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墨挥毫大半生,父亲每年写书法赠远嫁女,处世之道深藏其中

南方都市报APP • 一号楼
原创2022-07-28 18:21
岭南好家风头图.jpg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这是董博茵分享在朋友圈的父亲的两幅书法作品,她时常用于鼓励自己。

董博茵的父亲董志安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注册高级书法教师。他的书法潇洒大气,既体现了儒家的坚毅、果敢和进取,又蕴涵了庄子的沉静、闲适。研墨挥毫大半生,书法成了董志安表情达意的重要方式。

多年来,或是“达观”“观远”“诗礼传家”“业精于勤”这样的词语,亦或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一类的诗句,董志安赠予女儿多幅书法作品,也将为人处世的人生道理教给儿女。如今,这些作品被董博茵仔细保存,未来她将传给自己的儿女,真正“诗礼传家”。

微信图片_20220728111112.jpg

董博茵一家的旧时合影,身后挂着《诗礼传家》的书法作品。

诗礼传家书法作品.jpg

书法作品《诗礼传家》。

传家宝档案

“老物件”名称:书法作品

简介:董博茵远嫁广州,身在家乡、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父亲几乎每年都会给她赠送书法作品,将为人处世的道理寄于其中。


花甲之年临池不辍

寄情书法胸中有丘壑

董志安的祖父董萼华是河北保定当地小有名气的教育家。战乱年代,董萼华入伍参军,见识了战争的残酷,深感自己满腹知识却毫无用武之地,于是从军队辞行,回到家乡开办私塾。“从小听家里人说,曾祖父致力于开民智,认为只有把下一代教育好,国家和民族才有希望。”董博茵说。

董志安正是其祖父的学生之一。出身书香门第,董志安幼承家学,从小受祖父濡染熏陶,养成了钟情书法的意趣。

但是,由于高考被取消,董志安没能参加高考。高考恢复后,又因“已育”不符合要求,错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董博茵的记忆里,父亲是一个性格内敛的人,却最喜欢书写刘邦的《大风歌》,一首气势磅礴的诗。“我从很小的时候就看到父亲经常写这一幅字,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也许这寄托了父亲的理想。”董博茵说,“父亲内心有很多想法,只是没表现出来,他是一个胸中有丘壑的人。”

微信图片_20220728111156.jpg

董博茵父亲董志安钟情书法,写了大半生。

豁达.jpg

董志安书写的《豁达》。

董博茵是大学本科毕业,姐姐是研究生,“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是很少见的,一个家庭出了两个大学生,女孩子能读书的更少。父亲应该是希望孩子们能替他上大学。”她说。

董志安年轻时在当地以书法创作和教育为业,当过一段时间的老师。20世纪80年代后期,全国掀起了一股“下海潮”,董志安也选择了下海经商。“他总和我们说,人在安逸的环境里,就会变得不思进取。”董博茵记得,在董志安看来,广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更容易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机会也更多。于是,他背着布匹坐了三天三夜的绿皮火车,从河北来到广东。靠着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把生意做了起来。

用脚闯遍祖国南北,用手书写心中壮志。即便选择下海经商,董志安也从未忘记书法道义。如今年过六旬的董志安仍每日坚持练习书法,家中满是他的书法作品。


父亲“高龄”考证

带动女儿传承踏实努力好家风

董博茵大学毕业时遇上全球金融危机,一职难求。大学同学大多选择到北京、天津发展,她最终只身南下广州闯荡,“和我父亲年轻时一样,选择‘求变’吧。”

初到广州时,董博茵从事过教育机构的网络技术工作,慢慢发现并非专业所长,又转入设计公司设计工装,跑工地、熬夜做方案都是常态。立业、成家、生子,董博茵在广州扎了根。

2012年,儿子两岁,董博茵进入广东煤炭地质局(中煤江南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经营部至今,从事合同管理、法律事务、投标等工作。

尽管父女俩常年分隔两地,董志安几乎每年都会给董博茵写字。在众多父亲赠予的书法作品中,董博茵最喜欢自己的结婚礼物《凤翥》,此二字意谓“凤凰高飞”。“收到这份礼物时,满是新婚的喜悦。现在尤其是当了母亲之后,更多地体会到了父亲的担忧。”董博茵说,这幅作品被她装裱起来挂在家中。

几年前,董志安听闻书法可以考级,自觉技艺可以更上一层楼,年近六旬的他开始“痴迷”考级,从中级考到了高级。眼看父亲这么努力,董博茵也被“感染”了,“我认为自己也应该制定目标,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才能在社会立足。”

2021年,年近四十的董博茵决定报考国家注册建造师。在周围人都没考过的情况下,董博茵一次通过,顺利拿到国家注册二级建造师证。备考过程中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使得她在工作中更能规避风险,合同谈判时也更有信心和底气。

“一个家庭的家风是怎么样的,家中的人就是怎么样的。”董博茵说,正如父亲教导儿时的自己那样,她时常告诫孩子们,要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目标。不仅如此,董博茵开始将父亲的一些书法作品,以及父亲这些年走南闯北留下的火车票、粮票交给儿子保管。尽管儿子准备上初中,女儿还在上幼儿园,她希望能在潜移默化中,把藏在父亲书法作品里的爱和教诲分享给孩子们。

道阻且长.jpg

董博茵时常用这两句话勉励自己。



统筹:南都记者 莫郅骅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李竹 记者 莫郅骅 实习生 钱泳君

图片:受访者提供

编辑:莫郅骅

更多报道请看专题:“喜迎二十大 传承好家风”广东省家庭家教家风展
【专题】传承岭南好家风

南都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授权联系方式
banquan@nandu.cc. 020-87006626
2