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巨痛到无痛,后装放疗让八旬宫颈癌老人重燃抗癌斗志

南方都市报APP • 健闻
原创2022-07-15 22:03

后装放疗( 先把不带放射性的治疗容器置于治疗的子宫、宫颈、阴道等部位,由电脑遥控步进电机将放射源送入容器实施放射治疗)是中晚期宫颈癌不可替代的重要治疗手段。该由内向外的辐射杀死癌细胞能力强大,但植入容器和放射源时堪比分娩、烧伤级的剧烈痛感,常常会让患者望而生畏,甚至有患者会在过程中感到“尊严全无”。随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推出“无痛后装放疗”服务,81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也能鼓起治疗“勇气”,重燃抗癌斗志。

为了让更多患者了解无痛后装放疗并能从中获益,日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放疗中心大厅放疗科举办了“无痛后装顺利开展”的科普宣教活动。让更多宫颈癌患者能够了解这一技术,增强治疗依从性以提升治疗效果。

因为难于承受后装放疗的剧痛

年轻患者放弃治疗后失去了生命

在治疗过程中,总有患者因为后装治疗时的疼痛,或呻吟或哭喊甚至尖叫,也有患者隐忍不发全身颤抖。人们总是下意识地认为,患者为了获得最优疗效,是能够忍受治疗带来的“些许”痛苦的。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医生欧阳翼回忆道,多年前,曾遇到一位三十岁美丽而又知性的宫颈癌患者,完成常规外照射放疗后,疗效非常好,接着接受后装放疗。但是在第一次后装放疗后,这位患者却再也不来了。欧阳翼与她电话联络后才得知,对后装操作的疼痛有着强烈的恐惧,这种无法言说的痛苦让她来医院的脚步无比沉重。

“窥器置入、探宫、宫旁插值等操作的过程中,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绝望的,我感到尊严全无……”直到现在,患者的这句话仍印刻在欧阳翼的心中。“我清晰地记得她说的每一个字,她的话语虽轻,却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尽管我多次劝说,她依然没有返院治疗。在后来的随访中,我了解到她因为肿瘤复发去世,一个美丽而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早早离开了人世。”

深入肿瘤病灶进行放疗

患者生存率能提升至80%

据了解,目前宫颈癌的根治性放疗包含外照射和内照射。外照射是放射源产生的放射线从体外进入体内;而内照射则是近距离放射治疗,需要把放射源后置入人体内,因此也叫“后装放疗”。

后装放疗在宫颈癌治疗过程至关重要,同时也是鼻咽癌、乳腺癌、舌癌、直肠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后装放疗”的有效照射距离短,能够保护瘤周的盆腔正常器官,副作用较小等优点。

然而,患者清醒状态下接受后装置管插植操作过程中,可能因为恐惧和剧烈疼痛出现全身肌肉紧张、面色苍白、出汗、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很多病人都说,宫颈癌后装放疗疗效的确好,但后装过程的痛苦,也让人终生难忘,“那是一碗太苦的药”。

在2005年,中肿放疗科曹新平主任医师首创进行CT引导下徒手宫旁插值后装放疗,在全国宫颈癌后装放疗领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将中晚期有宫旁侵犯的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由40%-50%提高至70%-80%。

为了免除患者治疗的痛苦,让更多的患者从后装放疗中获益,7月4日,中肿黄埔院区放疗中心负一楼大厅,放疗科举办了“无痛后装顺利开展”的活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孙颖副院长、手术麻醉科曾维安教授、放疗科肖巍魏主任医师、妇科黄鹤副主任医师、黄埔管理办公室曹蔚玮主任、医务办公室陈举达副主任等参加了活动。

“无痛”让81岁高龄患者鼓起了治疗“勇气”

无痛后装治疗的推出让很多患者鼓起了治疗的“勇气”。81岁胡奶奶(化名)被诊断为宫颈癌Ⅳa期。在中肿前完成两次后装治疗时疼痛剧烈,胡奶奶想要放弃治疗。为了让像胡奶奶一样的患者能继续接受治疗,放疗科的韩非主任医师、手术麻醉科曾维安教授、黄埔院区医务办公室副主任陈举达多方协调,克服麻醉科人力紧缺的情况,考虑到81岁的高龄,为她制定了周详的麻醉方案为胡奶奶提供无痛后装治疗。

副本无痛后装治疗让81岁高龄宫颈癌患者鼓起了治疗勇气!1322.png

手术麻醉科李强主任医师在为患者施行麻醉

在手术麻醉科护师协助下,麻醉医师为胡奶奶施行了麻醉,随后开展了后装放疗。历时90分钟,期间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在麻醉状态下未感觉到任何不适。

副本无痛后装治疗让81岁高龄宫颈癌患者鼓起了治疗勇气!1523.png

放疗科欧阳翼副主任医师为患者行置管及插植治疗

近年来,越来越多患者有接受无痛后装治疗的需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黄埔院区医务办公室、手术麻醉科等齐心协力,经过多次实践,综合患者体验感、麻醉效果、效率、费用、可重复性等因素,最终确定了一整套完善的无痛后装放疗流程,至今已经开展123例次无痛后装放疗。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 实习生 沈锐冰

            通讯员 文朝阳 陈鋆 赵现廷

摄影:   通讯员 周姝含、周清颜

编辑:王道斌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