活”状态。而每天不断增加的新增病例数字,给人们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为了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之战,来自市内各区、各单位的上万名志愿者,拉起了无数支威武之师,浩浩荡荡奔赴福田,投身到正值紧要关头的抗疫工作中。
而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深南校区,则肩负起了另一项重要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组织与领导下,将学校迅速转变为“志愿者之家”,配合上级部门,全力保障一线志愿者的基本生活,吃住行等方面。
对深南校区来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更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战争”。只有团结一致,打好这场仗,才能让每个深圳人都翘首以盼的平凡生活尽快回来。
在陆续接到命令后,深南校区的5位教师第一时间整理好行李,来到了学校。未来的若干个24小时,他们将把这座美丽的校园,变成每位住在这里的志愿者心中温暖的家。
对志愿者小张来说,这是他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投身深圳抗疫。出发前他和同事们被告知,即将去往深圳疫情的风暴中心——沙头街道“小三角区域”,支援那里的抗疫工作。而每天结束任务后,暂住在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深南校区,那里是一所小学,临时改建为本次他们这批团队的“志愿者之家”。小张并不畏惧上沙严峻的疫情,但出发前,他的心里不免有些惴惴,这里的住宿条件如何?我们的基本生活能得到保障吗?
那里,会是一个温暖的家吗?
3月18日,荔外深南志愿者之家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小张是其中的一员。几辆载满140多位志愿者的大巴车从深南大道右转,缓缓停在了学校操场的跑道上。小张打起精神,背上行囊,走下大巴。
眼前的景象虽十分忙碌,但各项工作井井有条,毫不慌乱。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大家迅速按宿舍人数自行分配完毕,并推选出了各自宿舍的宿舍长,由志愿者之家各区域负责人建群,方便随时对接各项工作。而小张则成为了他所在宿舍的宿舍长,负责上传下达各类工作通知、人员变化、物资需求等等。
紧接着,小张一行人来到了物资发放点。他发现,地上整齐地摆放着数百个水桶。工作人员说,从昨天下午开始,这里的所有人就已接到了通知,每一位志愿者所需的全部物资,都早已清晰地分配完毕。每个水桶中包含牙刷、洗面奶、沐浴液、洗发水、拖鞋、晾衣架等十余种日用品,来到新家的志愿者只需轻轻一提,就能把所有需要的东西带回早已分配好的宿舍,通过这种方式,尽量节省志愿者的体力和时间,保证所有人得到充分休息。
带着行李和全套日用品,小张和同事们沿着专用通道来到了他们的宿舍。工作人员边走边说,在严格执行上级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为了方便每位志愿者尽快熟悉学校环境,整个校园已经划分为多个不同的功能区,包括生活区、领餐点、核酸点、消杀点、物资领取处等,五脏俱全。区域间用红色水马一字隔开,各条通道沿线清晰地贴着指示牌,一目了然。在这里生活的每位志愿者,都能轻易地通过专用通道在3分钟内迅速到达各个区域,大家在这里的生活便利、迅速、安全、省心,保障有力。
来到新家的第一天,小张的第一项任务是整理内务。
走进宿舍后,他发现屋内屋外环境整洁卫生,每一个床位上都早已铺好了全套被褥,询问下得知,这同样是志愿者之家的工作人员上午刚刚为大家铺好的,焕然一新。
最贴心的的服务,送给最可爱的人。
此时的深圳已入初春,又倏逢雨季。湿度大,冷暖变化快,这样的天气条件,又考虑到防疫要求,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在所难免。而因志愿者人数不少,每间宿舍10人同住,怕打鼾的小张也在因睡眠质量是否会受影响感到犯愁。偏巧出门时走得急,充电宝也没带在身上。同样的问题,困扰着不少初来乍到的志愿者们。
事实上,由于时间紧迫,在福田区委区政府的命令下达到荔外深南校区时,柳中平校长第一时间召集校区负责人岳旭副校长、后勤钟旭荣主任、年轻稳重的语文科组长刘宇老师、有过一周志愿者经验的严晓婵老师、负责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和电教设备的罗基塔,迅速成立校方5人小组,而此时大批物资还在送往志愿者之家的路上。在第一批共146名志愿者抵达学校后,有许多人因为路上花费了好几个小时,此时还饿着肚子。了解到这个信息,岳旭副校长马上将荔园外国语集团昨天预备好捐赠给支援者的60箱方便面提供给志愿者,并临时在一楼设置用餐点,用学校库存的五个新电热水壶煮开水,方便志愿者临时用餐。
负责三个区域的老师马上统计大家急需物资短缺情况,连夜向区委指挥部反馈,力求最快速度解决问题;并同步动用学校一切资源和力量,立即调集各类物资,迅解燃眉之急,一天之内,排插、降噪耳塞、蚊香、电热水壶,纸杯等各类生活物资已全部配齐。同时,矿泉水、牛奶、七种口味不同的面包、方便面、八宝粥、纸巾等,以及街道送来的支援物资和爱心旗等......各类物资从四面八方不分昼夜、源源不断地运达学校,在负责人石兰英科长的协调和岳旭副校长的安排下,大批物资迅速发放至各个志愿者的宿舍中。
同时,为了让大家都能随时洗上舒服的热水澡,钟旭荣主任在接到任务当天,打了几十个电话协调厂家和安装人员,在志愿者来的当晚在志愿者之家的三个区域近90个洗手间位置安装了40台电热水器,并配备防滑垫,使数百名志愿者的洗澡和卫生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最合口的饭菜,做给最辛苦的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志愿者之家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保障每个志愿者的吃饭问题。不仅要吃饱,更要吃好。
凌晨3:50,深南校区教工食堂的工作人员们已经来到岗位,开始一天的忙碌。最多的时候,同时需要提供一日三餐的志愿者超过500人,而他们去执行任务的出发时间又难以提前确定。为了尽可能让每个去前线的志愿者吃上热乎又营养的早餐,学校迅速和食堂负责人沟通,尽可能调派更多的人手,确保早上6:30左右,早餐就需送到指定的领餐点。
福田区委区政府、区教育局指出,一定要尽可能满足志愿者们的营养需求,尤其是保障充足的蛋白质摄入,而志愿者团队来自天南海北,众口难调。为同时尽量照顾到不同口味,志愿者之家提供了十分丰富的三餐。食材和菜色更加多变,主菜包括新鲜的鱼、虾、牛肉、鸡肉,蛋类,以及各色鲜蔬、鲜果、牛奶等,煎炒烹炸,样样俱全,且每一餐都由食堂负责,现做现吃。此外,校方还贴心地准备了辣酱、榨菜,补充大家因大量出汗而流失的无机盐,也让每一顿饭吃起来都更香、更健康、更美味。
连日阴雨导致的气温骤降,部分下来领取早餐的志愿者不觉缩着身子。学校见状,第一时间联系食堂,准备上百份红糖姜茶,赶在上沙志愿者从岗位撤下时,把热腾腾的姜茶送到他们手中。
已经转移到酒店的宝安区志愿者队伍,提出能否依然由校方负责提供一日三餐和宵夜水果,并需要根据他们上下岗的时间准时配送到酒店。对此,校方欣然应允。于是,钟旭荣主任和饭堂张经理临时成为了“外卖小哥”,后经福田区教育局的悉心协调,专门指派了一名校外教师志愿者专门负责宝安区志愿队伍餐饮配送。学校向其他来到深南校区的志愿者单位承诺,抗疫期间,不管是否居住在深南校区,只要有送餐需求,都可随时告知,由校方负责专门送餐。而每天送餐,学校贴心地把上级配送的物资“蚂蚁搬家”一点点带过去。
深南校区志愿者之家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温暖大家的胃和心,告诉这些前线英雄,在他们身后,有一个温暖的家,有一群全心全意为他们服务的人。
深南校区
志愿者之家 战士+统帅
图 |岳旭副校长工作现场
凌晨3:40分,随着新增的200套床上用品卸货清点完毕,岳旭副校长终于将今天最后一项工作安排妥当。
从今天早上7点钟开始,她的脚步、大脑、手机就没有停止过运转,一直忙到凌晨。这是她住在办公室的第二天,这位集团副校长和深南校区负责人,在本次任务中担任着志愿者之家的服务负责人工作。从接到柳中平校长的电话起,她就已经为志愿者之家的建设和运转付出了极大努力。组织校区教师驻守队伍,与上级单位沟通协调,划分居住区域、守着搬床和装热水器、等着每一项物资的上门签收和清点、迎接每一个志愿者团队的到来......她带领着团队所有的工作人员,迅速落实每一项任务,解决每一个问题,事无巨细,亲力亲为。在度过了最初两天转陀螺般的忙碌后,她迅速盘点全校人员和物资情况,在极短时间内立即反应,将整个任务切割为若干条线,并建立了荔园外国语小学深南志愿者之家的组织架构,捋清各项工作任务,责任主体落实到人,使整个志愿者之家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
谈及这次经历,从教23年的她说,过去,自己常常是以一个战士的姿态出现,奋力拼杀,冲锋在前;而抗击新冠疫情这场史无前例的大战,逼着自己必须迅速完成角色转换,不仅要做勇猛的战士,更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统帅,要全盘考虑,要多方协调,要有进有退,还要为团队每一个人“赋能”。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图 |钟旭荣主任工作现场
凌晨4:30,钟旭荣主任再次被电话铃声吵醒。这已经是他第5次被吵醒。
作为深南校区的总务主任,他在此次任务中肩负着整个后勤协调工作的重担,是整个深南志愿者之家的“大管家”。疫情紧急,军令如火,在任务面前,他无法分身照顾骨折的儿子,更顾不上自己因劳累导致的嗓音沙哑。
从各类设备运输安装,到亲自给有需要的志愿者外送配餐,克服一切困难,完成自己的任务。他开玩笑说,平时充满电能轻松续航两天的手机,今天连一天也没能坚持。手机顶不住了,可他却必须要顶住,更要做好。他用实际行动定义了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的荔外人的能力与担当。
图 |刘宇老师工作现场
清晨6:00,刘宇老师已经起身来到食堂,跟进并协助工作人员按时送餐。作为荔外青年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刘老师和他的同事们一样,在投身抗疫工作之余,兼顾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作为校领导的助手,此次任务中他时常面对来自多方面的任务,而不管是怎样的任务分配,他从来没有退缩过,并想尽一切办法全力完成,用他自己的话说,无怨无悔,无愧于心。
图 |严晓婵老师工作现场
晚上0:30,严晓婵老师还在整理几天来繁杂的各类数据。同样作为校领导的助手,协助处理各类工作问题。从志愿者的住宿安排、人员每天进出数据、确定送餐份数、志愿者核酸检测,到会议ppt制作,以及各种资料的收集整理、支援者的个性需求采集...贴心、细致、责任心强的她用实际行动得到了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也收获了志愿者们一致的好评。
图 |食堂人员正在进行配餐
图 |保洁人员正在进行消杀工作
凌晨4:00,食堂的张经理和全体职工已经开始制作第二天志愿者们的早餐了。400多人的餐饮,制作、打包到装箱、配送,所有工序加起来需要2-3个小时。他们没有怨言,而是一次次用鲜美可口的饭菜,回馈着一线回来的志愿者们,让他们疲惫的身体能再次充满能量。除了食堂,深南校区的保洁、消杀、安保等各条战线的工作人员,都在尽心尽力地守护好自己的岗位。他们团结一致,紧密合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支援着福田抗疫工作。
荔园外国语小学深南校区共有教师56人,其中大部分是青年教师。本次先后开赴抗疫一线和坚守志愿者之家的,总计30人。而集团的其他兄弟校区如本部、天骄,也为深南的志愿者之家、为福田的抗疫大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在区委区政府的指引和领导下,在柳中平校长的带领下,荔园外国语深南校区成为首批入选志愿者之家的学校。一手抓教学,一手援抗疫,深南校区用实际行动,真切地为福田区的建设贡献了全部力量。短短一周,从服务好学生、家长,转变为服务好每一位来到这里的志愿者。对深南全体教职工来说,改变的是工作方式和对象,而不变的,是师者的良知和身教。
他们每一个人都变身过“物资搬运员” 、“送餐和发餐员”、“核酸扫码员” “卫生监督员” 、“信息采集员”,正如区教育局叮嘱我们的,你们的工作是全新的,没有经验可循,发现问题及时调用一切力量来协调,碰到困难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就是你们的工作常态。“志愿者之家”虽然居住的条件比不上酒店,但服务要超过“五星级酒店”,要让这里有“家的温馨”。
这样的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也打动了所有深南校区的志愿者们,他们用这样的方式,留下了对荔外深南志愿者之家各项工作的真诚认可和感谢。一批志愿者临时转移,在走之前他们自发地把教室恢复到他们来时的样子。
3月27日,深圳卫健委发布,当天无新增阳性病例,新增3例无症状感染者,全市连续4天确诊病例降至个位数,全市已有序复工复产,这座改革和创新之城,正迅速重新散发着傲人的勃勃生机。
【完】
来源:深圳市福田区荔园外国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