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铭是一名“90后”,家中有一台几乎与他同龄的冰箱,已为家庭默默服务26年,至今仍可正常使用,被成铭视作“传家宝”。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足,冰箱早已成为百姓家中的寻常物件。“现在的东西更新换代很快,不像以前那么追求耐用。”成铭感慨,老冰箱记录了旧时光,也“保鲜”着成铭家庭勤于耕耘、勤俭节约的好家风。
成铭老家用了26年的冰箱。
传家宝档案
主人:“90后”成铭及其一家
“老物件”:用了26年的冰箱
老冰箱默默守护终成“亲人”
作为一名“90后”,老家在山西的成铭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成长。成铭小时候,父母用攒了三年的积蓄给家里添置了一台冰箱,约1700元,“那个年代,10块钱能割3斤猪肉了。”他说,“当时在我们那儿,家庭普及的是冰柜,可以上下开门的立式冰箱还是稀罕物。”
冰箱为成铭的童年增添了不少甜蜜。山西的夏季干燥,正午时分酷热难耐,冰镇的饮料、雪糕成为消暑好物。成铭记得,上学那会儿,午休后从家里捧着一瓶冰冰凉凉的冰红茶回学校,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冰箱里的零食并不能轻易得到,父母只会在他考到好成绩时给冰箱“补货”,他才能享受这份快乐。
当年的孩童慢慢长成青年,冰箱一直陪伴着成铭。高考后,他从两千公里外的山西来到广东,大学毕业后便留了下来。“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了家乡去看看更广阔的世界。”成铭说。
如今,家乡房子搬迁过,家具也跟着换了几轮,但那台冰箱始终在那儿,似乎是一位默默相伴的“亲人”,见证了成家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过去成家五口人,爸妈和兄妹三人。
如今,成家从5口之家变成了8口之家,用了26年的冰箱也退休了。
成铭哥哥成家后有了小孩,老冰箱也慢慢“变矮”了,容量“变小”了。今年4月,老冰箱退居二线,大容量的十字对开门冰箱“接班”。成铭一家将老冰箱清洗干净送到外婆家,让它继续发挥作用。
“为人民服务”是成家行动原则
上大学时,成铭积极入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现在党龄已有7年。“这是受到家庭的影响”,他谈道,爷爷和父亲均是党员,爷爷的兄弟还曾担任周恩来的警卫员。
成长道路上,家人是成铭最好的榜样。2013年,成铭的父亲决定放下经营多年的钢铁生意,回到老家担任村干部,服务父老乡亲。成铭说,“我爸跟我们说,钱是挣不完的,能满足家庭开支就好,是时候回老家为乡亲做点事。”成铭父亲用行动诠释了他的选择,脚踏实地为群众谋福利,如修路、帮助贫困村民等。追随父亲的脚步,成铭毕业后选择进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做一名人民公仆。
在成铭家中,“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祖孙三代的行动原则。“既然我父亲都能以身作则,我也要为我未来的孩子做好榜样。”成铭说,他也要将不求物质、但求有所贡献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祖辈的故事,他会记在心中,以后要给后辈讲,老照片和老物件,他会好好保存,以后还要给后辈看。
老冰箱留下了二十多年的美好时光,成铭一家始终用心爱护,勤于清洁,希望能延长冰箱的寿命。
“这台老冰箱一直在默默为我们家庭付出,就像我爸教育我们,老老实实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成铭说,老冰箱凝聚了一家人共同耕耘的回忆,努力经营好自家生活,同时为人民、为国家有所贡献。沐浴在此般淳朴的家风中成长,成铭和家人携手,朝着幸福的方向继续前进。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钱泳君 周晓丹 特约撰稿 竹子
受访者供图
编辑:莫郅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喜迎二十大 传承好家风”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
【专题】传承岭南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