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一周】第68期:广州,顶硬上!

南方都市报APP • 南都原创
原创2022-04-16 23:05

【南都一周】

优质原创回头看

第68期(2022.4.10-2022.4.15)

头条:广州,顶硬上!

抗疫MV《广州顶硬上》唱出羊城Style:搞掂就去吃拉肠

视频:杨杰 吴泽嘉 陈冲 徐杰 魏雄锋 董梓浩 陈杰豪 演唱/作曲/作词:李文轩 Hin Leeh 编曲:GOAT MUSIC 混音:Vyan 编辑:黄薇

4月初以来,广州遭遇新一轮新冠疫情,广州各区都在积极进行疫情防控和排查工作。南都、N视频联手广州本土歌手李文轩推出说唱MV《广州顶硬上》,MV记录下近日广州城内各个地方的抗疫画面,从歌曲和画面传递出广州人面对疫情展现出的“广州style”。

社区书记为抗疫连轴转,得到居民理解后“很高兴”

记者/编辑:冯芸清 实习生刘慧敏

自社区管控以来,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街桂花苑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谢敏珊已经在抗疫一线奋战了5天,每天6点上班,晚上上门排查结束后还要更新居民底册,一直忙到凌晨1点结束,每天只睡3-4小时已经成为她的工作常态。

“我们把居民底册打印了下来,将志愿者按岗位按工作安排好,同时维护好检测的场地,分网格,分时间,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户。”在接受记者的电话采访时,谢敏珊的声音已经嘶哑。“通过这次疫情,居民们也认识到了社区工作者的努力,我很高兴。”她表示。

看完就泪目了!跟拍封控区的“跑楼大白”,每天爬楼三四十趟

视频:易福红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 石磊 刘珊 傅鹏

广州近日启动分类分级防控,记者跟拍封控区的跑楼“大白”的日常工作,看完就泪目了。他们每天早7点开始工作,穿上防护服,进行人员摸底、上门测核酸、跑楼送物资、协助消杀、转运垃圾……每天爬三四十趟。

疫情影响广州多区暂停堂食,台湾餐厅老板为邻里免费送餐上门

记者:李想 编辑:杨赠玉

4月12日,受疫情影响,广州多区暂停堂食服务。位于海珠区赤沙村的“来吧私厨”是一家由台湾人刘宗霖与两位潮汕合伙人经营的餐饮店,暂停堂食服务的第一天,他们在微信群里收到了许多线上订单,并提供免费送餐服务,亲自将美食送到附近的学生与邻里手中。

物资保供“最后一公里”:骑手、快递员在广州管控区内循环

记者:徐冰倩 傅晓羚 编辑:田爱丽 甄芹

广州疫情反复之下,如何将生活必需品送到封控区、管控区域群众手中就成了重中之重。南都记者日前从部分生鲜、外卖平台、快递企业了解到,在物流最后一公里这个关键过程中,各个渠道都在想方设法增加运力。

目前管控区内的配送如常,部分平台在管控区内的运力调配实现了“内循环”,管控内的骑手、部分快递可以保障区域内的运力自由流通。如果骑手因为配送至管控区导致健康码转为黄码,平台会以天为单位对配送骑手进行核酸检测,以保证骑手每日都能持绿码上岗工作。

精选

史上最大规模!广东今年退税减税3000亿意味着什么

数据采集分析/编辑:张雨亭 设计:沈淑婷

4月14日,据广东省财政厅,广东预计今年落实退税减税政策规模约3000亿元,新增退税减税缓税力度为历年最大。退税减税3000亿意味着什么?哪些主体群体将获得真金白银的实惠?请看南都分析。

信访立法绸缪9年再进一步,《信访工作条例》有何新表述?

记者:蒋小天 编辑:梁建忠

4月7日,据国家信访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信访工作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施行。与此同时,2005年出台施行的《信访条例》废止。与此前《信访条例》由国务院发布不同,此次条例首次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批准,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翟校义长期研究信访工作,在他看来,此次《信访工作条例》呈现最大的变化即提升法规权威性,实现党对信访工作主体的全面领导和全覆盖。

探营广州在建方舱医院,正在琶洲会展中心推进建设

记者:黎湛均 吴泽嘉 任磊斌 编辑:杨赠玉

4月10日,广州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府副秘书长吴林波介绍了广州方舱医院有关情况。目前,位于广州琶洲国际会展中心的广州新方舱医院正在建设中。

4月9日晚,南都、N视频记者在琶洲会展中心现场看到,会展A区1-5号馆正在改建成为方舱医院,大量建筑工人、机械设备、搭建材料等施工安排陆续进场,通宵作业。5个仓共搭建出超3000个床位,以及公共的休闲娱乐区等。至10日凌晨,第一批的床铺以及分类垃圾桶等基本设施也陆续进场。

从造电饭煲迈向“机器人造机器人”!顺德数字产业链发展实践

记者:路漫漫 郑俊彬 实习生:陈映萍 编辑:路漫漫

过去,顺德制造被提及最多的是每年生产全国52%的电饭煲或45%的燃气具;未来,其发展愿景是“全国每三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是佛山顺德造。”

近期南都记者深入走访机器人制造工厂。只需不到200工人的厂房里,2021年产值超过20亿元,园区里科研人员比一线工人还多。在这个“技术密集型”园区的背后,是市区镇政企携手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的区域样本。从做电饭煲,到造机器人。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看到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看到企业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更看到在数字产业链发展、构建自主可控产业生态等系列目标下的一线实践。

南都直击深圳返校第一课:老师笑了,学生却哭了

摄像:张子珊 陈晓萱 编辑:黄诗慧

4月13日 ,深圳部分初二以下年级学生返校。来自福田区南华小学的邵成老师,也重新踏上讲台,用亲身经历给学生上了“特别的一课”,老师笑着分享在抗疫前线47天的困难瞬间,说着说着,孩子们已然泪目......

网课学习不用慌!听听这首童谣不“疫”样

记者:叶斯茗 魏雄锋 编辑:叶斯茗 游曼妮

新冠病毒不可怕,家校协同有妙招。近日,为了加深家长和同学们对家校协同防疫的理解,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的老师创作了一首童谣,该校学生进行配音,南方都市报、N视频配制了一个全新版本的动画MV。家校联动,协同防疫!

全球十大最繁忙机场揭晓,广州和成都机场最严防控下仍跻身

记者/编辑:史明磊

国际机场理事会(ACI)当地时间4月11日公布2021年全球最繁忙的10个机场排名,美国亚特兰大国际机场重新夺回榜首位置。由于实施最严格的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中国此次入列的机场与2020年相比明显减少,但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凭借实力仍跻身前十。

【走读古书院】玉嵒书院:山高水远桃源外 不辍弦歌八百年

记者:周佩文 马强 彭雨欣 实习生:周正莹 编辑:周佩文

2424x3630_62524205a7a26.jpg

玉嵒书院航拍图。整座书院依山而建,因势造型。

书院,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有别于官学的另一个教育系统,它既是教育场所,又是研究学术、普及文化、宣扬教化的重要阵地,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广东书院始于南宋,兴盛于明代,在晚清达到了高潮——广东成为全国书院最发达的省区之一。

本期南都“走读古书院”来到玉嵒书院。这位于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萝峰山麓,始建于南宋,至少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广州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书院之一。玉嵒书院建筑面积约1868平方米,整体依山而建,因势造型,立体展开,外观雄伟庄严,建筑内部错落有致,结构紧凑。院内建筑群众多,是全国罕见的将儒、释、道三家精髓糅合并与自然山水结合俱妙的书院之一。

出品:南都新闻App运营部

策划:李湘莹  整合:林云

设计:张许君  图编:谭庆驹

编辑:林云

编辑:林云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