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推出(基于)真实世界的大数据手段来支持产品注册,我认为这为中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契机。”6月10日,第十四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在广州国际生物岛开幕,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昆翎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战略官,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理事、创新研发服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丹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药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具有大量的人类使用数据,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加以梳理应用,有利于推动某些经过真实世界数据长期验证的产品迅速走向市场。“无论从商业投资角度还是科学研究角度来说,这都是一个‘金矿’。”
今年3月底,《“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正式发布,当中提到要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传承创新,实现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张丹在采访中指出,根据国际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所做分类,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处于全球第二梯队,与第一梯队差距较大,“特别是在first in class(首创)和best in class(最佳)方面,我们还有要追赶的空间。但在Fast Follow-on、Biosimilar等赛道上,我们发展得非常快,也取得了很多世界瞩目的成就。”
谈及提升中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张丹认为,要解决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需要从基础研究的长期投入、人才培养以及政策“松绑”等多层面发力,“比如我国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已经开始把许多知识产权划给团队、给主要发明人,在比例上能否进一步提高,如90%都能划分出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其次,张丹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价值。他表示,现阶段我国已在此方面发力,尤其是对国家专利法的修订,从专利链接、专利补偿、数据保护等方面都实质性地提高了专利价值。此外,要加强相关商业保险发展,使得产品上市后有钱赚、能报销,“如此一来发展体系健全后,原始创新的动力就更明显了。”
作为本届生物产业大会的举办地,广州是广东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重要抓手,正大力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现代中药是重要领域之一。南都记者从本次大会组委会获悉,近年来,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保持年均增长10%左右的增速,生物医药企业数目由3800多家上升至6400多家,位居全国第三。
其中,广州市黄埔区致力于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并将中医药产业作为重点产业发展。目前,该区中医药产业营收超100亿元。今年4月24日,《广州市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 广州高新区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中医药10条”)正式发布,是全国首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医药产业专项扶持政策。
据了解,“中医药10条”在国内首次在中医药领域打通中医药产业要素聚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政策通道,扶持措施系统化,大力支持中医药成果产业化、中医药成果技术交易,支持建设互联网医院,吸引投资基金,形成政、产、学、研、金、用的政策合力,推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服务链”深度融合。
尤其是政策鼓励医工交叉发展,对建设医工结合实验平台、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的,经认定,按其设备购置费等建设经费的30%给予支持,每个平台最高补助1000万元;经认定,对特别重大的国家级实验室,按实际投入建设经费的50%给予扶持,每个最高补助5000万元。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温川飙曾表示,“我们会把全国中医药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多学科的专家团队聚集到黄埔来开展医工融合,用交叉学科的力量来发展中医药传承创新。”
对此,张丹认为,我国的AI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将人群使用数据与AI技术相结合,有可能成为促进传统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的“很难得的机会和手段”。他表示,黄埔区出台相关政策推动AI技术赋能中医药产业发展尤为合适,但需要将政策落细落实,“不仅要让中药在国内迅速上市,还要在走向国际上取得共识。”例如中药对新冠肺炎病毒的疗效,需要用好高质量、真实有效的大数据说话,最好能做到每一个原始数据都能溯源。“以全球数据质量为标准,用到中药数据的产生与分析中,这样才具有全球说服力。”他说。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冯芸清 陈卓睿
编辑:黄琼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