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武汉都市圈发展,潜江除了网红“小龙虾”还有什么?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2-07-03 14:40

每年夏季是小龙虾上市的旺季。凌晨三点,位于湖北潜江的后湖农场已经热闹起来,村民们开始一天的忙碌,撒笼、开捕、起虾,一只只鲜活的小龙虾张牙舞爪地亮相。“每天三点多起来收网,五六点卖虾。现在的龙虾都不愁卖。”丰收的喜悦显露在村民田久国的脸上。

“早起一碗武汉热干面,中午一顿潜江小龙虾。”这已经成了武汉都市圈打造“一小时交通圈”的缩影。2002年,在“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的推动下,湖北正式提出“武汉都市圈”的发展理念,潜江成为“圈”中一员。多年来,在各项事业发展联动中,潜江深刻感受到了“入圈”的红利,小龙虾更成了潜江“出圈”的利器。

捕虾 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png

捕虾 潜江市委宣传部供图

6月28日-7月3日,“九城同心向未来——2022年武汉都市圈媒体行”举行,南都记者随队走进武汉都市圈,深度观察武汉都市圈及其各城市的发展新气象、新面貌。(详情回顾:九城同心打造武汉都市圈,启动媒体行讲好都市圈故事

早在2020年4月13日,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初期,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农村厅、中共潜江市委、潜江市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南方都市报曾联合广东农产品“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举行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一个半小时共吸引了超过180万名网友在线围观。官方数据统计,广东多家企业认购超6000吨小龙虾,其中成品2000吨、生鲜4000吨,价值超过2.2亿元。(详细报道链接:【一线实践】“粤过千里、吃援鄂货”广东一场直播卖掉6000吨潜江小龙虾

南都记者此次发现,除了绕不开的“网红”小龙虾,潜江还打造了诸多发展抓手,助力潜江深度融入武汉都市圈。



“一虾一稻”向千亿产业集群挺进

在潜江市熊口镇赵脑村万亩虾稻共作基地,成片的稻田被整齐划分,虾农摇着小船,从水中捞起鲜活的小龙虾。

“穿红衣、划红船是为了讨一个好彩头,希望我们的小龙虾一年比一年高产,日子一年比一年红火!”赵脑村村民毛爱林信心满满地说。

说到村里的幸福生活,赵脑村党支部书记赵常洪笑得合不拢嘴。他介绍,现在村里每年可以收两季虾一季稻,依托“虾稻共作”这种现代高效农业模式,全村实现整体脱贫致富,户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年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

目前,潜江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的虾稻共作基地85万亩,其中万亩基地13个、千亩基地70个,亩平纯收益超过5000元。

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 潜江宣传部供图.jpg

小龙虾生态繁养基地 潜江宣传部供图

随着虾稻产品的市场反响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农户也想参与进来,学习潜江养虾种稻的经验。对此,潜江市赵脑村在合作社的引导和组织下,形成了技术、服务双输出,引导更多农户和合作社联合起来,参与虾稻标准化养殖。

“以天门石家河镇为例,经当地政府牵线,我们除了带头承包田地进行虾稻示范种养外,还联合当地农户成立了绿途(天门)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赵常洪介绍道,合作社结合当地实际,对虾苗培育、虾苗生长周期进行规范合理的指导。在绿途(天门)虾稻共作专业合作社带动下,天门石家河镇已发展虾稻种养面积3000亩,新增家庭虾稻养殖单元96个,亩均增收3000元,户均增收10万元。

_XYZ0728.JPG

中国虾谷小镇模型图。

目前,潜江虾-稻综合产值超600亿元,湖北小龙虾产业也展现勃勃生机。今年,潜江将专心专注小龙虾产业发展,聚力强链、补链、延链,推动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从“论吨卖”向“论顿卖”转变、从“卖资源”向“卖文化”转变,全力建设千亿产业集群。



小龙虾给夜经济加点“红”

世界小龙虾看中国,中国小龙虾看湖北,湖北小龙虾看潜江。

吃潜江小龙虾,追求的就是鲜活、现烧。潜江市虾跳供应链负责人表示,在疫情常态化管理下,武汉食客可通过网上视频选虾、现场烹制、现场打包后通过潜江至武汉的高铁,“活虾现烧”最快两个多小时可送到武汉市民的餐桌上。

经过短途运输,一车车潜江小龙虾抵达武汉市白沙洲大市场,多名商贩已在此等候多时,“潜江小龙虾品质一直很好,清水养殖,一直供不应求。”他们说。

美味虾球.jpg

美味虾球。

夜幕降临,在武汉玫瑰街上,潜江“虾皇”餐厅里已开始热闹起来。正在店里等待龙虾大餐的武汉市民夏女士表示,“每年的夏天都离不开小龙虾,配上啤酒,这才是夏天该有的样子。”



以光芯配套产业向武汉追“光”

提起潜江的优势产业,除了小龙虾,人们还会想起什么?

2017年,潜江主动承接武汉长飞集团产业在武汉都市圈内转移,投资50亿元建设长飞潜江科技园,2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抱团入驻,一座省级“光纤小镇”崛起。这也彻底改变了潜江产业结构单一、类型偏重的发展格局。

长飞潜江科技园 潜江宣传部供图.png

长飞潜江科技园 潜江宣传部供图

202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光芯屏端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潜江积极作为,向武汉追“光”,与武汉同“芯”,加快引进更多光纤光缆、半导体材料产业龙头企业,打造湖北“光芯屏端网”最大配套产业基地。

2022年2月18日,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巨芯”)华中基地在潜江开工。作为中国电子化工材料10强单位,中巨芯将华中基地布局潜江,再次印证光芯屏端网配套企业正加速向潜江聚集。

中巨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陈刚说:“争取今年内实现一期项目投产,尽快为武汉新芯、华星光电、京东方等武汉客户提供服务,助力解决本土供应链安全问题。”

截至2022年2月,潜江共引进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项目26个,其中上市公司和行业龙头投资项目17个,总投资额210多亿元。光芯屏端网配套产业产值已突破300亿元,税收突破6亿元。

潜江瞄准武汉光芯屏端网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不仅与武汉同“芯”,还从武汉借“智”,主动对接“光谷科创大走廊”,推动长飞光纤、晶瑞化学、新硅科技等企业与武汉科研院所合作,从武汉引进一批国内顶尖的院士专家团队,建设重大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实现人才培养在武汉、创新创业在潜江,科技研发在武汉、成果转化在潜江。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素材来源:湖北发布

编辑:莫郅骅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